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第五人民醫院的中藥房設了送湯藥上門服務專用窗口,但選擇這項服務的患者并不多。
文/圖 半島記者 徐軍
去年7月1日,市衛計委推出“送湯藥上門”服務,湯藥5公斤以內每單11元,服務覆蓋全市除海島外的全部行政區域,并提出在24小時內送達市民手中。青島也成為全國首個全域范圍內統一開展送湯藥上門服務的城市。該服務實施一年來效果怎樣呢?7月20日,市衛計委中醫藥處處長汪運富做客“網絡在線問政”時介紹,一年來累計送湯藥上門6000多單。記者調查發現,“送湯藥上門”雖方便,但實施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市衛計委也正在對該服務進行總結,并將進一步改善。
■訂單
平均每天僅有20單 “完全沒有推起來。”對于“送湯藥上門”服務開展一年來的情況,百世匯通快遞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他們公司平均每天接單量在20單左右,要比預期少得多,“當時預期每天怎么著也能接幾百單。”該負責人介紹,現在接單主要集中在海慈醫院、市第五人民醫院、一療三家醫療機構,而其他市內醫院以及縣級醫院,幾乎沒有多少接單量,更不用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了。
該負責人透露,他們的客戶中,不少是一些黃島、膠州等區市的患者,這些患者來到市區大醫院看完病之后,因為等著代煎湯藥的時間太長,而自己又不太會煎藥,為了方便就會選擇送湯藥上門,但是市區患者選擇的并不多。
“我們原來是給五醫的一些患者送湯藥的,但是在運送的過程中,出現過幾次包裝破裂的事情,我們還賠了客戶錢。”原來負責接收五醫湯藥快遞單的順豐快遞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原來他每天僅能收到五六單湯藥,本來就沒多大市場,在出現漏藥事情之后,發現并不劃算,于是停止了他們在五醫的服務,不過現在有其他快遞公司在遞送五醫的湯藥。
7月20日,市衛計委中醫藥處處長汪運富在做客“網絡在線問政”時介紹,“送湯藥上門”實施1年來,已經累計送湯藥上門6000多單,除偏遠的海島、山區外,都能保證24小時送達指定地點,目前有31家醫療機構能夠提供送湯藥上門服務。
■現狀
有醫院已放棄該服務 根據市衛計委去年發布的提供“送湯藥上門”服務的醫療機構名單及聯系方式,記者咨詢了其中幾家,當記者撥打即墨市中醫醫院“送湯藥上門”的聯系電話時,該醫院工作人員直言:“沒有這項服務。”隨后,記者又撥打了青島市按摩康復醫院電話,該醫院藥房工作人員介紹,這項服務目前已經斷斷續續,“當時和快遞公司談的條件是,由快遞公司提供泡沫盒來裝中藥液,但是選擇送湯藥上門的人太少,快遞公司可能覺得劃不來,慢慢就少了。有一次有一單湯藥要送,還是快遞公司的經理自己開車來取后,順路送走的。”
不光是這些二級醫院,即使是市內的三甲醫院,也面臨著該服務“無人問津”的現象。青島市中心醫院藥房工作人員介紹,送湯藥上門的服務一直有,但是“幾乎沒有人選擇”,“有的市民擔心天熱,快遞公司送不及時影響送藥的質量。”
在“送湯藥上門”服務“遇冷”的同時,快遞價格也開始提高。“原來定的是11元一單,但是因為有時存在破包現象,加上我們保證當天送到,所以在市區的價格現在漲到了30元一單,送到城陽、即墨的話,要四五十元才行。”在海慈醫院接收湯藥的同城快遞工作人員表示。
■主因
老年群體認同度不高 記者了解到,去年開展送湯藥上門服務,就是考慮到“中醫藥具有方法簡單、價格低廉、效果較好、毒副作用小的特點,中藥湯劑是中醫藥治療的主要手段”。“其實生活節奏較快的年輕群體,是使用湯藥比較少的,這讓送湯藥上門服務失去了很大一塊市場,老年群體對于快遞這種方式,認同度并不是很高。”一位在醫院藥房工作的人員告訴記者,即使是上班的年輕人,也可以選擇開藥后由醫院代煎,在次日方便時再來醫院取,不必非得在醫院等待。
■解決
總結改進把好事辦好 記者調查發現,雖然從整體上看一年來“送湯藥上門”接單量并不高,但是對于不少已經在該服務中獲得便利的市民來說,這項服務已經成為他們就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去年看到報紙上報道的這個新聞,我就記著這個事了,后來因為睡眠不好去醫院調理,就想試試讓快遞公司送,覺得還是挺方便的。”今年71歲的陳女士告訴記者,“要是哪一天不送了,我看病還真是得費不少勁。”
“從整體實施情況看來,市內醫院接單量比較高,還有就是農村患者需求量比較大,甚至有時候還會給外省的患者快遞。”市衛計委中醫藥處處長汪運富介紹,現在衛計委也正在對“送湯藥上門”這項服務進行總結改進。汪處長介紹,原來是一家快遞公司在做這項服務,往往造成在“雙十一”等快遞繁忙的時候湯藥不能及時送達,市民會有投訴,現在已引進了多家快遞公司,形成競爭機制;同時,該服務將納入醫院的考核范圍,提高醫院重視程度;此外,還將調動醫生積極性,通過醫生告知患者這項服務,擴大服務的知曉度,讓更多市民選擇這項服務。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