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化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曹鎮帶頭講黨課。
身邊的“兩學一做”百姓宣講之星獲獎選手合影。
文/半島記者 張海玉
圖/街道辦提供
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組織百姓宣講,使身邊平凡人的感人事跡讓更多居民知曉;充分利用多種宣傳渠道,營造濃厚的創城氛圍……今年,敦化路街道黨建工作結出累累碩果,每一項都從居民需要出發,圍繞居民的精神文化建設,讓居民從中感受到源源不斷的正能量,為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精神指引。
■“兩學一做”
給老弱黨員“開小灶”,不讓一人掉隊
微鏡頭 今年7月份,在建黨95周年之際,伊春路社區黨委被授予“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自“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伊春路社區黨委以“黨員在身邊”黨建品牌為引領,著力強化社區黨員教育管理,不斷增強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期間,該社區采取了“多維培養”,分類指導管理;以學促做,發揮黨員作用;創新方式,建設過硬支部這三項舉措,不斷激發基層黨建活力。社區確定每周二為支部集中理論學習日,組織黨員參加學習教育;針對在外工作、不能及時參加集體學習的年輕黨員,組織黨員自學并在社區《和諧家園》報上刊登學習心得。另外,社區還持續提升“世濱解憂”“車大哥調解”“連慶便民”“淑玉文化”等特色黨員工作室和社區“老黨員編輯部”服務群眾的職能,堅持支部書記每天坐班制,把學習教育轉化為為民服務的動力。
縱深 自4月28日街道以座談會形式啟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來,在街道黨工委“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的帶領下,各支部嚴格落實每周半天學習日、“三會一課”、每月15日主題“黨日”等制度,按照《實施方案》和《學習教育配檔表》,認真扎實完成了講黨課、開展專題學習討論等規定動作,結合街道“亮承諾 勇擔當”活動,積極以學促做,在黨建工作引領下,扎實推進創新突破年各項工作的全面發展。
據了解,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街道把準經常性教育脈搏,突出“五抓”促“兩學”,堅持“抓制度、抓任務、抓內容、抓專題、抓結合”推動學習教育。為了健全理論中心組學習和督導制度和主題“黨日”制度,街道黨工委成員先學一步,明確學習任務,把握學習重點內容,集體審議制定學習教育配檔表,幫助聯系點結合實際制定學習計劃,督導聯系點落實好“三會一課”、周四下午集中學習等制度,確保學習教育扎實深入。
在落實黨員思想教育和培訓管理上,街道黨工委將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十八屆六中全會公報納入“兩學一做”學習計劃,以中心組的形式開展專題討論,“七一”當天組織全體黨員集中收看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直播并分支部開展學習交流,組織全體黨員學習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和《準則》、《條例》。
另外,敦化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曹鎮帶頭講黨課,黨工委成員全部到聯系點講黨課,并且依照黨工委成員聯系督導要求,指導監督各支部集中在“七一”前高質量完成講黨課任務。
針對年紀大、行動不便黨員,街道黨工委注重分類教育指導,組織骨干黨員擔任送學服務志愿者,定期入戶開展專題輔導、座談討論,一對一、多對一為老弱黨員“開小灶”,確保每名黨員“不掉隊”、“不漏學”。
■理論惠民
百姓宣講,暢通理論大眾化“最后一公里”
微鏡頭 提到今年6月份,敦化路街道在百姓講堂開展的身邊的“兩學一做”百姓宣講之星競賽,今年73歲的居民單坤珍仍記憶猶新,至今能說出選手們講述的身邊黨員的感人故事。當天,來自各社區的18名百姓宣講員同臺競技,與觀眾分享了他們自己或者身邊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熱心服務居民、關心鄰里的故事,觀眾聽了感觸頗深,表示如同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充滿了正能量。“大家講得的確很生動,讓我感悟很深。”單坤珍說,“我作為一名樓長,應該向宣講員所講到的那些人學習,耐心為居民服務,在居民中間傳遞正能量。”單坤珍說。
縱深 今年來,敦化路街道以推進理論學習大眾化為目標,圍繞建設宜居幸福家園,以發揮黨組織核心作用為著力點,積極創新老城區社會管理,通過打造理論惠民陣地,樹立百姓講堂宣講品牌,為居民提供一個學理論、懂政策基礎陣地,暢通理論大眾化“最后一公里”。
街道依托學習聯絡角搭建樓院學習陣地,在社區樓院內試點打造了學習聯絡角,通過每周更新一次學習內容,學習聯絡人每周組織一次集體學習的方式,打造家門口的理論學習陣地,充分滿足了居民群眾對理論政策學習的日常需求。
街道還依托街道百姓宣講分團,在6個社區建成百姓講堂,累計開展百姓宣講140余場,受眾達5000余人次,兩篇宣講稿件入選《市北區理論惠民百姓宣講文稿選編》。
除此之外,街道還積極打造理論宣講小廣場,將通榆路46號小廣場打造成為“四德”主題廣場,設立“四德工程”主題宣傳欄8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長廊1處。在做好面對面理論宣講外,立足“兩微一平臺”,打造“互聯網+”移動講堂。利用官方微博微信、互聯社區平臺,打造百姓“微”講堂,讓理論永遠“在線”。今年來,“微”講堂累計推送宣講消息43條,伊春路社區獲評2016~2017年度青島市理論宣教基地。
■創文明城
發揮榜樣力量,掀起學習熱潮
微鏡頭 今年,敦化路街道在轄區范圍內開展各類道德模范評選活動,自1月份至10月份,共評選出張虹、丁泉、聶正香、趙朋江4名“文明市北人”,評選出邢濟慧1名“文明交通之星”,在全街道掀起學習先進,爭當模范的熱潮。這些模范都是在普通的崗位上奉獻著自己,他們通過自己的切實行動,為社區居民,為身邊的鄰居提供幫助和服務,他們也正是敦化路街道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弘揚新時期雷鋒精神,提高轄區居民思想道德品質的最直觀體現。
縱深 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敦化路街道高度重視,以創城總體要求為導向,以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機制為支撐,以提升居民整體文明素質為載體,以創城氛圍營造為抓手,突出重點,立足常態,著眼長效扎實推進創城工作。
街道通過采取多項措施,營造濃厚的創城氛圍,讓文明創建理念深入人心。街道組織6個社區在社區宣傳欄轄區主次干道、主要樓院、飯店張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創城宣傳畫和青島市市民文明公約7000余張,發放《創城模擬調查問卷》2000余份,使用沿街商鋪使用LED屏滾動播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0余家,通過創城氛圍營造,不斷加深居民的創城理念和意識,提高居民參與創城的積極性。
與此同時,街道還充分利用街道官方微博、政務微信、各社區互聯社區網站、互聯社區微信平臺、街道網絡文明傳播志愿者,形成“互聯網+”聯盟,定期推送街道文明創建動態和創城消息,形成人人重視,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另外,今年4月份,青島市2016年“鄰居節”啟動儀式在敦化路鄰里廣場舉行,來自10個區市的道德模范和群眾代表聚集一堂,共同歡慶“百姓自己的節日”。
■為民服務
整治樓院,急民所需解民所難
微鏡頭 “雨水管維修后,再也不怕下雨樓頂積水了,這項惠民項目真是卸下了我們心頭的石頭。”12月2日,家住敦化路53號的居民吳先生激動地說。原來,今年他所住的樓院連同敦化路38號、46號、48號、73號等樓院被列入整治計劃,街道充分利用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找來專業施工隊,對這些老舊樓院的損壞公共設施進行維修和更換,解決居民生活中的難題。
縱深 今年,街道管好用好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解決6大類20項問題,如破損地面整修、公共管網維修、活動廣場整修、修建涼亭、修復破損休閑桌椅等,急民所需,解民所難。
其中,比較突出的有東吳社區的兩個破損積水地面整修項目和西吳社區的樓院雨水管整修項目,這幾個項目都是整修前破損嚴重,嚴重影響居民出行等正常生活并且存在一定安全隱患。街道黨工委在充分了解民情民意的基礎上,利用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整修以上部位,解決居民亟待解決的問題。今年66歲的欒鴻先在東吳社區鞍山路72號與74號住了24年了,對路面積水問題最有感觸。以前的路面年久失修,坑坑洼洼,一下雨,到處都是水汪。有的磚松動,下面暗藏積水,一不小心踩上去,都會濺一身淤泥。
今年8月份,街道通過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對鞍山路72號與74號之間的區域進行改造,將坑洼不平的路面重新鋪設瀝青,還把邊邊角角的地方重新整修,鋪上方磚。除此之外,街道還在個別帶坡度的路安裝扶手,方便老年人休閑,提升安全系數。雖然鞍山路72號附近的樓大都是老樓,但新修的道路使這附近的環境煥然一新,讓人不禁覺得眼前一亮,同時也大大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另外,東吳社區鞍山路32號附近的路面改造也是今年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的利用項目之一。這里連接鞍山路主干道的一條小路一度是居民的心頭之痛。這條無名路是鞍山路的分岔路,直通8座居民樓,是居民上下班的必經路,每日有不少車輛進出,路面的瀝青已被軋得坑洼不平,雨天積水嚴重,積水最深處能達30厘米。后來,通過整修,原來破損的路面就變得煥然一新。當時施工時,不少居民前來圍觀施工現場,看著新鋪就的還冒著絲絲熱氣的瀝青路面,高興得拍手叫好。“現在可好了,下雨沒有積水了,車輛出入也不再顛簸得厲害,真是解決了我們的心頭難題。”今年73歲的居民孫秀梅笑著說。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