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日,在萬象城方所書店里,市民正在利用假期時間來選書。
文/半島記者 李曉哲 圖 半島記者 孟達
一年過去了,你讀了多少書?連日來,記者多方采訪從市圖書館、青島書城、當當網等拿到了2016年最新的島城市民讀書大數據,全面調查島城的圖書市場現狀,并采訪了不同背景的市民,聽聽他們講述自己的讀書故事。在國家全民閱讀的倡導下,2016年島城市民讀書熱情高漲,市圖書館1~11月份接待195萬人次,實體書店市場也在回暖,另外隨著二孩政策的落地以及家庭教育的普及,童書繪本市場也火爆起來。日前,國家全民讀書十三五規劃出爐,要求到2020年所有計劃單列市都有全民閱讀品牌活動,青島在列。
人物
■專欄作家修方舟 年讀300多本,看透作者套路 一個人一年能讀多少本書?先來聽聽嘉木美術館創辦人、專欄作家修方舟的讀書故事。“我每年讀書保持在300本以上,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了,但是很多人都不相信。”讀書對于修方舟來說,是一種重要的休閑方式,從大學開始他就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并且讀書的數量驚人。他還會給人們推薦自己認為好的書,“往年我都會在博客里開出一個書單給大家。”
修方舟讀書選書“挺偏”,他說自己選擇的文學書多一些,人文、歷史、政治、教育等書籍為主。“這跟我大學學中文有關系。后來我自己做企業,因此也會選擇一些比較前沿的書,比如有關互聯網、金融的。”他自己粗略地估計,選書中,歷史類占20%,文學類占30%,政治類占10%左右,其他心理學、教育學、泛人文類的書籍占10%,還有些是企業管理、科技類的。
開卷有益,在每年讀書超過300本的修方舟這里又有另一種解讀。“很多人說讀書能影響他們很深,但很少有一本書能影響到我的人生,我讀書會增加很多知識,增加很多樂趣。”這或許是讀書多的原因,見得多了讀書帶來的刺激性也就沒那么深刻了,他說自己讀書很冷靜,“讀書多了,自然會看看書名、看看作者,就大體能明白其中的‘套路’。”
不過他說的這個“套路”并非貶義,其實意思更傾向于作者的個人風格,他說個人風格顯著才是優秀的寫作者,而這能幫助他快速明白作者的表達方式,能快速地進入這本書,他稱這個過程是把書“讀薄”。“比如熊培云,他的‘套路’就是人文性、批判性,《西風東土》、《自由在高處》等都是如此。對于常讀書的人,更看重作者慣有‘套路’里的突破。”
談到讀書,修方舟說,讀書要不拘一格,沒有什么高下之分。“只要讀到文字就是有意的。讀書是個人習慣和選擇,和個人品行鍛造、修為沒有關系,讀書的人不要鄙視不讀書的人,不會因為讀書而人格高尚。”要說讀書對人有啥影響?他說,自己讀書也是讀完就忘,但人這一生走下來,讀書是真的有影響。
■心理咨詢師張茂金 天天泡圖書館,愛讀哲學美學 很多人讀書習慣的養成似乎都跟大學有關系。心理咨詢師、美學愛好者張茂金也是如此。
2016年,張茂金讀了30~40本書,他讀的這些可不是小說等休閑書籍,而是哲學、美學等深奧難懂的書。“我現在讀書以美學、哲學、心理學的圖書為主,還有書法類的。”大學學習工業設計的張茂金,喜歡上哲學類的圖書源自自己上課給老師搗亂。大一的時候每次上政治課都會給老師搗亂,提一些不好回答的問題。“有一回我們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我以為要批評我,但他沒有,而是說‘我看你在哲學上有天賦,你學這個吧。’我問學這個有什么用?他說‘你吹牛人家都高看你一眼。’”
“吹牛人家都高看你一眼。”這句話促使張茂金扎進了哲學書籍的海洋里。“當時我買了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確實看不懂,但也看到了他是怎么想問題的,很有意思。尤其是他的思想放到生活中也是很好用的。”由于專業是工業設計會有很多美術課,張茂金也慢慢讀起來哲學中美學范疇的書籍。
對書法的熱愛,也源自他大學的一位書法老師,同樣是在該老師的課上“挑刺”,“當時我就問書法家的字和地攤上寫對聯的字有什么區別。老師認真地從結構等方面給我講。從那時開始我就喜歡上看書法理論作品,由此也發現藝術并非無規律可尋。”
如今,張茂金每天的時間是這樣安排的,如果沒有其他的事情,他早上10:00~11:00就會出現在圖書館,看書到下午2:00左右吃午飯,再回圖書館練兩三個小時的書法,結束后再看書直到圖書館閉館。
談到2016年印象比較深的一本書,張茂金說是孫正聿的《哲學:思想的前提批判》,他說這本書解釋了為什么哲學是一種人們把握世界必不可少的方式,并且有個明顯的時代分期,這本書還就哲學、常識、藝術、宗教、科學等幾種把握世界的方式相互比較。讀書對自己有什么影響?“最大的影響是把別人好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一本書往往是作者幾十年的總結,被用廉價的方式繼承過來,對自己是一種低投入高回報的事情;再一個,很多書是在前人大量的調查調研基礎上形成的,讓自己少走了不少彎路;還有,讀書能影響對某些事物的看法,很多問題更容易解決。”
調查
■市圖書館
每天近萬冊被借走 島城整體的讀書情況怎樣?記者調查發現,現在市圖書館辦卡讀者一共有19.27萬人,他們來自島城的各個區市。“圖書館辦借書卡的人數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有新辦卡的,就有退卡的,總體來說去年新凈增加了近萬人辦理借書卡,總人數是增加的。”市圖書館辦公室主任翟新寧說。
根據市圖書館的統計,2016年1月~11月份,市圖書館共接待讀者195萬人次,流通圖書304萬冊。也就是說,每天有數千人走入市圖書館借閱圖書,有近萬冊圖書到了讀者手上,從鉛字變成市民的思想。
不久前,市圖書館抽樣調查了市圖書館讀者的人群結構情況,這個結果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青島市民讀書的情況,翟新寧介紹,從抽樣結果來看,讀者群體中青壯年占了大多數,其中17~30歲人群占比30.7%,31~45歲人群占比28.9%;而從讀者身份上看,學生和退休人員這些時間比較充裕的市民群體占比較高,學生占21.05%,退休人員占比14.03%,再就是自由職業者和公司職員分布比較多,其中公司職員占比19.07%,自由職業者占比11.18%。“這也是社會變化的影響,現在新興的職業越來越多,他們對知識也更渴求。”
■青島書城
新變化年輕人愛看書 青島書城副總經理張蕾告訴記者,每年他們的銷售額都會過億,2016年會有所增長,“看出市民對于讀書關注度高,意識有所提升。這也是國家層面和各級政府倡導全民閱讀的效果。”
圖書銷量提高在張蕾看來也有一些新的特點,“感覺去年排行榜上年輕人愛看的書比較多,比如大冰的書,讀者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為主。”她說,以前讀書更多是一種專業學習,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到讀書的行列中來。大冰的《好嗎好的》從去年8月份上市以來,在書城單體銷售量達到3000冊,也拿下了去年青島書城圖書銷量的第一名(除政策性圖書和教輔教材資料)。再就是《穿越人海擁抱你》的作者是一對“90后”雙胞胎,銷售成績也不俗,讀者也是以年輕人為主。
除了對文化感興趣的讀者,休閑閱讀很大程度上貢獻了去年圖書銷量的增量。“很多人已經把閱讀當成一種生活方式。以前可能沒有條件多讀書,現在經濟、時間這些條件都有了,很多人就會選擇休閑閱讀,輕閱讀。”現在科普圖書也是比較受主流喜歡的一類圖書,它開辟了一個圖書銷量增加的新領域。這一點說明讀書的趨勢和社會的發展有很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