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全國婦聯在北京舉行2016全國“最美家庭”揭曉暨全國五好文明家庭表彰大會。會上揭曉了961個全國“最美家庭”,表彰了98個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和979個五好文明家庭。我市張玉花家庭、孫淑花家庭獲全國“最美家庭”稱號;昌德松家庭獲“第十屆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稱號;王翠珍家庭、陳亮家庭獲 “第十屆全國五好文明家庭”稱號。
■昌德松家庭
獲“第十屆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稱號
自掏腰包打造文化胡同 昌德松是萊西市院上鎮中學退休教師,2001年起,他和老伴兒開始創辦文化庭院,積極營造家庭文化氛圍,在粉刷后的墻上書寫古今詩詞、格言名句、繪制壁畫等。2008年奧運會,昌德松自掏腰包買來石灰和涂料,將門口長120米的小胡同粉刷一新,并親手在墻上描繪奧運知識,被稱為 “奧運胡同”,如今,這條文化胡同也成了萊西一道美麗的風景。
2010年,昌德松一家正式辦起了社區書屋,昌德松將自己上千冊藏書整理出來,免費借閱。他還自掏腰包購買新書,幾年間花去近2萬元退休金,免費供小區居民和學生借讀。一個不足30平方米的小屋,擺滿了歷史、文學和少兒等各類書籍,每天都有居民和學生前來借閱,借讀的“會員”也超過了兩千。有的居民和學生受老人的影響,將自家的圖書送到書屋,和大家一起分享,書屋目前已有藏書3000多冊。
■王翠珍家庭
獲“第十屆全國五好文明家庭”稱號
沒有血緣關系的“四世同堂” 這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家庭,一個充滿溫馨、孝順和真愛的家庭。在即墨市塔元村說起王翠珍照顧孤寡老人的孝順故事,提起這個“四世同堂”特殊家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王翠珍12歲隨母改嫁抗美援朝復員老兵王至連家中,因為在戰場腿部受傷,老人失去部分勞動能力。23歲,王翠珍母親與繼父分開,繼父被其侄子接走贍養。1997年王翠珍中年喪夫,獨自起早貪黑做小海鮮買賣,養活一雙未成年的兒女。1998年得知王至連老人無人照料,得了嚴重的胃病后,自己拿錢送老人去醫院治療,康復后就將老人接至自己家中照料。期間。2010年,老人脊部長腫塊去人民醫院手術治療;2011年又患前列腺肥大、膀胱結石,花3萬多元去青島請專家手術治療,現年88歲的王至連老人被王翠珍一家照料得無微不至,生活幸福。
周圍不少人都笑王翠珍傻,這樣操勞照顧一個沒有血緣關系的人,但她覺得,不管是不是親生的,現在都是她自己的父親,自己也會像親生女兒一樣來照顧他。
■陳亮家庭
獲“第十屆全國五好文明家庭”稱號
80后夫妻辦免費幼兒園 在黃島區山前村,有一所私立市一類幼兒園。自2010年以來,陳亮、逄秋香夫婦,以及陳亮的父母陳守業、高璇,共為幼兒園投入300萬元,為全園300多名孩子全部免除學費。
上世紀90年代,高璇一直堅持“微利”辦園的原則。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幼兒園發展成有20多間教室、游樂設施齊備的青島市一類幼兒園。2003年,高璇將幼兒園交給兒子兒媳陳亮、逄秋香打理。每次一想到那些沒錢給孩子交學費的家庭,陳亮和逄秋香就感到心酸不已,兩個人不約而同萌生出一個想法:能不能給這些孩子免掉學費?
2010年10月,父母把70萬拆遷補償款給了陳亮和逄秋香,要他們投資項目多賺些錢。正因無力免除孩子學費而苦惱的陳亮和逄秋香高興極了,當即決定用這70萬元維持幼兒園日常開支,同時免除幼兒園所有孩子的學費。小夫妻倆還很認真地算了一筆賬:幼兒園的房子是自家的,只用付6名老師的工資;6名老師一年的工資也就10萬多,這70萬起碼也能撐上7年。
從2010年10月宣布免收學費到現在,有近2000名幼兒受益。按現在農村每個孩子最低收費300元計算,陳亮夫婦每年少收入將近100多萬。4年來,一家人在這條公益道路上的投入已經超過300萬。
■孫淑花家庭
獲全國“最美家庭”稱號
83歲老媽媽培養出4名軍人 孫淑花今年83歲,是青島市萊西市夏格莊鎮于家莊村一名普通的農家婦女。然而就是她,在丈夫重病、不能勞動的情況下,不向命運低頭,不向困難屈服,硬是靠一己之力,靠養雞種地支撐起了一個了不起的家。這個家庭有15口人,先后培養出4位軍人,她以德為本,培養教育孩子知榮辱、辨是非、分美丑。她常常用以前的艱苦經歷告訴孩子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勤儉節約,鍛煉孩子堅忍不拔、正直誠信的秉性;教育孩子要謙讓有禮、先人后己;要正直、老實做人。
她癡心愛國擁軍,含辛茹苦教子戍邊,通過千里電波、鴻雁傳書溝通起母子間心與心的對話,教育兒孫安心戍邊,鼓勵他們勇于面對人生的艱辛,用情和愛譜寫出新時期心系國防、擁軍報國的感人篇章。
■張玉花家庭
獲全國“最美家庭”稱號
“寄養媽媽”10年照顧4孤兒 57歲的張玉花是膠州市里岔鎮張應社區東張應村的一位普通農村婦女,兒子正在攻讀博士后,家庭和睦,夫妻倆原本可以安享晚年,然而她卻報名當上了“寄養媽媽”,先后成為三個被遺棄孩子的媽媽。張玉花平時在家看電視,看報紙,和鄰居街坊拉家常,知道不少社會上的事情,覺得這個社會,有很多人生活在不幸里,特別是一些無家可歸的孩子讓人心酸。在張玉花的心里漸漸萌生了一個想法,有機會要幫幫這樣的孩子,讓他們多感受一點溫暖。
2002年,青島市兒童福利院來到張應鎮成立了寄養兒童養護基地,在這里寄養著很多孤殘兒童,需要不少家庭寄養。“我在第一時間報名填寫了申請表,因為我非常希望自己也可以寄養一個孩子,能給孩子更多的關愛。”2004年7月1日,第一個孩子來到了張玉花的家里,她是一個僅有4個月大的小女孩,叫鄭霞。之后的10年時間里,張玉花先后收養照顧了三個孩子,張玉花說,她希望社會上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能給這些孤殘兒童帶來家庭的愛和溫暖,給這些孩子一個家。
相關鏈接 市婦聯圍繞家庭文明建設,開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動,為我市精神文明建設做出積極貢獻。先后選樹青島市五好文明家庭、十大孝老敬親家庭5000余戶,十大最美母親、十佳好軍嫂、兵媽媽、“四個好”家庭角色等近千個。市婦聯還開展了“美家庭悅生活”攝影大賽、“四德歌”健身廣場舞等活動,征集好家風好家訓3000余條。 記者 于順 通訊員 修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