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油機、汽輪機,各種機械裝置件件會修,液壓設備、船齒輪箱,各式配件樣樣在行……遲登亮,青島前進船廠輪機車間船舶鉗工高級技師,在崗30多年來,他潛心鉆研技術,屢屢攻堅克難,用“看聽摸”的工作方法為船舶“把脈”,先后榮獲“青島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山東省首席技師”“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成為了業內首屈一指的船舶動力維修專家。近日,記者來到青島前進船廠,近距離感受遲登亮的工匠精神。
耳濡目染習得“匠”風 “我的父親以前也是工廠里的員工,從年輕的時候,我就對鉗工和機械設備的工作耳濡目染。”遲登亮介紹,自己出生在山東蓬萊的農村,他的父親當時是工廠中公認的 “輪機大拿”,是技術相當過硬的八級鉗工。“要么不干,干就干到最好!”遲登亮自幼受到父親的諄諄教導,立志在船舶鉗工崗位中做出一番業績,成為一名技藝高超的技術工人。
“當你做某件事的時候,你就要以一顆赤誠的心去熱愛它,它會給你建立起一種難以割舍的情結,鍥而不舍、精益求精追求工藝上的完美。”遲登亮告訴記者,“熱愛”是匠人精神的第一要素,起初也正是這種對維修技術的熱愛,讓他廢寢忘食,抓緊每一分鐘苦練技術。“在工作上,別人出一分力,我出十分力,多學一點,就賺一點。”遲登亮說,為了能夠多學技術知識,他的工具包里隨時都帶著幾本專業書,沒事就拿出來翻一翻,書上的知識幾乎都能背下來。很快他執著求技的態度便得到“全國勞動模范”獲得者王友青師父的青睞,王師父決心收他為徒。“師父對待工作精益求精的態度和樸實無華的作風深深感染了我,師父的一舉一動,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不懂就問,潛心鉆研,搞不懂決不罷休。”遲登亮告訴記者,父親和師父身上具備了優秀的“匠人”作風,他也懷著一股子熱情,將這種“匠”的精神傳承下來。
“看聽摸”屢次攻堅克難 在廠里,記者看到遲登亮無論走到哪里,都會有同事和徒弟拿著小型設備走過來,向他咨詢檢修和維護的技術知識。記者了解到,遲登亮技藝精湛,多次解決柴油機、汽輪機、燃氣輪機、各種輔助機械裝置、液壓和氣動裝置修理故障。在旋轉機、空氣壓縮機、凈油機、液壓調距槳及艦船液壓控制裝置的修理方面,也有排除各種疑難問題的絕活。“平常我的工作離不開‘看、聽、摸’,這三樣也為我長期從事船舶工作積累了一套工作方法。”遲登亮告訴記者,通過用眼看,他可以觀察出輪機的運轉情況,可以觀測出壓力數據。聽聲音,可以分辨出機械的好壞及適用情況。而用手摸設備,則可以通過溫度和震動來檢修機械的近況。
“船齒輪箱、尾軸和密封漏水是比較典型的修理難點,國內很多企業對此都沒有維修的先例。”遲登亮說,當時他仔細查閱有關的國外資料,反復琢磨系統內部的相互關聯,帶領著攻關小組,先后進行了幾十次的拆裝試驗,破解了多個技術難題,在最短的時間內,攻下了這個多年的難關,提升了工廠對軸系的中修能力。
記者了解到,通過“看聽摸”的工作方法,遲登亮成功地指導班組成員完成MTU柴油機W6級修理任務,同時制訂并完善了W6級級別修理的行業工藝標準,開創了國內同類型機器修理的先河。此外,遲登亮在工作中研制了多種專用工裝設備,在新裝備、柴油機、大型進口調距槳、新型減搖鰭、艦船液壓系統等重要設備修理、調試、排故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攻關成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其中有兩項“某艦柴油機個別搖臂斷油的問題”和“某艦輔機啟動閥改裝難題”技術革新項目,分獲青島市QC成果獎。
執著帶徒傳承技藝 “先學做人,再學做工,是師父一直教導我們的,我覺得這也是做工匠的先決條件。”遲登亮的徒弟張承浩說,手藝是代代相傳的,除了吃苦耐勞的拼勁之外,會不會“做人”也是遲登亮選徒的條件。在指導大家學習技術的同時,遲登亮也同樣注重對徒弟們為人處世的教導,讓徒弟們成為品技兼優的好技工。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傳承是無限的”。遲登亮介紹,在崗的30多年來,他累計培養出40多個徒弟,大多數現在已經成為工廠的技術骨干,也算是“桃李遍天下”。如今已經55歲的他,依然精神飽滿,將精力放在傳承技藝上,每次設備故障的排除,他還會將排除經驗和心得體會記在筆記本上,傳給徒弟,留給后人。
工匠精神不忘初心 “在一個崗位上從事30年的工作,看似單一乏味,其實只要你發現其中的魅力,就會覺得一個相同的工作干起來也是有研究不完的門道。”遲登亮告訴記者,如今的“工匠精神”在各行各業廣泛推廣,他覺得“不忘初心”是他內心中的一桿秤,每次工作、每個任務都會慎重對待,絲毫不敢懈怠。“工匠精神是要有一生一世的傾心,是精益求精的執著,是流傳百世的傳承,更是我們每一個技工的認真實踐。”遲登亮說,工匠精神在任何時代都不可或缺,在繁瑣的工種技藝中,更應不忘初心。
記者 楊博文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