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報訊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 ”這雖是一句玩笑話,卻真實地描繪出當下不少家庭團圓時的狀態。中秋佳節,正是家人難得相聚的時刻,卻被手機占了主角。這也讓不少老人感嘆,智能手機在方便了生活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拉遠了自己和子女間的距離,沖淡了親情。
孩子回家“機不離手” 刷微博微信、玩自拍、玩游戲……說起自己剛從內蒙古趕回來過節的女兒,張女士一肚子的埋怨。 “本來平時工作就忙,很少回家,好不容易回來一趟還整天盯著手機。 ”張女士說。
和張女士有相同煩惱的家長不在少數,采訪中市民劉先生說,今年中秋,在長春定居的兒子帶著兒媳和10歲的孫子一塊回家過節。孫子一進門,剛和老兩口問聲好,緊接著就問wifi密碼是多少。不僅是孫子對智能手機“一往情深”,連兒子兒媳也是 “機不離手”。 “真不知道這手機哪有那么大的魅力。 ”劉先生說。
老看手機迫不得已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年輕人對自己愛玩手機的情況并不否認,但也是不停地喊冤。 “中秋節很多同事、領導都會發祝福語,回得不及時總覺得不禮貌。”剛入職場的25歲小伙董帥告訴記者。29歲的魏美佳告訴記者,中秋節吃團圓飯的時候,手機不停地響,很多微信群里的朋友都在發紅包。“搶紅包雖然也搶不著幾個錢,但總是忍不住。 ”魏美佳說,有時她還會給爸媽發個大紅包,讓父母也別落單。“我是和同事調班才能回來過節的,所以工作上有什么問題,自己也不好意思不及時回復。”從石家莊趕回來陪父母過節的彭小蕊說。
給父母更多精神慰藉 “老年人不只是追求物質上的滿足,更需要精神上的滿足。與兒女們傾心交流,是對父母最好的精神慰藉。”從事老年心理咨詢多年的張維仁醫生告訴記者,年輕人因手機而減少了與老人溝通的時間,就算是子女能做到常回家看看,也很難讓老人感受到真正的關心。
“老年人生理上的衰退,容易產生心理上的消沉、抑郁、焦慮,這些消極的心理情緒往往會反過來加速生理上的衰退。老年人跳出孤獨圈,離不開子女的幫忙。”張維仁說,要想使老年人精神愉快,首先必須為他們創造一個舒適的頤養環境。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關心,生活的煩惱和媽媽說說,工作的事情跟爸爸談談,這樣老人們才會感到真正的滿足。
(記者 樊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