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多年前,薛文泉開始學習維修鐘表,自此與鐘表結下了不解之緣。修表之余他收藏了手表、掛鐘、鬧鐘等1600余個,家中儼然變成了鐘表博物館。昨天上午,記者來到薛文泉家中,只見墻上掛滿了鐘表,床鋪上擺滿了各種樣式的手表。78歲高齡的薛文泉表示,他希望將鐘表捐贈給博物館,能讓更多的人欣賞。
1500塊手表鋪滿床鋪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汾陽路薛文泉老人家中,他早已將自己珍藏的1500多塊手表擺放在了床上。“這些手表都是機械表,大體上有個分類,我跟老伴是根據產地或者型號擺放它們的。”薛文泉老人說。這些手表中有八成是國產手表,剩余主要是瑞士表、日本表、俄羅斯表和法國表。最老的一款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出產的老梅花男表,還有一款價值不菲的五針老瑞士懷表。
“以前全國生產手表的主要是上海、青島和天津三個城市。青島較早生產的手表是‘青島牌’,后來又出了‘工農牌’的。只是‘青島牌’的產量少些,‘工農牌’的產量比較多。”薛文泉介紹說。除此之外,他還收藏了100余個鬧鐘和幾十個掛鐘。
薛文泉老家在黃島農村,父輩也都是農民。“抗日戰爭時期,家里大哥到了青島大戶人家做工,有時也會跟著男主人學學修表。二哥跟著大哥學修表,我是1954年到了青島后跟二哥學的修表。”薛文泉說。昂貴的名表買不起,他就到舊貨市場淘來一些舊表或者是故障表。“收藏這些手表純粹是為了愛好,修表的時候也確實獲得了不少的樂趣。”薛文泉說,他有次給別人維修一個八音盒手表,睡到半夜時突然想起了如何維修,就趕緊起床修了起來。
自己琢磨研制音樂鐘表 “跟二哥學習維修鐘表時,見過一種用鋼球作動力的瑞士鐘表,看起來挺高級的。”薛文泉介紹說,他憑著自己的記憶,按照相關的原理,成功制作出了一款用健身球作動力的鐘表。“健身球取代了發條成為鐘表的動力,只要將健身球放在鐘表頂部的軌道槽里,健身球憑借自身的重量往下滑落,驅動齒輪轉動。”薛文泉說,如果再將鐘表的外形改成公雞的模樣,就可以稱之為“下蛋”鐘表了。
“上個世紀,幾乎每戶居民家中都有掛鐘,掛鐘一般在半點或者整點的時候響鈴。有的人嫌晚上吵,就想能不能讓鐘表只在白天響鈴。”薛文泉說,他開始琢磨這件事,并專門研究掛鐘。薛文泉家中的墻上就掛著一臺特殊的掛鐘,據他介紹,普通的掛鐘只有顯示分針、時針以及半點整點響鈴3個功能,但這臺掛鐘還增加了秒針、刻針、《東方紅》音調響鈴等3個功能。“撥動旁邊的開關,晚上整點就不會響鈴了。”薛文泉說。研制這款掛鐘時,為了找到合適的配件,他還專門讓孩子帶他去了即墨的批發市場。
盼有博物館接收“寶貝” 薛文泉收藏鐘表的事情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后,一些外地人也慕名前來找他修表。“記得有位廈門人,打電話要坐飛機過來找我修表。為了避免路途奔波的麻煩,我電話里指導一名當地的修表匠把表修好了。”薛文泉說,有一些外地人聽說他收藏的鐘表比較多,想到他家里參觀。有個外地的鐘表收藏愛好者,甚至出價70萬元購買他所有的鐘表,但被他拒絕了。
“維修、收藏鐘表本身不是為了掙錢,就是個愛好,現在幫別人修表也只收成本價。”薛文泉說,他的子女不喜歡收藏鐘表,他也不想把這些寶貝傳給子女。“孩子們不喜歡鐘表,時間久了他們可能就把鐘表都賣了。我現在就想找個博物館,把我60多年的收藏捐贈給他們,讓這些鐘表有個好的歸宿。”薛文泉說。
進展 >>>
博物館:需組織專家鑒定 采訪結束后,記者聯系了青島市民俗博物館。“薛文泉老人能將自己多年收藏的心血捐給國家,讓大家一同欣賞,這種精神十分值得我們尊敬。”青島市民俗博物館館長石建民表示,博物館接收藏品有著嚴格的流程,需要組織專家對市民提供的收藏品進行歷史價值、研究價值、藝術價值等多方面的評估和論證。對于手表、鬧鐘這樣的專業藏品,后期的維護保養也十分重要。“我們決定明天就到薛文泉老人家中看看這些藏品,并與老人作進一步溝通,了解一下老人的意愿。”石館長表示,如果薛文泉老人的藏品符合館藏標準,他們將啟動文物征集的相關程序,接收這批藏品。此外,青島市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博物館接收市民藏品程序比較嚴格,需要到薛文泉老人家中鑒定后才能確定是否接收。
如果你知道有博物館想收藏這些鐘表,或者你就是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可以撥打早報熱線82888000說出你的意向。我們會第一時間與薛文泉老人溝通協調,讓這些鐘表有個好的歸宿。記者 王世鋒 于滈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