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鎮里知道俺家的情況后,可幫了俺大忙!幫俺找工作,幫俺搞養殖,還幫俺修房子,現在俺家的日子越過越好了!”談起自家的變化,里岔鎮楊家莊村民楊常升臉上笑開了花。
46歲的楊常升是村里的低保戶,上有80多歲老母親,下有上高中的兒子,自己還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以前,全家靠務農一年純收入只有3000多元,生活非常困難。今年3月,楊常升被列入該鎮精準脫貧名單,村委給他安排了村莊治安員和保潔員的工作,每月有900元的收入。鎮里還撥出專款,幫助他飼養山羊,承包大棚,這兩樣一年可以為他增收3到4萬元。
讓貧困對象參與勞動、成為產業鏈條的一部分,通過就業創業實現脫貧,是我市精準脫貧的主要措施之一。近年來,我市建立培育特色產業、就業創業、兜底保障、教育保障、醫療保障“五條渠道”,實施發展主導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加強生態保護“五項工程”,按下了助力貧困戶、貧困村“真脫貧”“摘窮帽”的“快進鍵”。截至目前,全市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已實現脫貧4038戶、7894人,除清退、自然減少等因素外,還剩880戶、1954人未脫貧。
對于精準脫貧,如何“精準”,如何“脫貧”,里岔鎮有自己的“獨門秘笈”。里岔鎮人武部部長祝春雷介紹,該鎮經過20余次反復論證修訂,制定了一張直觀、可感受、可觸摸的評估表,取代了原來抽象的、難以核定的衡量指標,提出了“十一類、73項”貧困戶評估指標體系,把真正的貧困戶納入扶持范圍。今年,里岔鎮還將光伏發電項目作為產業扶貧的重點發展方向,整合全鎮3個省定貧困村,5個經濟薄弱村三年扶貧資金960萬元,分三批建設綠色環保、收益穩定的光伏電站。此外,還充分挖掘保安員、保潔員、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全鎮已有20多個貧困人口在公益性崗位上實現就業脫貧。
今年,我市在政府“輸血”兜底脫貧一批的基礎上,堅持一村一策、一戶一法,加強產業“造血”,鼓勵和扶持洋河鎮重點發展旅游扶貧、鋪集鎮重點發展電商扶貧,并積極探索開發物業經濟、資源經濟、服務經濟等,著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探索出了具有膠州特色的產業帶動脫貧新路子。目前,全市50個貧困村、經濟薄弱村2016年產業項目已全部制定了實施方案,其中7個項目已完工、10個項目已開工,其他項目正加緊進行招投標。
此外,我市還安排專項扶貧資金3184萬元,對貧困村、經濟薄弱村及貧困戶產業發展、學生教育、醫療保險、危房改造等進行補助。全市已有100多個貧困人口在公益性崗位上實現就業脫貧。從2015年開始,我市將全部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小額人身保險試點,累計投入資金40余萬元,全額承擔保險費用,為貧困人口意外傷害增加了一份救助保障。今年,對參加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貧困戶,市財政投入資金12萬元,全額補貼保費自擔部分,有效化解了自然災害帶來的種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