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10月26日消息 膠萊河膠州膠萊鎮閘子集村河段,有一座600多歲的古石橋,歷經風雨的洗禮仍保持較為完整。20多年前,膠州膠萊鎮趙家閘子村村名趙方玉,發現一塊刻有“普渡橋”清代古石碑,便將其保護起來,看到當地正在對膠萊河進行治理,心想在治理好后將石碑捐出來,但又不知道這塊石碑有無意義,希望能有專家解開這塊石碑的身世。昨天,膠州博物館分管負責人說,這塊石碑對研究膠萊河歷史有重要意義,他們會安排工作人員前去查看。
村民收藏清代古石碑 “我們在發掘當地歷史文化時,在村民家中發現一塊清代古石碑。”膠萊鎮政府工作人員說,三天前,他們在趙家閘村走訪時,得知村民趙方玉收藏一塊漢白玉古石碑,上面刻有“普濟橋”三字,問了附近村里很多老人,均沒聽說過附近曾有座普渡橋,更不知道這塊石碑的來歷。
工作人員從趙方玉那里得知,40多年前,膠萊河上閘子集橋旁有座寺廟,寺廟門前有口古井,這塊石碑鋪在井口上,后來村里建水閘,這塊石碑被運去砌攔河壩。1982年,村里開辦磚廠,這塊石碑又被運到磚廠當作壓磚機。1988年,磚廠拆了以后,一直埋在自家院墻外。
石碑距今有150余年 半島網先來到閘子集橋看到,石橋橋長30余米,寬約3米,橋面由100多塊石頭橫向排列而成,整座橋分為32個孔,每個孔由兩塊高約兩米石板支撐著橋面。令半島網意外的是,每個橋墩的底部是由六根木樁支撐,整座橋并沒有與“普渡橋”相關的資料。
半島網隨后來到趙家閘子村看到,這塊漢白玉石碑長約2米,寬約0.8米,寬約0.2米,石碑正面朝下,左下角缺失一部分。無法看清碑上文字,五六名村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石碑翻轉過來。半島網注意到,石碑上方刻有“普渡橋”三字,中間刻有“膠萊運河由來很美……”近千個文字,由于年代久遠,盡管很多文字已經模糊不清,仍能可以辨認出來,石碑落款為“大清同治十年三月”。趙方雨告訴半島網,前幾年曾有多名外地人前來收購這塊古石碑,覺得這塊石碑對于研究當地歷史文化很重要,均被他婉言謝絕。
盼專家解開石碑之謎 “我正打算將這塊石碑捐出去,但一直不知道這塊石碑的來歷,希望能有專家解開這塊石碑的身世。”趙方玉說,眼下當地政府正在對膠萊河段進行治理,他打算等河道治理完工后,將這塊石碑捐出來,自己出資再將石碑在原地立起來,但一直不知道石碑的來歷,希望能有專家揭開石碑的身世之謎。
膠州博物館分管負責人說,膠萊河古稱膠萊運河,是山東半島的一條重要河流,因元、明兩代江南糧米由此運往京師,當地亦稱運糧河。2013年,在文物普查中,建于明代的閘子集橋已被列為省文保單位,但并沒有對于“普渡橋”的相關史料記載。這塊石碑的發現,對于研究膠萊河的歷史文化有重要意義,他們會安排考古人員前去調查了解,根據石碑上記載的文字,揭開這塊石碑的真實“身份”。
文/圖 半島網 黃超 通訊員 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