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記者 郭振亮 王永紅 王虹程
開海啦,出海嘍。出海漁民面期盼著能在開海第一天捕出一網“開門紅”,久等在港口碼頭的“老青島”都盼著能嘗上這本地情結的“第一口鮮”。9月1日,本報記者奔赴沙子口碼頭、南姜碼頭、里湖碼頭、港東碼頭等多個碼頭,探訪海鮮碼頭產出的“第一網”。
【現場】
海鮮碼頭“第一網”上岸 “漁船回來了,快看看這第一網都有什么海鮮。”9月1日下午2點左右,記者在沙子口里湖碼頭見到了第一艘漁船回港,岸上等待的眾人一擁而上,都想看看這出海“第一網”。
記者看到,“船老大”先把船用繩索固定在岸上,回到船上把已經分類裝在漁網里的爬蝦、比管、八帶、螃蟹等海鮮放到海水里,慢慢地把海鮮里的泥沙涮洗干凈,再遞給岸上接應的人。里湖碼頭旁邊就是一大塊空地,打上來的海鮮都是直接被拿到空地上現場交易,隨著回港的船只越來越多,這塊空地漸漸地變成一個小型的“海鮮市場”,前來購買海鮮的人也漸漸多起來。“這個螃蟹怎么賣的?”“能不能便宜點?”“蝦虎給我來三斤”看著新鮮的“海貨”上岸,顧客們都爭先恐后地挑選又肥又大的“海鮮”,還有的顧客直接到海邊等候,船一靠岸就從船上買下最新鮮最好的海鮮。安靜了幾個月的“海鮮市場”,在9月1日的下午重新熱鬧起來。
開海第一天的港東碼頭,格外熱鬧。9月1日下午,近百艘漁船陸續靠岸,帶回了不少好東西。漁民劉元喜一臉興奮,這次出海,他帶回了整整100斤蝦虎,只見他在船上麻利地將海貨進行分揀,挑選出個頭和新鮮度較好的,期待賣個好價錢。記者在劉元喜的船上看到,除了蝦虎,還有對蝦、比管、鰻魚、螃蟹等。據劉元喜介紹,當前螃蟹的價格在每斤二三十元左右,蝦虎在十幾塊錢左右,今天的捕撈量還算可以,跟去年基本持平。
【嘗鮮】
老青島資深吃貨的“本地海鮮情結” “本地的海鮮就是比外地的好吃,雖然說平常咱們吃的最多的還是外地的螃蟹,但是中秋節快到了,咱肯定也得偶爾奢侈一把,弄點本地的蟹子嘗嘗。”家住福州北路的王先生在中秋節要招待自己家親戚,做足了準備要選購上好的本地螃蟹。
“前一段時間是要吃公螃蟹或者二母子,就算是現在,螃蟹也不是很肥,雖然價格蹭蹭漲,但是也得等一等。”王先生認為。
但是在港東碼頭岸邊,商販以及周邊社區的居民早已經擠得滿滿當當,另外還有不少市民大老遠趕來一睹開海盛況。今年24歲,家住李滄區的趙子健研究生開學在即。作為土生土長的青島人,他也是個正宗的吃貨。每年開海,他都要趕到碼頭淘點新鮮海貨。今天,他一大早就和朋友來到了港東碼頭守候。“轉了這么多地方,還是港東碼頭的蝦虎好吃,個頭肥味道好,買了蝦虎也不用帶回家,直接在碼頭上的飯店現場加工,光我自己就能吃一盆。”
大老遠趕來嘗鮮的吃貨還真不少。家住市南區的張淑翠女士港東社區有親戚,為了買到最新鮮和地道的海貨,她特意叫來了親戚一起。剛走了幾步,她就被閃閃發亮的比管吸引,一下子買了4斤。“你看比管頭這個地方很亮,說明很新鮮,比管的吃飯特別多,燉豆腐、炒白菜、炒肉都行,一會再在王哥莊買塊海水豆腐,很長時間沒吃到本地新鮮海貨了,今晚趕緊回家解解饞。”
【聚焦】
開海首日不少漁民“望洋興嘆” “今天開海第一天打上來的海貨比往年少,感覺不是很滿意,往年開海當天的貨能賣三四千元,今年也就能賣一千多元。”停靠在里湖碼頭的船老大張勇告訴記者,也有可能是這幾天刮北風的原因,后面幾天再出海看看吧。
“前兩天的時候,風力一直很大,比方說岸上感覺有三四級風,那么海上肯定就是五六級風,對于出海捕撈非常不利,船都走不穩,別說捕撈作業了。”沙子口老碼頭姜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在碼頭混跡二十多年,就光看開海這幾天來說,海貨大量靠岸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近海捕撈的頂多就是一些小海鮮,八帶、小雜魚什么的,對于整個海鮮市場來說,供應量太少,所以整個海鮮市場的價格肯定還是漲的。出海作業的漁船和收貨的漁船基本上是同時出海,今年海鮮的產量如果能和去年差不多的話,那么這些漁船至少也得三天才能回來,再長的話五六天也許才能回得來,到時候本地海鮮的供應量可能會有上漲。”姜先生分析說。
記者調查了解到,開海首日不少漁船卻選擇停靠碼頭選擇觀望,“出去之后風險其實也挺大的,如果一網下去啥都沒有或者也就只夠個人工費,那還不如不出海,等過兩天看看情況再說。”岸上漁民告訴記者,開海第一天其實海上風挺大的,出去的船也都是跑個十幾海里的近海,有經驗的老漁民很多選擇不出海。
【調查】
“青島號”漁船多為外地船員 1日下午3點左右,把海鮮送上岸的漁民張勇回港后正在碼頭縫補漁網,一針一線動作非常靈活,與眼前這個“壯漢” 形象形成鮮明對比。“回港后第一件事就是檢查船只和漁網,船上的發動機、油箱等各個部位,漁網破了就要縫補一下。”張勇邊補網邊說,雖然今天是開海第一天,但是出海的船并不是很多。
據了解,今年四十多歲的張勇是四川內江人,來到沙子口以后就以打漁為生。“我都來沙子口20多年了,也打了20多年的魚,已經習慣了這種漂在海上生活。”張勇笑著道,現在自己買了一條船,打算一直干下去。記者了解到,沙子口很多漁民都是外地人,當地的漁民大部分都轉行了。“這一片住著的大部分都是外地漁民,當地漁民有的轉行了有的就把船租給外地人打魚。”張勇告訴記者,可能是因為現在海里 “貨”的數量一年不如一年了,有時候出海一趟下來賺不了多少錢。
不光出海的漁民開始“外地化”,做海鮮生意的商販也有大量的外地人,“我老家是東北的,在青島做海鮮生意也有五六年了,這行一開始感覺還行,但是這兩年生意是越來越不好干了,總體感覺是整個市場上做海鮮生意的人越來越多了,而且跟經濟環境也有關系。”青山路農貿市場一位海鮮攤主告訴記者。
【建議】
漁船上岸可以撿漏“三茬螃蟹” “出來旅游能碰上開海,吃上剛從海上打撈上來的海鮮,真是非常幸運。”里湖碼頭上幾個年輕“驢友”感慨道,他們是來自內蒙古,這次出來本來只是想看看大海、住住海景房,沒想到正好趕上開海吃上新鮮的海鮮,“真是撞大運了。”
臨近3點,港東碼頭靠岸的漁船越來越多,漁民負責從船上往下卸貨,家里的女人們則在岸邊進行銷售。從四面八方來的商販們現場和漁民討價還價,將剛上岸的海貨一筐一筐裝上車。記者了解到,商販們對海貨的新鮮度要求較高,通常不收購已經死去的螃蟹和蝦虎,除了自己吃、送親戚一部分,漁民會在碼頭擺攤,賣給來往的顧客。而這部分海貨,價錢差的很大。拿蝦虎舉例,活蹦亂跳的蝦虎在碼頭上一般賣到10~15元一斤,而死去的蝦虎,能賣到10塊錢三斤,差別相當大。“太便宜了,5塊錢就買了一袋子,簡直難以置信。”家住煙臺的葛先生在青島工作,對于這種“撿漏”,他覺得相當不可思議。“如果不作為禮品送人,完全可以買些,這邊的漁民都是當天出海當天回來,雖然已經死去,可新鮮程度一點也不差。”
“很多人都說在港口那么買到了很便宜的海鮮,但是到家里吃的時候才發現很多螃蟹都很瘦,這其實也正常,因為靠岸之后海鮮販子就要挑‘頭茬’螃蟹,然后是二道販子的‘二茬螃蟹’,最后剩下的一點基本算是給錢就賣了,肯定也有剩下的比較小的或者殘的肥蟹子,但是大多數屬于挑剩下的‘三茬螃蟹’,這就需要火眼金睛了。”業內人士建議說不能只圖螃蟹便宜,也要看清“瘦螃蟹”。
記者了解到,港東碼頭的漁船出的都是近海,小船上通常只有一個人,稍微大點的船會另外再雇一個工人,根據潮汐規律,當天出海當天靠岸。漁民老劉告訴記者,潮水每天推遲48分鐘,每戶漁民家中都有潮汐時刻表,有的時候是早上四五點鐘出海,有的時候是半夜,時間不固定。“通常來講,在中午12點到下午1點靠岸,農歷的初八到十一、二十三到二十五這兩個時間段,能提前到上午10點靠岸。”老劉說,“靠岸后,船老大們要在船上整理海貨、漁網和漁船設備,家里的女人要在岸邊負責銷售,靠岸后還要忙碌近4個小時才能結束。”
【聲音】 海鮮加工商人李升起:我騎著三輪車一早就在碼頭等著了,這次來主要是想多收些蝦,回去自己加工成嶗山特產金鉤海米。我自己家里平時就加工制作金鉤海米,因為對金鉤海米的質量要求比較高,所以每次都是到碼頭收購最新鮮的蝦制作成海米,今天開海第一天就想過來看看多’一些,現在蝦比往年少了,能收到少算多少吧。
60歲的孫明華老人:就為吃個新鮮的海鮮,我大老遠從市北坐公交過來的她知道今天開海,中午一點多就早早來到碼頭等著了,一家人就愛吃海鮮,這憋了三個月沒有吃到新鮮海鮮了,開海第一天就跑來買,晚上回家過把海鮮癮。
河南莊農貿市場海鮮攤主王女士:開海第一天,農貿市場肯定是還沒有本地海鮮,很多出遠海的可能一星期才能回來,不過近海的可以當天回來,帶回來一些小海鮮,開海第二天可能會有一些本地的八帶走進農貿市場。在海鮮價格上,最近一段時間可以說漲得比較厲害,也接近中秋節了,買的人也多了。前一段時間農貿市場上還有30元-35元的螃蟹,現在基本就是40元-45元,好一點的都漲到50元了,海螺、海蠣子價格是略微上漲,小蝦的價格一直挺高,蛤蜊和其他海鮮的價格暫時還沒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