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星地圖上顯示的道縣瀟水河畔“濱河路二段防洪堤”(紅色區域)。
近日,有群眾舉報湖南道縣一城市防洪堤疑似“豆腐渣”工程。記者實地調查發現,道縣瀟水河畔一段近800米的“濱河路二段防洪堤”建成6年來發生5次垮塌,部分建造石料類似于“風化石”,用手就能捏成碎渣。
修復后繼續垮塌
多次整改被指“走過場”
道縣地處湘江上游,境內兩大水系瀟水河和濂溪河穿城而過,時常受到洪水侵襲。
道縣濱河路二段防洪堤總長近800米,位于瀟水河畔,與鬧市相隔不遠。記者在現場看到,防洪堤有3處垮塌,最長一處近百米。一位垮塌處附近以船為家的漁民說,最近一次垮塌發生在5月初的一個深夜,掀起的大浪將小漁船沖到了岸上。有一戶漁民原本住在垮塌處下方水面,幸虧提前轉移了,不然會有生命危險。
綜合附近居民和道縣水利部門的說法,濱河路二段防洪堤主體工程自2010年完工以來總共發生5次垮塌,其中今年5月就接連發生兩次。有的堤段經修復后,再度垮塌。根據記者拿到的有關文件,這一防洪堤于2008年動工建設,由縣財政出資,當時要求工程質量為“優”。
早在2011年,道縣老百姓就開始在網上反映“防洪大堤垮塌”的問題。當時,道縣縣委辦回復稱,將拿出隱患整改方案,對存在的隱患一次性整改到位,“確保今后不再發生質量問題,不發生垮塌事故”。然而,承諾并未“兌現”,防洪堤此后多次垮塌。
石料用木棍一戳就碎
不少石頭間看不到砂漿
記者調查發現,道縣濱河路二段防洪堤多次垮塌,工程質量令人質疑。
首先是石料質量。防洪堤邊上原來有一座數十米高的石山,建造大堤主要是就地取材。一位參與開山取石的當地人向記者舉報稱,其中大約20%的石料類似于“風化石”,每噸比市場價格要低20元。類似“風化石”的石料在大堤外立面和垮塌處橫斷面隨處可以看到。記者隨機統計發現,在一個面積約20平方米的大堤外立面,就有12塊這樣的石頭。這些石料大部分用木棍一戳就碎,有的直接用手可以摳下來一大塊。用手或搓或捏,有的石塊便成為碎渣。此后,濱河路二段建設工程指揮部多位負責人坦言,這種石頭是“炭質頁巖”,硬度不夠,導致整體結構不穩,確實不應進入大堤建造環節。
其次是施工過程。工程指揮部負責人稱,按照設計要求,大堤要采取“滿漿滿縫”的砌墻方式,即砌好一層石頭,鋪一層砂漿。在垮塌斷口處,不少石頭間完全看不到砂漿。多名負責人在現場表示,并非所有堤段都做到了“滿漿滿縫”,存在偷工減料行為。
2011年,道縣縣委辦的一份材料中也指出,造成垮塌的原因,一是個別地方砂漿混凝土施工未達到質量要求;二是填土過快,土體較松軟,空隙率較大。當地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除了工程質量問題,大堤附近地下排污管建設多次爆破、排水不暢等因素,也是大堤垮塌的原因。
“不下雨時就誰都不管”
安全隱患一直存在
據了解,這段防洪堤是道縣濱河路二段房地產開發項目的配套工程,整個項目占地約180畝,其中商業、住宅開發用地為110畝,開發商為永州興龍置業有限公司,防洪堤計劃投資約800萬元。道縣住建局副局長王先杰介紹說,工程指揮部專門成立了質量監管小組,并聘請了監理公司,對建筑材料、施工過程進行監管,對部分建筑材料抽樣送檢。
監管之下為何仍然出現偷工減料等質量問題?道縣官方含糊其辭。此外,記者多次向道縣有關部門索要,卻沒能見到當時的質檢和監理報告。
記者了解到,原計劃于2009年3月31日竣工防洪堤工程,實際完工時間為2010年9月。到目前為止,房地產及道路、風光帶等開發建設進度遠遠慢于預期,防洪堤工程也尚未驗收?!胺篮榈炭逅鹿时緛聿粦l生?!币晃徊辉竿嘎缎彰牡揽h基層干部表示,大堤一直存在安全隱患,遇到大雨天氣還會受到重視,不下雨時就誰都不管,“問題被拋到九霄云外”。
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