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街道、各單位:
為充分發揮典型引領作用,進一步踐行城陽市民行為理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經層層推薦評選,最終確定了丁云花等8人為八月份“城陽身邊好人”候選人。現在在城陽政務網面向全社會進行公示,公示時間自8月22日至25日,網址為http://www.chengyang.gov.cn/。
各街道、各單位對候選人如有異議,請致電城陽區文明辦反映情況,電話:87866592。
附:八月份“城陽身邊好人”候選人簡介
城陽區文明辦
2016年8月23日
附件:
8月份“城陽身邊好人”候選人簡介
(8人)
丁云花
棘洪灘街道黃家莊社區居民
丁云花是棘洪灘街道黃家莊社區的一位普通村民,她有一雙優秀的兒女,這兩個出身于農村普通家庭的孩子,如今,大女兒是南開大學的碩士畢業生,現在非洲支教;小兒子畢業于南開大學,現在蘇寧公司南京總部就職。這一雙兒女成功的背后,與丁云花的辛勤付出、言傳身教是分不開的。
同時供應兩個孩子上學,讓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負擔更重。她省吃儉用,吃苦耐勞,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堅持供孩子上學。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節省得不能再節省,苦和累都自己一個人承擔,在孩子面前她卻總是面帶微笑,盡量展示自己輕快幸福的一面。為了讓孩子可以安心地學習,這位樸實的母親背著家里人在工廠里選擇最臟最累最掙錢的活,下班后還剪線頭,為的就是在兒女回家時,盛上滿滿一桌子飯菜,并告訴孩子,現在媽媽掙錢多了,家里的生活好了,你們好好安心學習吧。她總是笑著說 “只要家人幸福,我就幸福,只要孩子學習好,我就高興,我一點都不累。”
丁云花不僅是一位偉大無私的好母親,還是一位尊老孝順的好兒媳。丈夫常年在外打工,照顧公婆的重擔就落在了丁云花一個人的肩上。婆婆生病住院,需要專人照顧,她在工作之余,日日夜夜,忙前忙后,端水喂飯,還經常給婆婆剪指甲、洗頭、擦拭身體,把老人照顧得舒舒服服、妥妥當當。不知情的人都夸老人有個孝順的女兒,卻不知她是一個不是女兒卻勝過女兒的好兒媳。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公婆是人之常情。”這是她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閆紹云
城陽區恒益園林有限公司環衛工人
57歲的閆紹云是城陽區一名環衛女工。7月11日中午,她在城陽區興陽路上打掃衛生、清理垃圾桶時,發現旁邊馬路上放著一個咖啡色的手提包,她以為這包是被人丟棄的,順手扔在垃圾車上帶回家。結果回家打開包一看,她大吃一驚,里面竟有3萬元現金,還有一張醫藥單據。“會不會是看病的救命錢?失主一定很著急! ”顧不得多想,她拿起包立刻冒著烈日趕回現場等候,遺憾的是一直無人前來認領。第二天上班后,她再次拿著手提包來到現場,邊工作邊等候失主,可失主還是沒有來。13日一大早,閆紹云找到公司領導,并跟公司領導把事情經過說了一下。“我們在包內發現一張寫有聯系電話的身份證復印件,立刻和失主取得聯系。”城陽區恒益園林公司負責人說。
“當時真有些絕望了! ”失主周女士事后回憶說,自己在一家公司干財務,7月11日上午,她帶著公款外出辦業務,由于隨身物品太多,匆忙中將手提包丟了,里面有3萬元現金和大量銀行卡。發現提包丟失后她匆忙報警,但由于不確定丟包的地點,苦苦尋找兩天也沒有結果。正當她準備自掏腰包彌補公司損失時,一個突如其來的電話讓她喜出望外,工作人員讓她去認領失物。
閆紹云夫妻倆有一對兒女,如今均已成家。夫妻倆本該在家養老,可考慮到兒女結婚欠下不少債務,兩人決定外出打工。閆紹云每月工資1700元,子女不在身邊,為了省吃儉用,夫妻倆租了一間地下室臨時居住。“不是自己的錢就不能要,否則心里會不安的。 ”并且她一再聲稱只是做了件小事。
公司負責人林相國說,像閆紹云這樣一次撿到3萬元現金并送還的還是第一次。為了表揚閆紹云拾金不昧的精神,并鼓勵其他員工向她學習,公司決定獎勵她1000元現金。
劉宅東
夏莊街道劉家營社區居民
劉宅東,男,今年59歲,城陽區夏莊街道劉家營社區居民。20年前,他靠自己的辛勤勞動走上養豬致富的路后,時刻把“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掛在心里。
幾年前當選為村民代表后,他更是想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劉宅東是靠養豬起家的,他養豬在周圍是出了名的,被村里人公認的養豬專家,別人家想養豬,鑒于自己的經驗不足,就向劉宅東請教,劉宅東會毫不保留的把自己多年積累的養豬技術和經驗授給其他養殖戶,時間長了,大家都夸他心眼好,人實在。他不僅自己養豬致富,還特別熱心,鄰里關系好,有一次鄰居有家生活比較困難,小孩的父親早逝,母親常年重病,為了過年買點東西,小孩自己批發了一些鞭炮賣,劉宅東看見后不僅幫小孩聯系買家并和他一起賣,最后把剩下的全部自己買入,小孩的家里人對他萬分感激。還有一次,下大雨把一條路給沖壞,劉宅東就帶頭捐錢買材料,并組織村民朋友們自己動手把路修好,給群眾帶來了方便,村民們都夸他真是一個大好人。
劉宅東孝敬父母也是出了名的,現隨然母親已去逝,對父親的關懷更是無微不至,的的確確的好兒子、大孝子。他熱愛公益事業,社區有什么活動他都會積極參加,遇到募捐活動,會帶頭捐錢捐物。
像這樣的事還有很多很多……,他自己也許已不記得,但他的一舉一動時刻感動激勵著周圍的人們。多年來,劉宅東憑著自己一身正氣,用實際行動贏得了廣大群眾和村領導的高度贊揚。
劉雪蓮
城陽第二高級中學教師
劉雪蓮,女,城陽二中教師,曾先后多次帶著愛人和孩子與同事一起到臨沂市莒南縣沃土小學參加志愿者助教活動,并和同事及志愿者們一起籌資8萬余元,為該小學購置新桌椅120余套。在節假日里深入各個養老院、社區服務中心,為老人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
2012年至今,劉雪蓮通過社會好心人士牽線搭橋,自愿幫扶品學兼優學生十余名;長期固定看望陪伴老人及空巢老人;利用周六周日及暑假時間為歡樂課堂項目提供約免費課程,受益學生達200余人。近期,劉雪蓮還建立了雪蓮爸媽微成長讀書群,以心理學理論為依托,將積極心理技術和志愿者活動有機結合,讓志愿者、幫扶對象在活動中,重新認識自我、突破自我、完善自我,不斷追求幸福的生活。
今年暑假,召集數十名志愿者,開展了為期9天的“同心安順,春雨明燈”親子勵志營活動,帶領數十名志愿者遠赴貴州關嶺,為山區小學送去急需的教學用品和先進的教學理念,除了順利完成親子營活動外,還幫助青島的78名愛心人士完成了捐贈任務,并為他們達成了結對意愿。
2016年,劉雪蓮分別被城陽區團委、區婦聯評為“城陽區優秀志愿服務先進個人”、“城陽區2015年度優秀巾幗志愿者”光榮稱號。
孟凡亮
城陽區第六中學教師
孟凡亮,男,1977年生,城陽區第六中學老師,從教18年以來,兢兢業業,不斷鉆研教學教材通過不斷的刻苦鉆研勤奮努力,摸索出來一套精湛的教學教研方法,先后獲得城陽區數學學科帶頭人、區教學能手、青島市青年專業人才和區優秀教師,青島市學生最喜歡教師,山東省優秀教師等稱號。
他從事教師、班主任18載,從初出茅廬的小伙到學科帶頭人,他用深深的敬畏之心,刻苦鉆研教學方法,到現在有擁有自己的獨門絕技,成為學生心目中的魅力老師。經過不斷豐富的知識儲備,刻苦鉆研業務,深入教學研究,用對教育孜孜追求之心和對事業永不言棄的熱情,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一路走來,留下了行行閃光的腳印。多次受邀到其他學校進行講座,受邀到市中小學培訓中心進行班主任交流,教育教學經驗在全區教育年會及全市會議上交流推廣,讓自己的研究與經驗在各個學校開出美麗之花。多次獲得省優秀輔導教師獎,多次舉辦區、市級公開課、優質課、示范課、城鄉交流課和青島市名師開放課 用課堂來傳播自己的研究與創新;所撰寫的論文多次獲中國教育學會一等獎,山東省教育學會一等獎。制作的課件獲得全區一等獎,每年的全省研修都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孟凡亮老師的《久熏幽蘭人自香》的班級管理經驗,在全區首屆班主任論壇中進行交流,受到廣泛關注,被聘為城陽區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創建的“城陽區孟凡亮名班主任工作室”已經掛牌成立,成為全區老師參觀學習的標桿。
孟凡亮始終堅持“認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會把事情做好”的理念,真心對待每一名學生,幫助每一名需要幫助的學生。經常參加區里、街道組織的義工活動,走進社區進行家庭教育及學法講座,受到廣泛好評。學習著是快樂的,工作著是幸福的,創造著是美麗的,收獲著是喜悅的。孟凡亮老師也正繼續以特有的執著,用心譜寫著教育的新篇章……
張玉玲
城陽區惜福鎮街道青峰社區居民
張玉玲,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擁有著一個幸福的五口之家。她一家人和睦相處,積極參加社區的各項活動,在社區新型農村建設過程中,積極宣傳發動居民帶頭拆遷;她和愛人知法守法,積極倡導和諧社區建設,創建和諧文明之家;作為社區積極份子,她積極配合社區搞好治安巡邏,時刻提醒居民注意防盜、防火,在她的帶動下,社區治安秩序良好,居民安居樂業;經常無償幫助社區綠化隊做好林木管護和衛生保潔,使社區衛生大大改善。
在家庭中,張玉玲既是一位好妻子、好媽媽,還是一位好兒媳。公公楊盛林因患左小腿脈管炎截肢,癱瘓在床6年,張玉玲悉心照料了6年,端水喂飯,挖屎挖尿,每天給老人擦洗身體,6年里沒有一個褥瘡。是社區公認的好媳婦;她們夫妻倆在家里時常交流工作體會,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支持,從來不吵架。是公認的好妻子;在社區,她和鄰里的關系相處的也非常好,每當誰家有困難,她都熱心幫助,盡自己所能為她們解決困難;夫妻倆和鄰里之間的關系也相處的很好,每當誰家庭有困難,或吵架什么的,,他們夫妻倆總能熱心幫忙,為別人解決矛盾,自覺當起了義務調解員。隔壁鄰居都非常尊敬他們,跟兄弟姐們一樣,從未紅過臉,是公認的好鄰居;居民楊乃山在工廠上班時摔斷腳踝,妻子和兒子上班,無人照料,張玉玲主動給他送飯,一直堅持了半個月。村民們都說張玉玲是居民的貼心人。
英昌芳
城陽街道前旺疃社區居民
英昌芳,女,1974年6月出生,籍貫山東省臨沭縣人,現為青島市城陽區城陽街道前旺疃社區居民,居家照顧植物人丈夫。
走進英昌芳的家,窗明幾凈,一塵不染,房間收拾的溫馨舒適,臥室里英昌芳的丈夫靜靜地躺在床上。6年,2000多個日日夜夜對植物人丈夫的的付出和堅持,一個搖搖欲墜的家,雖然在英昌芳身上刻下了辛酸,卻未摧垮她的意志,反而讓她對家庭更多了一份責任和依戀。2010年1月9日,她的丈夫曹佳忠乘摩托車回家途中與貨車相撞,當即不省人事。經過全力搶救,曹佳忠雖保住了性命,但卻成了失去知覺的植物人。當時,英昌芳36歲,大女兒10歲,小女兒才剛滿4歲。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望著床上沒有意識的丈夫,看著眼前年幼的孩子,英昌芳不知所措,流盡了眼淚。擦干眼淚,英昌芳想的仍然是要撐住,“只有他活著,這個家才是一個真正的家”。從此,她把照顧好丈夫,侍奉公爹,撫養兩個孩子當成自己的本分,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英昌芳說起照顧丈夫的點點滴滴,臉上有苦澀,卻沒有太多悲怨。每天一日三餐她都要通過針筒和軟管,把流食一點點“喂”給丈夫吃;丈夫大小便失禁,一天要多次換洗,每天晚上還要起夜,“他是個愛干凈的人,每天都要給他洗手、洗臉、洗腳,隔段時間還要洗一次澡”;英昌芳說,特別是夏天,要為丈夫驅趕蚊蟲,還要不斷地為他翻身;為了防止肌肉萎縮,每天還要全身按摩。付出就有回報,6年中,丈夫沒生過一次褥瘡,臉色一天天好起來。6年,2000多個日日夜夜的付出和堅持,一個搖搖欲墜的家,雖然在英昌芳身上刻下了辛酸,卻未摧垮她的意志,反而讓她對家庭更多了一份責任和依戀。“家是我的寄托,也是我的港灣,無論發生什么,我都不想讓這個家散掉,我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孩子和家人幸福快樂。”回想起這些年的付出,這位農家婦女說出了最質樸的話語。除去愛情的外衣,我們更看到了親情的可貴。一句“我實在不能離開他”,是她此生不離不棄、相依相伴的承諾與寫照。
好人總會有好報。雖然一直以來總是磨難不斷,但英昌芳一家不離不棄的故事感染了很多人,生活也逐漸有了好轉。英昌芳幾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丈夫,孝敬公爹,撫育女兒,自立自強,深得鄉鄰敬佩和社會廣泛好評。
楊新獻
青島海博客運出租有限公司駕駛員
在城陽區流亭街道有這樣一位出租車司機,他在干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參加社會各項救助活動,只要提起他,身邊沒有一個人不知道他的事跡。作為一名出租車司機,他的足跡遍布大街小巷,他做的好事也因此被人們熟知。他就是楊新獻,一名平凡卻又偉大的出租車司機。
2015年4月的某一天,楊新獻像往常一樣交接班,在路過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的時候,注意到了王大爺夫妻倆。王大爺坐在輪椅里,大娘瘦弱的身軀推著王大爺,試圖能打上車。但是幾輛空車駛過,沒有一輛停下來。楊新獻迅速把車開到他們面前,幫王大爺把輪椅放在后備箱并固定好,然后攙扶著他們上了車。在交談中,楊新獻了解到,王大爺身患尿毒癥,每周至少去三次醫院做透析,由于身體不方便,加上住的比較偏僻,他們每次坐公交車來回要將近4個小時,這對于身體都不好的他們,無疑是雪上加霜。楊新獻把他們老兩口送回家,執意親自送進去,眼前的小房子和破舊的家具讓他頓時有了要無償接送他們的決定。當他的同事知道后,很多人勸他不要這么草率,因為工資本來就不高,又有相當一部分的損失,并且接送他們就相當于耽誤了其它活,也耽誤了相當一部分時間。但楊新獻早已下定決心,他覺得只要王大爺老兩口去醫院能方便,自己的損失就不算什么。楊新獻一堅持,就堅持到了現在,王大爺成了他口中親切的“王叔”。王大爺說,活了大半輩子,從來沒遇到這么一個好人,他們老兩口非常感激。楊新獻的同事也說,楊新獻平時哪怕是遇到腹痛的客人都不會收費,何況是情況緊急的人了。
除了海博出租車司機的身份外,楊新獻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青島的士雷鋒車隊副隊長。說起雷鋒,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楊新獻秉著雷鋒精神,同海博其它同事建立了這個車隊,旨在弘揚雷鋒精神,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說起組建雷鋒車隊,還有一個小故事。那是2014年的某一天,那時楊新獻還不是海博出租公司的一員,他經過海信廣場,看到門口正在進行捐募活動,為一名燙傷的小女孩籌款治療。楊新獻發現海博公司與自己的觀念不謀而合,于是決定進入海博,成為他們的一份子。2014年7月份,他就和同事們創建了雷鋒車隊,這是山東省唯一一個雷鋒車隊,也是中國雷鋒車隊大聯盟之一。
楊新獻有一個微博賬號,叫“青島楊新獻”,如今已有2300余名粉絲,7200余條微博。他經常在微博上傳播正能量,并參與“鋼絲善行團”的“日行一善”活動。鋼絲善行團是網友自發參與組成的民間捐款救助的愛心行善團體,“日行一善”就是楊新獻每日必做的事情之一。楊新獻還是“青島好司機”公益團體的一員,該組織的總之就是嚴格遵守交通法規,路上主動讓行,遇到別人有困難無常給予幫助等等。
說起“愛心陪伴空巢老人”大型公益活動,相信大家都很了解,由青島日報發起的該項活動,涉及范圍廣,出動志愿者多,楊新獻便是其中的一員。他以這種活動為契機,經常到孤寡老人家陪伴他們,有時甚至是放棄休息和休假時間,為老人送去慰問和關懷。被他看望過的老人說,自己就想多了個兒子似的,再也不會覺得孤單。從2015年開始,楊新獻又加入了無償獻血的隊伍,每半年一次的捐獻,楊新獻都迫不及待。他說,看著自己的血液緩緩地流出,他就能想到那些因為他而繼續健康生活的人。
今年以來,楊新獻又多了一項“任務”,雷鋒車隊一隊員的兒子不幸患了腦癱,該隊員家庭條件普通,無法支付孩子全部的醫療費用。楊新獻知道后,通過“輕松籌”這一手機軟件,向社會群眾發起呼吁,號召大家共同幫助這個家庭。楊新獻說,一個人的力量可能是弱小的,但是如果每個人都能奉獻自己一點點力量,那么那個孩子就有更多機會被治愈。不僅如此,楊新獻還通過朋友圈、微博等大家都了解的方式大力宣傳,籌集捐款。在這個互聯網盛行的年代,楊新獻的行為大大幫助了他隊友的家庭,看著孩子一點點被治愈,楊新獻露出了樸實的笑容。
毫不夸張的說,就是有了楊新獻這樣的好人,社會才能更和諧,才能充滿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