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山大重回青島,鰲山灣畔再續新篇章。昨天下午,記者從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啟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大青島校區開始建設就采取高起點戰略,擔負著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先行區和學校綜合改革試驗區的使命。國家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燃煤污染物減排國家工程實驗室等8家科研機構未來將會整體搬遷到青島校區,本學期6個學院96門課程的老師也全部到位。
明年6個學院全部來青 昨天下午,記者從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啟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2年12月8日教育部批準了《山東大學青島校區規劃建設方案》,校園規劃總用地3000畝,教工住宅規劃總用地720畝。一期工程總投資計劃約40億,建筑面積約70萬平方米。校區全部建成后,可入住25000名左右學生、4000名左右教職工。目前,山大青島校區已完成一期的第一階段,1000余名學生入住已經啟用的33萬平方米,明年山大6個學院將全部搬過來,將再啟用22萬平方米。
青島校區選址緣何選擇鰲山灣畔?對此,山東大學張榮校長給出了三點解釋。建設青島校區是學校實現世界一流大學新的辦學目標的戰略選擇。建設青島校區,將搭建起新的發展平臺,充分發揮青島對杰出人才的吸引力,實現學科、知識、技術、人才、信息、資源的聚集效應,大幅提升學校的學術實力、綜合競爭力、社會影響力和國際化水平,加快創建世界一流大學進程;建設青島校區將實現我國高等教育辦學模式創新。學校將更加牢固樹立“一盤棋”的觀念,以“統籌布局、一體發展”的理念推動濟南、威海、青島三個校區發展,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實現學科升級與布局調整,提升整體辦學水平;建設青島校區將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青島校區的建設將為山東“藍”“黃”發展戰略提供強有力的人力支持、智力支持和技術支持,發揮動力引擎和科技支撐的作用。
山大方面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山東大學跨越式發展的進程中,青島校區擔負著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先行區和學校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歷史使命。山大將充分發揮青島校區“先行區”和“試驗區”的功能,努力把青島校區建設成人才的搖籃、創新的樂土、文明的新城,把青島校區定位于高端人才的聚集和培養基地、高端學術和應用技術研究基地、高新技術成果的孵化和產業化基地以及高水準的國際學術交流基地。
96門課程師資全部到位 師資配備一直是學生和家長們關注的問題。張榮校長表示,山東大學將發揮青島的區位優勢,增加對杰出人才的吸引力,構建高層次人才項目體系和更為科學合理、與“雙一流”建設目標相吻合的遴選評價機制和績效考核體系,努力將青島校區建設成為高端人才的聚集和培養基地。按照學校的規劃,六個學院的師資將會全部到青島來。除此之外,青島校區還有8個科研機構,這些老師過去在科研方面投入的力量比較多,他們到青島后,也會參與到教學工作當中,會為青島校區的教學提供一個非常重要的保障。學校引進的高端人才也會為學生提供更多交流互動的機會。
“這一學期6個學院的學生共有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在內的96門課,這些課程的師資配備已經全部到位,還有3門實驗課也全部到位。”山東大學常務副校長王琪瓏介紹說。
“青島校區作為我們對接國際高端人才的重要窗口,一開始就把人才引進當作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也可以說是把國際的高端人才當作青島校區發展的一個重要支點。”張榮校長介紹說,青島校區開始建設以來,已有一批高端人才同學校洽談,部分甚至完成了簽約。學校還將推進人才培養國際化,學習和借鑒世界一流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打造國際化的育人環境,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國際交流、國際訪學的機會。
青島校區將開設全新學科 張榮校長表示,在學科布局和平臺建設上,山大青島校區一開始就規劃了生命學科、信息學科、環境學科、海洋學科、政法學科等5大學科集群和3個國家級平臺,將濟南校區的生命學院、信息學院、計算機學院、環境學院、法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等6個學院和國家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燃煤污染物減排國家工程實驗室、環境研究院、納電子中心、光學高等研究中心、高等研究院、系統科學與智能技術研究中心、粒子科學技術中心等8家科研機構整體搬遷到青島校區發展。“青島校區從一開始就采取高起點的策略,而不是從零開始。”張榮校長介紹說。
據張榮校長介紹,明年濟南校區6個學院的全部師生將一起遷入青島,濟南校區將不再招收這六個學院的學生。“山大的總發展策略是“增量發展”,短時間內不會再從濟南搬遷新的學院過來。”張榮校長說,“增量發展”的發展方向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發展新學科,開設全新的學科,比如海洋學科。同時,青島校區還正在創建德國學院,以及新的財富管理學院和政府管理學院。二是創建一些新的合作機構,其中包括合作辦學模式,包括與美國的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等國外知名高校合作。此外,青島校區將面向海外招收更多的留學生,山大有意將其打造成一個重要的國際學生培養基地。
“青島本身已經具有非常豐富的海洋研究資源,而青島擁有的海洋研究人才幾乎占了全國的一半,為什么山東大學還要在青島組建海洋學院?”張榮在發布會上就青島校區海洋學科的建設計劃做了重點解讀。“海洋科學技術的研究現在在全世界范圍內都面臨著重要的轉型,這個重要的轉型,我把它歸納為兩句話,一個是從淺海到深海,第二個就是由小海到大海。”張榮說,過去的海洋研究主要是就海洋論海洋,而現在所面臨的轉型是把陸上和海洋更好地結合起來。山大將充分利用學科綜合優勢,更好地服務國家海洋發展戰略。目前,山大已經和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將推進微生物海洋學、海洋信息技術等幾個重要領域的合作研究。
籌建研究院服務“一帶一路” 發布會上,張榮校長表示,青島是一個世界級的現代化大都市,山東大學與青島的再次攜手,將共同打造一張世界級的名片。青島作為山東經濟的領頭羊、“一帶一路”的交匯點,有非常好的發展基礎;山東大學作為山東省高等教育的排頭兵,與青島合作,空間非常大,前景非常廣闊。“學校會以嶄新的面貌服務于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在山東“藍”“黃”兩大區域發展戰略中,學校必將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供強有力的人力支持、智力支持和技術支持,尤其是對半島藍色經濟區和藍色硅谷的建設和發展,發揮動力引擎和科技支撐的作用。 ”張榮校長介紹說。學校目前正在籌建半島發展研究院,該研究院將作為一個綜合性發展研究院,對整個山東半島的發展,特別是青島作為“一帶一路”交匯點的發展,提供一個重要的科技支撐和智庫的保障。
本版撰稿 記者 王世鋒 攝影 記者 王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