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吳社區改造前的路面。
東吳社區改造后的路面。
□文/半島記者 張海玉 圖/受訪者提供
細心的人會發現,我們的身邊不僅環境變得越來越美,大家的文化生活也越來越豐富多彩。本期“看家園變化”,記者帶您了解東吳社區、連云港路社區、金壇路社區為此所做的努力。
東吳社區
坑洼石頭道,變身瀝青路 說到東吳社區道路的變化,許多居民會不由自主地提起連云港路與海泊河北路健身廣場中間那段路。之所以讓人印象深刻,是因為這里以前是用石頭鋪成的一段小路,石頭之間裸露著土地,春天一刮風,塵土飛揚;趕上下雨天氣,由于地勢洼導致“積水成河”,泥濘不堪,妨礙人們正常出行,令周邊居民十分煩惱。
為了改善居民的出行條件,美化社區環境,今年3月份,東吳社區就啟動了鋪路工程,全長200多米,面積大約1800平方米,緊挨居民樓的一部分區域鋪方磚,其余的部分改造成鋪瀝路。
經過緊鑼密鼓地施工,道路很快就實現了大變樣,原來裸露的土地上,一條平坦、干凈的瀝青路向西延伸。人們走在上面,再也不用擔心下雨天淌水了。而且,整潔、衛生的方磚從居民樓腳下鋪起,銜接到瀝青路,讓人看上去十分舒心。家住附近的袁先生告訴記者,這條路修得太得民心了。他和鄰居喜歡去海泊河健身廣場鍛煉身體,以往沒修路時,他們都不愿意走這條相對近點的路,嫌土多,坑洼不平。現在,他出了家門就沿著這條新修的道路直接到達健身廣場,心里別提多高興。“不光是走起來方便,主要是家附近的衛生也變干凈了,這么干凈的路,誰還好意思亂丟垃圾。”袁先生笑著說。
連云港路社區
有了巡防員,治安更放心 小區治安是居民關心的大事,良好、有序的治安環境是人們安居樂業的重要條件。連云港路社區為了提高小區治安水平,著重發揮巡防員的作用,而且在實踐中,的確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今,每個小區都安排了巡防員,他們兩三人一組,每天在自己所負責的區域巡邏,及時發現問題,解決或者上報。今年75歲的曹玉潔和81歲的陳連德是三鳴小區的巡防員,倆人一組,主要負責1號樓與2號樓周邊區域。
曹玉潔告訴記者,他們在日常巡邏中,發現神色可疑人員,就會跟著,或者主動上去問問對方是干什么的,來小區的目的是什么。發現誰家車窗沒關,要是車上留電話,曹玉潔就會主動打電話告訴車主,要是沒有電話,她就會在一旁等著,直到車主下來。有一次,她站在車旁等了一個小時,直到車主的孩子下來,她認出來了,就立即叫孩子回家告訴父母,直到孩子回家拿了鑰匙關上車窗,曹玉潔才放心離開。
“要是有問路的,只要是知道的地方,不太遠的話,我們就送過去。”曹玉潔說。三鳴小區門口就是個公交車站,人流量不小,她和陳連德時常在那附近巡邏,人們看到他們肩膀上的黃袖標,遇到事情就會主動向他們尋求幫助。陳連德說,碰上鄰里或者家人之間鬧矛盾的,倆人就坐不住,主動上前勸解,幫助雙方調解糾紛。熱心腸的他們,努力找“臺階”,讓雙方都能接受。
金壇路社區
發掘文藝高手,活躍文化氛圍
在金壇路社區居委會南邊的小廣場上,該社區多個文化隊伍時常在這里排練,合唱隊、舞蹈隊、柔力球隊……不同文藝愛好者歡聚一起,為社區的文化活動增添色彩。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金壇路社區老百姓越來越追求文化生活上的豐富多彩。為了滿足大家的需求,該社區居委會想盡辦法,絞盡腦汁,成立多種隊伍,讓更多人找到文藝歸宿。據該社區居委會主任趙荃介紹,利用入戶走訪的機會,他們尋找更多的文藝高手,并邀請他們擔任老師。有了“能人”,就會慢慢吸引更多居民參與進來。同時,社區還委托已經參加文藝隊伍的居民多多發動鄰里和親朋,不斷壯大文化隊伍的力量。
不僅如此,該社區還充分發揮文藝熱心腸的作用。這些居民在平時晨練時,就會帶領大家一起跳廣場舞,教給他們一些新的動作,活躍社區文化氛圍。經過不斷努力,如今,金壇路社區已經擁有多支文化隊伍,舉辦納涼晚會或者平時演出,他們基本不用請外援,自家人足以撐起一臺好戲。通過文化這一紐帶,把更多人聚集在一起,居民之間的關系也變得更加緊密,歡聲笑語中,生活過得也就多姿多彩起來了。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