? 在距今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代,追尋恐龍集群遷徙的軌跡,探索恐龍時代的生存法則;親臨地下175米煤礦,走近20世紀初被德日侵略者壓榨的煤礦工人,激揚愛國熱情,學習中國煤礦資源分布及利用;在德日建筑群里找尋紅色記憶,鑒賞多國建筑風格,探討文物保護與歷史傳承的方式方法……這就是參加青島三中濰坊站研學旅行的同學們的一天。4月7日,青島三中高一年級學生開啟為期兩天的研學之旅,分兩隊分別前往濰坊、淄博兩站,兩天時間里,同學們將帶著各自感興趣的研究課題,挖掘材料,搜集數據,學習知識。記者將跟隨濰坊站的同學們,記錄他們這趟“以游助學、寓教于樂”的旅程。
探訪恐龍世界,追尋史前足跡
“太震撼了,很難想象這么強大的生物是如何滅絕的?!睆闹T城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出來,高一五班的郭朝瑩忍不住感慨道。
此次三中學子的研學之旅第一站便是濰坊諸城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在這里,同學們看到了五個“世界之最”:世界最大規模恐龍化石埋藏地、世界曝露面積最大的恐龍化石群、世界規模最大的恐龍足跡群、世界最大的鴨嘴龍骨架群、世界最豐富的恐龍屬種產出地。
在恐龍澗化石長廊中,長達500米的斜坡上密密麻麻分布著各類恐龍化石,不少學生感慨仿佛走進了遠古歷史的長廊,甚至能想象出一群群恐龍在眼前奔跑、爭斗的場景。
與歷史如此貼近讓同學們欣喜異常,高一七班的吳彩奕同學告訴記者,雖然來之前已經查閱了不少資料,但身臨其境時還是免不了激動,如此數量龐大的恐龍化石也讓她對諸城地區地理環境的發展變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準備回去繼續查閱相關資料,研究研究恐龍生活的地理環境和特點,沒準還能對咱們諸城的歷史有更深入的了解?!?br>
吳彩奕還為自己的弟弟選購了一個劍齒龍模型,期待和弟弟分享這次奇妙的經歷。
據介紹,為了引導學生們更有針對性的參觀學習,在研學旅行開始前,各班老師就要求學生提前搜集整理了各個景點的相關資料,還設置了相關調研學習主題供學生們參考。如針對諸城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學生們就可以選擇“諸城恐龍化石的地理分布及特點”、“ 諸城恐龍集群埋葬與遷徙之謎”等主題進行調研考察,并撰寫研究性學習報告。真正將課堂學習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體驗“地心之旅”,感受“烏金”魅力
中午短暫的休息后,同學們滿懷激動地來到濰坊坊子炭礦博物館,他們將進入這座百年煤礦,體驗一場前所未有的“地心之旅”。據帶隊老師介紹,坊子炭礦博物館是目前山東省唯一的煤炭主題博物館和井下體驗館,學校希望學生們在此能夠進一步了解煤礦資源的地質成因、分布狀況、坊子煤礦的歷史發展過程以及煤炭資源的利用情況。
佩戴上安全帽等相關安全設備后,同學們20人一組進入罐籠(礦井中的升降機),下降至地下175米深的礦井。奇特的升降機構造、地底墻面的自然滲水、井內外的壓力差都成為了同學們研究的對象,甚至還有人試著根據導游的介紹,計算出升降機下降時的運動加速度。同學們表示,能夠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并運用到自己所學的課本知識,這讓他們很有成就感。
“由于礦道所在巖層質地較為堅硬,20世紀初德國人修建的礦道很少采用人工加固措施”、“從最初的人力開采到如今的機械化作業的發展變化歷程”、“為了盡量減小瓦斯爆炸所帶來的危害而設置的‘水墻’”、“針對各種礦產分布特點需要采用不同開采方式”……井下的世界讓學生們大開眼界,每到一處都會認真拍照記錄,能夠深入了解煤礦開采的技術,真讓他們十分興奮,“煤炭是十八世紀以來人類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對于現代化工業來說意義重大。在地理課上,我們就曾學過,我國的資源分布呈現的是富煤貧油少氣的狀況。如何合理開采和利用煤炭資源也是國家發展的一項重大的課題。這次能夠近距離接觸煤礦開采事業,我們都特別高興。”
從礦井里上來后,同學們又參觀了炭礦博物館。姜魯寧同學看著博物館里陳列的各式礦難逃生急救工具心情復雜,她告訴記者,這次下礦經歷也讓她真正體會到煤礦工人工作的不易,“尤其是近代中國積貧積弱,導致很多外國資本家來到中國,巧取豪奪中國礦產資源,壓迫剝削中國曠工,那段歷史不容忘記?!苯攲幷f這樣的親身體驗十分難得,讓她在回顧歷史的同時,更加感悟祖國強大、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如果有可能,我希望自己以后能為祖國的能源發展事業做一份貢獻。”
高一五班的李曉川同學則對煤炭的綠色利用十分感興趣,她在展臺前認真研讀了許久,仔細辨認展柜里的每一樣化學試劑,閱讀展板上煤炭液化、氣化的變化過程,還向帶隊的化學老師曲明皓認真詢問了相關化學反應的原理和方程式。李曉川說這次的參觀讓她覺得化學和現實生活的關系更近了,“感覺化學不再只是一門考試科目,它對我們的現實生活也有很大幫助。這也更堅定了我以后想從事化學相關工作的決心。”
在炭礦博物館里,跟隊的化學老師曲明皓成了“紅人”,像李曉川這樣拉著她問這問那的學生不在少數,學生們高漲的學習熱情也讓曲老師十分欣慰,“展板上的內容十分專業,還詳細地列出了很多化學反應的方程式,雖然對于高一的學生來說稍稍難了些,但對于培養他們的化學興趣乃至以后化學課程的學習,相信都會有所幫助?!?br>
走近多國建筑,思考老區發展保護
一天緊湊的行程讓孩子們稍顯疲憊,但求知的熱情絲毫不減。感受過“烏金”魅力后,一行人來到距礦井不遠的坊茨小鎮,在這里欣賞德日建筑之美,思考老城區的保護問題。
坊茨小鎮位于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以膠濟鐵路坊子段為中軸線兩側發展,曾經是德國和日本的殖民地,原來是坊子老區。由于煤礦采空,鐵路改道等歷史原因,近幾年使坊子老區逐漸沉寂,僅從城區散落的大量德日建筑還能依稀看到濰坊近代工業文明進步的繁榮景象。為了喚醒人們對坊子歷史的重新認知,坊子政府傾心打造這座歐式風情生態小鎮——坊茨小鎮。
“與青島的德式建筑相比,這里的房屋相對矮小樸素,不過標志性的紅瓦屋頂和黃褐色建筑主體色彩依然沒變。”郭朝瑩告訴記者,坊茨小鎮中那些被玻璃罩保護起來的古舊磚墻也讓她印象深刻,“那份滄桑古舊和現代建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賦予了這座小鎮奇妙的魅力。我覺得這也是歷史傳承保護的一種可取模式,適當保留,有效利用,既保留了歷史,也給地方發展增添新的經濟增長點。”
學校還在參觀過程中為學生布置了“尋找坊子火車站”、“拍攝記錄不同窗戶設計樣式”等趣味活動,讓學生們樂在其中。
據了解,第二天的研學行程將以民俗傳統文化為主,學生們對比也表示十分期待。(半島網 記者 章天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