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日,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近日市政府常務會研究討論并通過《青島市省級生態紅線劃定方案》,會議原則同意確定我市省級生態紅線區59處,其中水源涵養生態紅線區18處、土壤保持生態紅線區36處、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紅線區5處。全市省級生態紅線區主要分布在李滄區、城陽區、嶗山區、黃島區、即墨市、膠州市、平度市和萊西市8個區市。
記者 徐美中 通訊員 王諾
10部門歷時一年聯合制定完成 據了解,我市省級生態紅線劃定工作主要是按照《山東省生態紅線劃定工作方案》要求,完成我市范圍內省級生態紅線區的劃定,編制完成《青島市省級生態紅線劃定方案》。省級生態紅線區域主要從以下區域中劃定:一是省級及以上禁止開發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重要濕地、森林公園、地質公園、重要水源保護地),二是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國家級生態公益林、列入省級重要生態功能區名錄、省級大型湖泊水庫名錄的區域,三是技術評價結果為重要的其他生態功能區。此外,涉及黃海海域的生態紅線劃定內容和范圍,按照省海洋漁業部門及省環保部門工作安排另行確定。
去年8月3日,市環保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城鄉建設委等10部門聯合印發《青島市省級生態紅線劃定工作方案》,成立了生態紅線劃定領導小組和技術組,負責完成本市生態紅線劃定技術工作。據了解,生態紅線劃定大致分為“識-評-落-分-合”五個關鍵環節。在此之前,建立地理信息數據庫,通過收集整理青島市域范圍內的國家、省禁止開發區域、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森林、河流、濕地、土地利用、遙感影像等基礎數據,構建1:1萬的基礎數據庫。
全市確定59處省級生態紅線區 記者從《青島市省級生態紅線劃定方案》中看到,生態紅線區的劃定需經過多項協調性分析,包括與省主體功能區規劃、省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青島市相關土地利用規劃、青島市相關城市總體規劃、青島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內容的分析。并根據協調分析結果,進行生態紅線邊界核定,依據生成的空間單元與生態類型,生成生態保護清單,最終確定青島市省級生態紅線劃定方案。《青島市省級生態紅線劃定方案》劃定青島市省級生態紅線區59處,采取“自然地理單元+主導生態功能+生態紅線區”的命名方式。
具體分布為: 水源涵養生態紅線區18處:主要分布在城陽區、黃島區、即墨市、膠州市、平度市和萊西市等區域。青島市水源涵養生態紅線區的生態功能為水源涵養,其中望山片區、東石嶺片區、車輪山片區3處生態系統為森林生態系統,以黑松為主,保護目標為森林生態系統,生態功能為涵養調控水源;其余15處生態系統類型為淡水生態系統—水庫、河流、地下水,保護目標為一級保護區的水質達到Ⅱ類標準,二級保護區的水質達到Ⅲ類標準。
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紅線區5處:主要分布在嶗山區、黃島區和平度市等區域,青島市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紅線區的主要生態功能為生物多樣性維護,次要生態功能為水源涵養,生態系統類型為森林生態系統——針葉、針闊混交、闊葉林,以黑松、赤松、刺槐、櫟類、日本落葉松、水榆花楸為主。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紅線區的保護目標為森林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地質遺跡和人文景觀等。
土壤保持生態紅線區36處:主要分布在李滄區、城陽區、黃島區、嶗山區、即墨市、膠州市和萊西市等區域,青島市土壤保持生態紅線區的主要生態功能為土壤保持,減少水蝕和風蝕導致的土壤侵蝕,生態系統類型為森林生態系統——針葉、針闊混交、闊葉林,以黑松、刺槐為主。
改善生態系統 促進可持續發展 省級生態紅線區劃定后,將對我市的生態環境帶來哪些收益呢?據市環保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工作組對生態紅線進行了成效分析可以看出,劃定后的成效主要體現在改善生態系統、保障環境安全等方面。”通過識別省級及以上禁止開發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開展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重要性和生態敏感性評價,結合青島實際,將區域內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高的區域劃定為青島市省級生態紅線區,全市共劃定59處合計1120.65平方公里,這些區域具有生物多樣性維護、水源涵養、土壤保持等功能,可有效保護具代表性的動植物物種及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從而改善和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減少水土流失。生態紅線劃定后,保護綠色生態屏障,加快水源涵養林建設、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態建設項目的實施,有效修復人為因素產生的各種生態破壞,城鄉景觀更加美麗多姿,為人居環境提供生態安全的保障。生態紅線劃定后,對生態紅線區實行強制性保護,引導人口分布、經濟布局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促進各類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可促使產業轉型和經濟增長方式改變,優化區域經濟發展投資環境,推動當地社會經濟快速發展。
名詞解釋
生態保護紅線 生態保護紅線(簡稱生態紅線)是指依法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的嚴格管控邊界,是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的底線。我國生態資源豐富,但長期的不合理開發導致生態環境破壞嚴重、野生動植物種類和數量急劇下降、生態安全形勢十分嚴峻。因此,當前迫切需要劃定生態紅線,對區域內地區限制開發、重點保護。
新聞鏈接
性質不轉換、功能不降低
面積不減少、責任不改變 市環保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生態紅線劃定后,將依據生態服務功能類型和管理嚴格程度實施分類、分級管控,做到性質不轉換、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責任不改變。
性質不轉換,即生態紅線區內的自然生態用地不可轉換為非生態用地,生態保護的主體對象保持相對穩定。
功能不降低,即生態紅線區內的自然生態系統功能能夠持續穩定發揮,退化生態系統功能得到不斷改善。
面積不減少,即生態紅線區邊界保持相對固定,區域面積規模不可隨意減少。
責任不改變,即生態紅線區的林地、草地、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按照現行行政管理體制實行分類管理,各級地方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對紅線區共同履行監管職責。
據了解,青島市生態紅線分省級生態紅線和市級生態紅線兩部分,此次方案僅劃定青島市省級生態紅線。目前,《青島市省級生態紅線劃定方案》已按程序報送省環保廳,將由省環保廳統一發布。
[編輯: 高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