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民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全科醫生團隊簽訂服務協議,就有了可以上門診治的“家庭醫生”;在手機上動動手指,就能從“互聯社區”中定制送餐、配菜、保潔等服務;想當“小老板”的居民可以就近在街道創辦的孵化基地創業……昨日,記者從市北區了解到,該區2016年加大民生配套建設,讓居民享受更加便捷的生活。
居民有了“家庭醫生” “曲大爺,我們來給你量一下血壓。”敦化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科醫生團隊再次來到曲立全老人家,為一年多來不能下床的曲立全老人查體、做康復理療。家住鞍山路74號的曲立全今年80歲,去年7月,老人突發腦溢血不能下床,家中只有老伴在身邊照顧。 “以前最怕他頭疼腦熱,抬著他去趟醫院看病拿藥,孩子和鄰居得一起忙活。 ”曲立全老伴說,自從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全科醫生簽約,全科門診和康復理療科的醫生定期上門給老人查體。老人腿腳不方便,醫務人員將開好的藥送上門來。據介紹,市北區今年在11所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了14支“3+X”全科醫生服務團隊,配置便攜式一體機,以老年人、殘疾人、慢性病人、孕產婦及兒童等為主要服務群體,推行全科醫生個性化“簽約服務包”,提供上門服務。該區建成遠程會診、遠程心電中心及社區網絡監控,投入350萬元,實施12所公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2017年,市北區將為11所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醫療設備。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
“互聯社區”可按需定制 “早上來小廣場鍛煉,接著來社區大食堂吃早飯,飯后看看書、做做理療,中午飯也在這里吃,再到老年大學上課,在社區吃過晚飯還能和鄰居們玩一會再回家。”這是76歲韓幫坤老人描述自己的幸福晚年生活,這一切都要歸功于市北區搭建的“互聯社區”。該區今年推動“互聯社區”電腦和手機雙屏合一,搭建起社區建設、居委會主任、居民小組長和居民四級微信群。依托“互聯社區”,居民參與危舊房改造、停車難等熱點問題討論,實現社區或樓院事務在網上共議、共治。 “互聯社區”同時針對居民提出的家政保潔、配菜送餐等服務需求,整合各類社會組織的服務資源,設置各種便民服務內容。2016年,市北區“互聯社區”服務模式作為山東省唯一成果,入選“2015年度中國社區治理十大創新成果”。市北區2016年將社區用房建設與新建小區、零星片區房屋征收相結合,投資2137萬元,建設了21處集公共服務、便民服務、文化娛樂、養老助殘等功能于一體的社區服務中心,新增面積1.46萬平方米,為老百姓提供便捷的社區服務。
街道建起創業基地 “即將啟用的博士創業園是市區首個高層次創業園區,所有配套服務也將是高端的。 “市北區人社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區打造一處面積約1萬平方米的博士創業園。園區包括公共服務區和企業創業區。其中,公共服務區包含智慧云平臺服務區、科技成果展示區、商機PARTY區、路演大廳等四大區域。企業創業區全部按照國家5A級辦公空間建設。目前,已有29家企業入駐園區,補上了市北區缺乏高層次人才創業載體的短板。在轄區創業孵化體系中,市北區建立了鑫天大學生創業工場等6家大眾創業見習培訓基地,在全市首創了培訓、見習、創業“三位一體”創業服務新模式,新增了橡膠谷省級創業孵化基地,紡織谷已申報市級創業孵化基地,認定了3家區級創業孵化基地、5家街道級創業孵化基地。想當“小老板”的居民可以根據自身條件,在街道或社區等不同層面創辦的孵化基地創業。 2017年,該區將通過勞動力資源調查,提供精準化就業幫扶,完善多層次大眾創業孵化載體建設。同時建設青島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提升對高層人才的引進和服務力度。
記者 趙健鵬 通訊員 安迪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