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旗袍走秀,將中國女子的古典韻味展現得淋漓盡致。
東海中路社區義工走訪慰問社區居民,給孤寡老人送去中秋祝福。
香港花園社區舉辦中秋茶話會,社區居民齊聚一堂聊家常、看表演共度中秋佳節。
古箏茶道花藝表演,真正詮釋古代文化內涵,古典韻味十足。
文/圖 半島記者 鄭欽澤
茶道、花藝、古箏表演……9月13日上午9時30分,市南區珠海路街道以古韻、家風為主題,在紫荊花廣場舉辦了“古韻中秋情 家風潤珠海”慶中秋活動。200多位居民參加此次活動,還現場體驗了包月餅環節,“以前過中秋都是去商店買現成的月餅,今天我得學學回家做給孫子吃。”83歲的居民李玉華興奮道。
吟詩作賦傳唱家風家訓
13日上午9點半,善化路社區孫嵐、孫紅旗的一首《仲秋之夜》拉開了活動序幕,澳門路社區的李梅玉還將自創歌詞融入《好家風》進行現場演繹。都說母愛深沉而偉大,香港花園社區宋瑋、王娉、趙浩的演繹傳達出《母愛是一種歲月》的深沉和溫暖,東海中路社區李濱生的朗誦,更是讓在場觀眾的眼前浮現出熱騰騰的《花邊餃里的母愛》。父親的諄諄教誨深沉而偉大,《白巖松致兒子的信》傳達出“第一名不一定是勝者”的意念,只有從善如流,向德向上,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龔魯陽等5位國家一級演員朗誦了原創作品《觀家風有感》,贏得陣陣掌聲。值得一提的是,手書40萬字家訓,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戈樹楨老人也來到了活動現場,用古語、古訓傳揚經典家風的精神值得每個人學習。
從各種節目中,不難看出此次活動以家庭為主線的內涵,珠海路街道6個社區帶來的不同風格的家風詩歌,也感染了在場的200位居民。“聽著《花邊餃里的母愛》,眼前閃現出來的就是我小時候的生活。”現場居民激動地說。此外,還有人在節目中受到了家庭教育的啟發,“聽了《白巖松致兒子的信》,我深受啟發,平時對孩子的教育上我太注重成績,以后得調整一下,也希望咱街道以后多舉辦一些這樣發人深省的活動。”在銀行工作的劉先生告訴記者。
靚麗旗袍秀穿越到古代
作為此次活動的一大亮點,現場邀請了國學大師為居民帶來茶道、花藝和古箏表演。茶道、花藝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自古以來深受國人喜愛。澳門路社區將這三種技藝融合,將茶道的優雅、花藝的秀麗和古箏的音韻真正地展現出來。表演前,古箏老師孫勇告訴記者:“接到邀請后我就在家準備這次的表演,每天都在家練兩個小時的琴,昨天還和茶道花藝老師一起演練了一遍,就希望能把最好的節目帶給觀眾。”一曲彈罷,現場響起熱烈掌聲,也將節目氣氛推向高潮。
接著,旗袍走秀壓軸出場,青島市旗袍協會的“模特”們身穿各色旗袍,用專業的走姿展現著中國女性的古典美和內在美。整場節目無不散發著古韻氣質和古典內涵。“琴、茶、花都是咱們中國最傳統的技藝,將三者融合表演,真的太有古典韻味了,讓我感覺好像回到了唐宋時代。”家住海口路的劉先生贊賞道。78歲的善化路居民馮淑珍則告訴記者,看到旗袍秀,讓她想起了自己的老母親,“她年輕的時候也愛穿一身漂亮的旗袍。”
古韻古色離不開琴棋書畫,與頌詩會同時舉辦的還有家風家訓書畫展。6個社區選送56幅書畫作品,將治家思想融入書畫作品之中。現場書畫展吸引不少居民圍觀,從他人的家風中體會獨特生活。家住魯商首府的王先生說:“不同人家有不同的家風,有的重孝有的重禮,真的很有生活情趣,也體會到別人家的處事哲學”。
迎中秋社區活動多多
9月14日上午,東海中路社區“幫到家”海燕志愿者聯盟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來到社區的孤寡老人家中,上門慰問,并和老人談心,給老人打掃衛生,和老人們一起慶祝中秋佳節。同一天,香港花園社區在中秋佳節前召開“中秋話家風”座談會,社區第一書記對片長、樓組長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和感謝,送上了中秋的誠摯祝福。
隨著中秋佳節的臨近,善化路社區居委會特邀彰化路3號喜遷新居的老黨員和社區部分獨居老人,大家暢所欲言、載歌載舞慶祝這豐收的日子。澳門路社區以及海口路社區組織社區居民包月餅。家住增城路的金女士說:“自己做的餡料、自己活的面,在這個中秋吃到自己的月餅格外香。”各社區以自己的形式與居民們共度中秋佳節,真正實現鄰里在一起就是一家人。
83歲老人學做冰皮月餅
作為中秋的傳統吃食,月餅當然是必不可少的角色。在活動現場,珠海路街道為居民準備了200份月餅餡料,并邀請了甜點師傅現場教授大家制作冰皮月餅。“希望讓居民們能夠親手體驗制作月餅的過程,回家后可以做給家人吃,將中秋傳統與更多人分享。”珠海路街道工作人員表示。
在學做月餅的“學生”中,一位滿頭銀發的老人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她就是家住汕頭社區的李玉華,“我今年83歲了,也來學學做月餅。”她興奮地告訴記者,自己的小孫子就喜歡吃這種白白的冰皮月餅,“以前過中秋都是去商店買現成的,今天我得學學,回家做給孫子吃。”
月滿冰輪共享家庭歡樂,溫潤家風盛開善美之花。一場中秋頌詩會,將傳統佳節的韻味展現得淋漓盡致,將中華傳統和優秀家風帶給現場的每一位居民。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