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老院舉辦包粽子大賽 老鄰居們"回家"團聚(圖)

2016-06-01 06:54   來源: 青島早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粽子,在大多數人眼中只不過是端午節的民俗食品,但在即墨路街道海泊路24號院的老鄰居心中,小小的粽子包含了鄰里之間六七十年的親情。昨日,海泊路24號院棚戶區改造已經交房的老鄰居,在端午節前重返老樓院,同尚未搬走的鄰居們一起舉辦包粽子大賽。老鄰居們知道,這次應該是最后一次在這個樓院里一起包粽子了,他們中的好多人已經交房并拿到房屋補償款,要到別處住新房了,因此在包粽子時,更多的是敘家常。不過讓大家開心的是,膠州路社區工作人員答應,即便棚戶區改造鄰居們都搬走了,他們今后仍會在每年端午節前,邀請老鄰居們回來包粽子聚會,讓鄰里情誼繼續延續。

  搬走的鄰居“回家”團聚

  下午2時許,沉寂了一多個月的海泊路24號院重現人來人往的景象,數十名已經搬家離開的老鄰居重新回到老樓院,參加在這里舉辦的鄰里包粽子大賽。據介紹,建于上世紀30年代的海泊路24號院住了49戶居民,平均每家的居住面積只有20平方米左右。這個老樓院今年被列入市北區棚戶區改造區域,兩個月前就開始啟動房屋征收。破舊的老房終于要改造,好多居民爭先恐后簽了房屋征收協議,并已經交房搬家。為讓老鄰居們能在棚戶區改造拆遷結束前再過一個大院的端午節,膠州路社區特意在老樓院里舉辦了這次鄰里包粽子大賽。得知住了數十年的老樓院要舉辦包粽子大賽,已經搬家離開的老鄰居們高興地“回家”,在破舊但熟悉的老樓院中一起包粽子再敘鄰里情。

  老院舉辦包粽子大賽

  “雖然都是住了幾十年的老鄰居,比賽的時候可別謙讓,前三名有大獎啊。”老樓院比較擁擠,除了中間通道能擺下兩排長桌,周圍的空間都被低矮的臨時房占據。長桌上擺放了已經洗好的江米、大棗、粽葉,還有豆沙、肉塊等不同餡料。怕鄰居們在最后一次老樓院包粽子大賽中“灌水”,裁判員比賽之前先給大家“打氣”。隨著裁判的一聲令下,參加包粽子比賽的選手們馬上進入競技狀態,折粽葉、裝糯米、放餡料、裹緊扎繩,動作一氣呵成。粽子葉、糯米和棉線經過“粽子能手”們快、準、巧的包制,一個個有棱有角的粽子很快出現在桌子上。根據比賽規則,選手要在5分鐘之內,比拼包粽子的速度、質量和外形。5分鐘結束時,每個選手面前都擺了一堆粽子。經評委們評比,67歲的盧愛君以19個粽子的成績獲得第一名。

  走家串戶幫鄰居包粽子

  “我是這個大院的老住戶,老伴家祖輩就在這個大院生活。”盧愛君告訴記者,她25歲時嫁到了這個大院。

  “在這個大院住了41年,包粽子也包了41年,每年端午節前我都要到鄰居家幫忙。”盧愛君說,她給鄰居們幫忙最多的就是包粽子。“包粽子看著簡單,但要包出囫圇個的粽子可不那么簡單。”盧愛君說,江米放少一點或放多一點,蒸出的粽子就可能癟了,或者漲破粽葉散落一鍋米粒。盧愛君包粽子的手藝是在娘家學的,嫁到大院后發現,許多年輕的鄰居不太會包粽子。那個年代家家戶戶收入少,根本沒有閑錢買粽子過端午節,有的鄰居甚至在家把江米鋪在粽葉上面,蒸出一鍋帶粽葉味的米飯,湊合著過節。包了一手好粽子的盧愛君就自告奮勇,到鄰居家幫忙包粽子。最初一戶兩戶地幫忙,后來鄰居們都知道大院里來了個會包粽子的媳婦,就都來請她幫忙。盧愛君也是來者不拒,只要有空就過去幫忙。基本是距離端午節還有10多天,她就開始在大院鄰居家串門幫忙包粽子,期間還帶出不少“徒弟”,和她一起走家串戶包粽子。

  ■故事

  老樓院有“樓院文化”


  隨著生活水平好轉,端午節家里包粽子的鄰居逐漸增多,到了這幾年,盧愛君連同自己家的粽子,每年端午節前要在大院里包200多斤米的粽子,有時一天就要包40多斤。“幫鄰居包粽子的過程,就是串門聊天的過程,樓院里家家戶戶的大事小情就都知道了。”盧愛君笑著說,因為常年居住在一起,大院里形成獨特的“樓院風俗”,端午節家里蒸出的第一鍋粽子,總要挑選出幾個外形最飽滿的,送給周邊鄰居家的孩子嘗嘗。每到端午節前兩三天,樓院里一名九旬老太會在家用五彩線纏成端午節的五彩繩,挨家挨戶送給樓院里有小孩的鄰居,這個“樓院風俗”也延續了40多年。

  ■歷史

  “北裕興里”獨具特色


  80歲的隋大媽算是大院的“原住民”,聽說搬走的老鄰居們回來參加包粽子大賽,隋大媽高興地俯身在二樓走廊上,看著樓下大院的熱鬧場景。隋大媽告訴記者,上世紀30年代,海泊路上的鞋業生產與制造非常繁華,遠近聞名。像這里的海泊路59號,就曾是青島布鞋廠的前身,雖然幾經歲月變遷,繁華不再,但是道路兩側的老建筑卻被保留了下來,其中就有極具青島特色的里院建筑。據介紹,東平路61號院在解放前有個名字叫“裕興里”,因為海泊路24號老樓院緊鄰 “裕興里”,因此就有了“北裕興里”的稱謂。與周邊的里院不同,“北裕興里”是個套院。從海泊路的大門走進大院,院子中間有一個長廊,沿著這個長廊一直往里走,就能走過另外一個小門,進到里面的院。大院里面還套著一個小院,這在青島里院布局中也算一個特色。在歲月風雨的洗禮下,如今的老院已經破舊,無論是居住條件還是環境衛生,與附近的小區都有很大的差距。隋大媽欣喜地看到老院終于啟動改造了,但讓她戀戀不舍的,還是這里的老鄰居們。

  ■不舍

  老鄰居每年都要“回家”


  “鄰居們陸陸續續搬出老院,大家的心情百感交集,好多人的大半輩子都留在了這個大院里。”在老樓院生活了50年的劉大媽已經交房搬家,拿到近80萬元的房屋補償款,這次趁著老院包粽子大賽,又回來看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老樓院。她樓上樓下地走,拿出手機拍下眼前的一磚一瓦。“那時候鄰居之間的關系非常親密,孩子們餓了推門就去鄰居家吃飯,根本不用打招呼。”劉大媽說,雖然沒有血緣關系,鄰居之間的稱謂都使用姨、姑、舅、嬸等親戚的稱呼,對外人的介紹也是“這是我外甥”“這是我嬸子”。

  現在大院要拆了,雖然有些戀戀不舍,但讓劉大媽高興的是,社區工作人員告訴她,今后每年過端午節,社區都會組織搬走的老鄰居“回家”,即便大院拆了,也會讓大家在社區居委會進行包粽子大賽。

  記者 趙健鵬 通訊員 安迪 攝影報道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