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2日,以“被動房屋,主動亞洲”為主題的第一屆亞洲被動房大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德生態園召開,來自中國、德國、日本、韓國、奧地利、意大利、法國、芬蘭等地的200余名被動房業內專家與會,探討被動房未來發展方向,推動被動房技術研發及標準制定,開啟了被動房產業在亞洲推廣應用的新時代。會上,獲德國PHI認證的亞洲最大被動房公共建筑——被動房體驗中心正式啟用,亞洲首個高標準被動房住宅區奠基。
關注
被動房五大優勢: 被動房五大核心要素包括卓越的保溫性能、保溫性能良好的窗框和玻璃、無熱橋設計和構造、密閉的圍護結構、高效熱回收或能源回收新風系統。
與傳統房屋相比,被動房不僅僅節能,還有許多其他優勢:
1.舒適性高 被動式房屋高保溫性能的外圍護結構使室內保持了宜人的舒適環境,不管是寒冷的冬季或炎熱的夏季,被動式房屋始終能保持室內20-26℃的溫度,40%-60%的相對濕度。同時,高性能的新風系統在回收室內排風熱量的同時,可維持室內良好的空氣品質。
2.可持續性 被動式房屋能夠保證建筑全生命周期維持在一個低能耗水平,這有助于減少天然氣和石油等資源的消耗。它還能利用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高效的節能特性徹底減少了CO2排放量。
3.高耐久性 卓越的保溫性能、無熱橋設計及密閉的圍護結構成就了其良好的建筑物理特性,同時被動房更高標準的施工工藝和精細化的管理,也造就了被動式房屋固有的另一特性:長壽命。
4.創新推動性 同樣被動式房屋的快速發展也催生了對高效節能產品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因此許多企業也不斷開發高效節能的先鋒產品,來迎合市場需求。
5.經濟可行性 被動式房屋是高質量建筑,需要精心規劃設計并使用性能優良的建筑組件,因此,初期投資成本會稍高。然而在后續使用中,被動式房屋的優勢盡顯:摒棄傳統供暖、極低的能耗費用、舒適度的大幅提升、對環境的良好影響、建筑壽命的延長等,也使它在全生命周期中與傳統建筑綜合相比更加經濟。
現場:
專家探討被動房發展方向 被動房也稱為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是國際認可的一種集高舒適度、低能耗、經濟性于一體的節能建筑,也是我國推動建筑節能工作的重要契機和平臺。被動房技術的運用使建筑真正實現了冬暖夏涼等節能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對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在昨天的大會上,中德聯合集團有限公司與德國弗萊建筑集團、德國瓦倫廷建筑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等五家國內外專業從事綠色建筑相關產業的公司簽署框架協議,合作六方將成立合資公司,開展被動式建筑節能技術和新材料的推廣,并提供設計、工程、技術、材料等咨詢服務,逐步形成在被動房建設、節能建筑技術研發等方面的核心競爭力。
大會還圍繞被動房產業的發展開設了一個主論壇、四個分論壇。 9月22日下午,菲斯特、徐偉等業內專家和各國代表在大會主論壇上分別發表了主旨演講,號召借助首屆亞洲被動房大會的橋梁、窗口和平臺作用,加快構建被動房技術體系,以實際行動推動亞洲國家和地區間的合作,使被動房科研成果和實踐經驗得到更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目擊:
亞洲最大被動房像鵝卵石 昨天的大會還舉行了中德生態園被動房體驗中心啟用儀式,德國被動房研究院(PHI)院長、被動房發明人菲斯特為被動房體驗中心頒發了 “被動房示范項目PHI認證證書”,這座體驗中心成為亞洲最大的通過德國PHI認證的被動房公共建筑。
記者昨天在現場看到,這座以白色為主基調的“卵石形”建筑,總面積13768.6平方米,地上5層,半地下1層,地下1層,宛如生長在抓馬山下的一塊美玉,與周圍景色渾然一體。據了解,體驗中心樓宇形態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嶗山鵝卵石,又與中德生態園8個卵石形狀功能區域的規劃概念相契合;在體驗中心的外立面上,6條白色的鋁塑板環形不規則“飄帶”圍繞著整棟建筑,其設計理念來源于靈動的溪流,也烘托出體驗中心的現代韻律和藝術氣息。
“作為中德生態園被動房產業發展的先行項目,這座體驗中心不僅是嚴格按照國際被動房研究院PHI技術標準打造出的 ‘亞洲樣板’,也是集被動式建筑技術展示、交流和培訓、辦公、試體驗居住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建筑。”中德聯合集團副總經理于正杰介紹。
功能:
取得三項專利可清除霧霾 “這座耗時一年半,精工細作打造出的建筑精品,已經在戶式新風系統、新型保溫結構等方面,取得了3項專利成果。 ”于正杰介紹,體驗中心應用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風系統,摒棄了傳統建筑開窗直接換氣的方式,通過獨有的過濾裝置在實現通風換氣的同時,避免了溫度損失,熱回收率可達85%;同時過濾裝置還可清除霧霾,確保了居室的舒適性。
在建筑保溫方面,為了防止傳統建筑中“冷熱橋”結構造成的熱量損失,設計師獨創了隔斷陽臺結構板、無熱橋穿墻套管等“斷橋隔熱技術”,使樓宇每層的支撐結構向上、下兩個方向延伸,避免了突出建筑墻體造成的能量損耗。
正是這種精準設計和精品施工,使得體驗中心成為亞洲被動房產業發展劃時代的作品,項目全年供暖供冷需求顯著降低,建筑節能率達到90%以上,遠超目前國內普遍的65%的建筑節能標準,節約運行費用約50萬元/年,可減少碳排放量664噸/年。
推進:
亞洲首個被動房住宅區奠基 在大會開幕前,中德生態園被動房推廣示范小區奠基,這是全國第一個整體以德國被動房標準推向市場的項目,也是亞洲首個高標準被動房住宅區。小區以被動房技術體驗中心的經驗和技術為基礎,總建筑面積8萬平方米,以多層、聯排和健養公寓為主。
該項目預計2018年底投入使用,屆時將申請德國被動房研究所(PHI)被動房認證、中國綠色建筑三星級認證,預計每年可減少2376噸碳排放,節約運行成本687萬元,節約用電1272萬kWh,打造成被動房建筑大面積推廣示范的“中國樣本”。未來5年,中德生態園還將集中發展160萬平方米、全國最大的被動式建筑集群,形成全國乃至世界的被動房項目集聚區。
同時,以被動房體驗中心和被動房小區建設經驗為依托,中德生態園還將規劃開建被動房產業園,總建筑面積約10萬平方米,建設被動式建筑技術研發、材料設備生產、核心商務服務、培訓認證中心等。
成績:
島城參與編制被動房設計準則 在被動房產業發展的同時,中德生態園還全面參與構建被動房技術體系和產業鏈:以被動房技術體驗中心實時能耗數據作參考,推動適宜于中國的被動式建筑標準制定,探索被動式建筑在中國發展的新模式。其中,結合德國被動房研究院PHI的官方標準,中德生態園參與編制了中國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部分設計準則,住建部已經發布。
據悉,西海岸新區中德生態園已經在被動房項目示范、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產業構建等方面邁出重要步伐,探索適合中國的被動式建筑發展新模式。
記者 趙玉勛 通訊員 韓麗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