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記者 徐杰 報道
半島都市報12月19日訊 近日,海洋國家實驗室召開2016年度年會,總結一年以來的科技學術成果。記者了解到,2016年海洋國家實驗室整合了16條科考船的航次資源,明年預計將有7艘科考船14個航次可共享。各功能實驗室也成果累累,其中,大陸架鉆探取得突破,在南黃海發現大面積構造穩定區,為下一步尋找大中型油氣田標定座標。未來,還擬在海外建設5個國際研究中心,構建以我國為主的全球網絡。
在這一年里,海洋國家實驗室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引領性的認知海洋研究成果,總共發表論文1465篇,在SCI雜志發表論文1030篇,其中獲批2016年度首批國家重點研發專項承擔項目12項,經費約2億元。
2016年,海洋國家實驗室已成功實施了“萬米深海行動計劃”和“黃、東海綜合調查共享航次”計劃,整合了16條科考船的航次資源,促進儀器設備和調查資料資源的高效共享。與此同時,海洋國家實驗室的海洋藥物篩選與評價平臺技術體系日臻完善,在腫瘤、心腦血管、代謝疾病等領域建立了先進的藥物篩選模型,先后篩選腫瘤、免疫、神經營養、糖尿病、高血脂、抗老化等活性化合物5000余個,并發現100余個活性化合物和新藥候選物;進行腫瘤、心血管、免疫、糖尿病等領域動物實驗近40次。
海洋動力過程與氣候功能實驗室副主任林霄沛介紹,實驗室設立“問海計劃”專項,在南海-西太平洋-印度洋新布放潛標近80套,全球最宏偉的海洋區域潛標觀測網已基本完成;將大洋環流、中尺度渦、海-氣耦合效應完美地結合,成功突破經典的大洋西邊界流理論。
區域海洋動力學與數值模擬功能實驗室主任喬方利介紹,實驗室在國際上首次開展了全球空間分辨率為1公里的海浪模式研究,被國際計算機協會計算機應用最高獎——“戈登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列入今年的六個候選項目之一。
海洋漁業科學與食物產出過程功能實驗室主任金顯仕介紹,在深藍漁業方面,完成了10萬噸級和3000噸級養殖平臺改裝設計與系統集成,研制出智能型氣力式投餌機、雙聯式真空吸魚泵、新型升降式網箱等技術體系,為下一步開展深遠海養殖平臺建設提供了基礎。此外,建立了新的南極磷蝦資源聲學評估方法,有效還原了南極磷蝦集群的形態特征。
海洋礦產資源評價與探測技術功能實驗室主任吳能友介紹,大陸架鉆探取得突破,南黃海發現大面積分布的構造穩定區,為下一步尋找大中型油氣田標定座標。新發現兩個高價值淺層水合物礦體;在南大西洋中脊發現了5處貯量巨大的熱液硫化物礦化區,確立了我國在南大西洋中脊熱液硫化物調查研究的國際領先地位。
■相關新聞 青島藍谷成首批省級區域創新中心建設試點 □半島記者 婁花 通訊員 周洋 李順德 報道
半島都市報12月19日訊 19日,記者采訪獲悉,省發改委發文(魯發改高技[2016]1271號)確定了山東省第一批省級區域創新中心建設試點單位。青島藍谷列為首批5個試點單位第一名,為青島唯一一個,定位為“山東省藍谷區域創新中心”。
省級區域創新中心專門指向全省創新要素密集、創新創業活躍、特定產業領域發展較快、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區域。通過試點區域所在地市強化統籌協調,以體制機制和政策創新先行先試為抓手,引導集聚資金、土地、人才、平臺等資源要素,切實打造可以帶動全省創新發展的大平臺、主引擎和策源地。
“山東省藍谷區域創新中心”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在青島藍谷核心區基本建成具備世界一流水平的海洋科技新城,聚集一批國際頂尖的研發團隊,有序開展海洋經濟、海洋環境等領域的前沿性研究,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和海洋高技術服務業發展高地。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