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思路決定出路,思路就是出路。為深入宣傳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大決策部署,積極展示山東省精準發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實踐新成果,9月19日-24日,“供給側 山東策——第十二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大型采訪活動舉行,來自全國50多家網絡媒體的百余名記者、評論員,以及理論專家、知名博主和網絡大V,奔赴濟南、青島、煙臺、濰坊、淄博、德州、威海、濱州、東營等地,深入供給側改革一線采訪調研,充分發揮正面宣傳、典型宣傳的帶動引領作用。大眾網即日起在山東24小時新聞客戶端、山東手機報、官方微博、微信全媒體全平臺推出“供給側 山東策——第十二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系列評論“側論”。
“供給側 山東策——第十二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系列評論——側論(1)
山東策:以更加強健的體魄走在前列
大眾網評論員 丁厚勤
“中國號”經濟巨輪在改革開放的東風中快速行進,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速度”。當前,世界經濟形勢持續低迷,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三駕馬車”變得沉重。控制數量,提高質量;放緩速度,提升效率,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一劑良方。
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改革開放三十余年,經濟建設一路高歌猛進。到四年后的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龐大的經濟體量足以震驚世界。
事物發展由量變引發質變,再由質變產生新的量變。在新的發展時期,龐大的數量讓中國經濟“看上去很美”,質量的不足更值得打量:國人到日本購買馬桶蓋,到韓國購買彩妝,到澳大利亞購買奶粉,觸動了國內企業主心底的痛。
與產品質量相比,中國經濟發展本身的質量更值得警惕:產能過剩,僵尸企業茍延殘喘;制度性成本過高,企業創新乏力;樓市庫存過大,“空置”住房可供2.2億人居住……。
越是在經濟環境不利的形勢下,越是要強身健體練好“內功”。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抵御冬的嚴寒,才能平穩向前。
作為經濟強省,山東面臨著同樣的“成長的煩惱”。今年5月,山東省制定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意見,明確27項重點任務,提出40條含金量高、操作性強的政策措施,繪就了清晰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一系列改革扎實推進。
改革,就是對癥下藥。“三去一降一補”,包含舍與得的辯證法。去年8月,東營的利華益利津煉化公司主動拆除一套250萬噸煉油裝置,換來350萬噸緊扣原油使用權和緊扣配額。事實證明,企業主動去產能,降低的不是收入,而是能耗和成本。除了國家指定的5個去產能行業,山東自我加壓,將煉油、輪胎、煤炭、化工4個傳統行業納入去產能行列,統籌推進“5+4”行業過剩產能化解。淘汰落后產能,清理將使企業,陣痛過后,換來的是整個行業的生機和活力。
改革,重在尊重市場規律。“看不見的手”總有神奇的力量,去庫存即順應市場導向。相關分析顯示,山東產銷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一年就可以減少資金占壓約1500億元。對于全國普遍存在房地產庫存壓力,山東省將其與新型城鎮化緊密結合,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解決好新市民住房需求。今年上半年,全省銷售商品房面積同比增長16.5%,高于去年同期11個百分點;銷售額增長19.4%,高于去年同期9.7個百分點。近兩年,山東省棚改總量均居全國首位,今年計劃開工48.02萬套,不少地市反映計劃指標不夠用,表現出強大的消化能力。
改革,是企業發展所需。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是激發企業創新活力的重要舉措。事實上,自2013年以來,山東省已分9批削減省級行政審批事項524項,省級行政審批事項由1182項保留至目前的719項(涉及433大項)。目前,省市縣非行政許可審批全部取消。據預算,山東省今年可為企業新減稅費負擔400億元左右、用電成本100億元左右,加上之前國家和省級的財稅政策繼續發揮作用,全年為企業減負2000億元。企業輕裝上陣,則可以通過才創新追求高效益,通過加強管理降低運行成本。
毫無疑問,供給側結構改革將迎來服務業的黃金時代。服務業是未來中國經濟和社會的雙重穩定器。一方面維持經濟增長,另一方面提供就業崗位。第三產業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創造約100萬個就業崗位,比工業多50萬個左右。對政府保持經濟增長和穩定就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服務業是山東經濟亟待補長的短板,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兩網兩通”工程正在進行,品牌強省戰略、扶貧工程強力推進,魄力大、力度大、空間大,服務業短板在逐漸拉長。今年上半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到47.9%,同比提高了2個百分點,實現了產業結構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轉變。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山東大地上深入開展,企業失去的只是“贅肉”,得到的是更加廣闊的市場。未來山東經濟,將以更有后勁的姿態走在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