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11月24日消息 今年,為了紀念醫院建院一百周年,青島市市立醫院面向社會開展了“憶光輝歲月 尋市立足跡”活動,公開征集能夠反映百年市立發展歷程的老照片、老物件和感人故事,共收到相關實物48件,具有歷史價值的20余件。
今天,醫院利用“市民開放日”的機會,特邀這些珍藏市立歷史,結緣深厚的市民朋友來到醫院,共同回顧醫院風雨中矢志不渝,砥礪前行,改革開放中拼搏奮進的百年發展史。一個個鐫刻著歷史的老物件,如同一個個凝固的音符,躍然訴說著百年市立仁愛的精神、奮進的模樣。
6位老人圓夢從醫,恩師教誨受益終生 “我們是醫療專修科畢業的,當時還有保健醫療系、醫生班。”“至今,我還保留著50多年前上課的筆記本,現在都成‘孤本’了。”六位特殊的客人,帶著他們珍藏多年的老物件來到市立醫院,他們都從市立醫院業余大學畢業,后來在青島和外地的醫院、衛校、衛生防疫站等單位工作,回到建院百年的“母校”,他們不禁感慨萬千,市立的老師們不僅教書,還教他們做人,讓他們感念一生。
72歲的張象英回想起當年曾一度連7塊錢學費都拿不出來,忍不住留下了眼淚。然而,更令她感動的是市立醫院業余大學的老師得知她的困難時,就讓她幫忙整理文書,算是勤工儉學,把四年的課程讀完。“如果沒有市立醫院業余大學,我們這些高中畢業后,因為種種原因無緣上大學的人,恐怕根本沒有機會當醫生、參加衛生工作。”75歲的宿建銘感慨地說:“當年教我們的都是全市最好的老師,也是臨床一線的優秀醫生,有王訓熲、蔣永康、徐克惠、耿洪業、池汝濤等。老師不僅教授知識,還教我們怎樣做醫生。池老師平日很和藹,可一次我查房累了,隨意坐在病床上,他看到后,非常嚴肅地批評了我:‘做醫生,一定要有醫生的樣子!’這句話,我銘記了一輩子。”
兩代市立情結,珍貴圖文見證 家住鎮江路的赫達生老先生今年80多歲了,母親丁佩林就讀于1923年膠奧商埠普濟醫院(市立醫院前身)看護班,家中一直保留著幾張母親穿著護士服和同學在學校里的合影,教室里做實驗的照片,填補了醫院這時期歷史照片檔案的空白,十分珍貴。
赫達生夫婦和捐贈的老照片合影
1929年至1937年,赫先生的母親當起“全職太太”,后來,日本侵略軍的鐵蹄踏碎了赫先生溫馨的家和童年,一家人開始居無定所的逃難。正是有了這位護士媽媽,通過人工呼吸、開刀放膿、拔牙整治、呵護傷寒等醫療救治,保證了八個子女在那動蕩的年代無一人夭折,健康成人,還培養出4個大學生。
后來,他的母親在西鎮掛牌行醫,擅長給產婦接生,救活的孩子不計其數,又因為給窮苦人看病不收錢,在西鎮一帶享有較高聲譽,與很多患者結下幾十年的深厚友誼。在赫老先生兒時的記憶里,母親說起自己曾經學習過的地方--市立醫院,更是自豪感倍增。
后來,郝先生的大姐赫郁生進入上海路青島市立醫院高級醫職學校學護士,并分配到山東省衛生廳工作。姐姐酷愛音樂,保留了一份1948年青島市立醫院高級醫職學校校歌,因郝先生十分喜歡這張明信片的圖案,姐姐才贈予他,整整珍藏了60多年。兩代人,兩代市立情,仁愛、奉獻的市立傳統,得到相守播撒。
重溫救援故事,銘記市立精神 至今,只要一提到唐山,大家都會想起四十年前那個凄冷的“7·28”清晨,而參加過那次醫療小分隊奔赴災區一線救援的每一位醫療隊員,更能完整地回顧鐫刻著市立精神的救援奮戰。9名來自市立醫院的醫護人員,在唐山度過了20個不眠之夜,進行手術102人次,換藥診病3184人次,收住院122人,并成功搶救了在煤礦內被困15個晝夜的5名幸存者,創造生命奇跡。
接到救援任務短短一個多小時,醫院便配齊了醫療器械、藥品、帳篷、被褥等,時任眼科主任王守境擔任隊長,接到通知時他正在做眼科手術,一下手術他急忙回家拿了幾件衣服,只給愛人留下了一張字條:我去唐山參加抗震救災了... ...
醫療隊星夜兼程,直奔唐山礦區趙戈莊進行搶救。到達礦區的第一天,處理骨折、清創縫合近300人次;在礦區做的第一個大手術,是救治地震中因腹部砸傷導致腹膜后大出血的李鳳云,大家用半小時做好術前準備,苦于帳篷里沒有手術燈,4名醫生就舉著手電筒當光源。主刀醫生郭杰和同事搭檔,術中發現腸穿孔,糞便流入腹腔形成大膿腫、粘連嚴重,醫護人員緊密配合,手術進行了兩個小時,順利幫助李鳳云渡過難關,但此時醫生們的胳膊累的都抬不起來了。
8月11日中午,災區傳來一個好消息。開灤煤礦趙莊礦井下被困的陳樹海等五名礦工,在斷水、斷糧、缺風,同井上完全失去聯系的情況下,渡過了15個晝夜,創造了人類生存生命史上的奇跡。青島醫療隊派了四五名隊員下礦井去搶救傷員,他們特意把從青島帶來的A.T.P、輔酶A、細胞色素C等全部好藥帶去,徐躍林和侯柏玉承擔搶救55歲礦場老班長陳樹海,徐躍林回憶說:“當時見到陳樹海的時候,他滿頭滿臉都是煤灰,但意識還清楚。家人不在身邊,醫療隊員就三班倒著照顧他,既要清理大小便,又要進行心理疏導,幫他樹立信心。”
在青島市衛生局組織的三個“列車醫療隊”中,市立醫院為核心單位,17名醫護骨干參加。據戴聚生老人回憶:8月3日出發,4日深夜抵達唐山豐潤飛機場“傷員集中區”,經近三個小時的努力,將434位傷員轉運至“專列”上,其中骨傷、腦外傷為多,有1/3以上傷員不能活動,截癱的占10%。列車醫療隊隊員克服種種困難,于6日凌晨分別按計劃將傷員送至萊陽、海陽、煙臺等地醫院接受治療,市立醫院接收唐山地震災區轉運來的傷員126名,人民醫院先后接受兩批傷員共94人,以市立醫院原二病房為例,收治了七名截癱病人,經悉心照顧,無一例死亡,得到上級部門的嘉獎。
參觀醫院 感慨發展巨變 二十多位市民代表在病人服務中心趙蕾主任的帶領下參觀了醫院。89歲的傅慧憲老人感慨地說:“醫院這么大,真漂亮呀!”當得知可以通過電話、微信、網絡等多渠道預約掛號,通過一卡通就診縮短排隊時間時,赫達生老先生認真的詢問:“市立醫院各院區都可以嗎?這個號碼我要記下來,這樣看病就太方便了!”
市民朋友看到自己捐贈的照片時感覺特別親切
當市民代表來到醫院歷史文化展廳,看到展柜中陳列的自己捐贈的老物件時,倍感親切,紛紛拿出手機合影留念。李志義、魏彩霞等畢業于市立醫院業余大學的5位老人紛紛表示,“來到市立醫院就像回到家一樣親切!”市民代表盛磊先生,還為醫院送上“百年市立鑄夢未來,提升品質再創輝煌”的錦旗,表達了市民朋友對青島市市立醫院的深厚情誼和厚望。
文 孫貼靜 實習生 紀豪杰
[編輯: 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