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記
日常生活中,孩子的飲食、出行等各方面的安全問題,都與作為監護人的父母息息相關。一項對2000人進行的調查顯示,95.2%的受訪者認為身邊存在“馬大哈”父母,65.0%的受訪者發現年輕父母時常自顧自玩手機、忙事情而顧不上看孩子。(3月16日《中國青年報》)
95.2%的受訪者認為身邊存在“馬大哈”父母,可見“熊家長”存在的普遍性。一旦“馬大哈”父母的無心之失導致極端事件發生,比如發生類似天津大悅城商場兩名兒童墜亡這樣的事件,父母只能會后悔莫及。
“許多中國人其實沒有資格做父母”“最可怕的是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每當極端事件發生后,我們總能聽到類似的聲音。但正像我們看到的,即便是輿論場一再強調,但很多父母還是近乎偏執地認為,這些所謂的危險距離自己很遠。這也就是調查所呈現的,“60.3%受訪者認為年輕父母對危險的預防評估不到位”。讓所有孩子在所有時候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不僅僅是父母的責任,更是一個必須嚴肅對待的社會課題。
從報道中可知,在看護孩子方面,父母怎么做才算是“合格”?72.8%的受訪者認為應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培養安全意識。事實上,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特級教師吳正憲建議,將家庭教育工作提前到大學和婚前階段,這樣的建議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如果說建議將監護失職(疏忽)行為“入刑”,尚需立法部門審慎討論的話,那么,將家庭教育納入大學課程和婚前培訓,則顯得更為迅捷。還是那個簡單的道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系統性地完善建立兒童權益保護鏈條中,教會所有的“馬大哈”父母,都能成為合格的父母,社會教育是不容缺失的重要一環,也是預期中能夠見到成效的方式之一。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