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3月19日,隨著一聲長長的火車汽笛,800多名青島游客乘坐“追夢青島,走進安順”號旅游專列出發啦!
咦?等等,走進安順?這是啥地兒呢?
你看,就是圖上的這個地方!貴州中西部城市,雖和青島相距2222.7公里,但兩地的心可是0距離連接, 因為背山的安順和靠海的青島,已經共寫了20年“山海經”啦!
1996年中央決定青島對口幫扶安順、銅仁兩地為起點,2013中央部調整青島“一對一”對口幫扶安順。
(2016年安順招商引資推介會在青島舉行)
2016年是青安“相識”20年之際,人生能有幾個沉甸甸的二十年啊,這么重要的事兒,青島、安順當然不會忘!
這不,5月7日至8日,青島市委書記李群、市長張新起帶領的青島市黨政代表團又來到了貴州“走親戚”,在“老朋友”安順市召開了對口扶貧幫扶座談會。
“青島對貴州的幫扶,二十年來不離不棄”這是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發自肺腑的話。
”
二十年之約,讓兩座城市的友誼歷久彌新,李群這樣說:“山海相牽的情誼已經持續了二十年之久,需要倍加珍惜,需要繼續發揚光大。”
2007年貴州先后遭受雪災、青島市立即捐款260萬,衣被210萬進行支援;2013年7月青島100萬援助安順抗災,建設水井,灌溉300畝田地;首批青島慈善基金300萬用于養老設施建設.......這樣的例子數一數實在是太多啦!
20年來,青島對安順的對口幫扶,不僅在資金、人才上給予支持,更帶來了理念與思路上的創新。
有圖有數據,讓數字告訴你二十年的情誼有多深: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在20年的漫長歲月中,青島和安順發生了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呢?
1999年:一顆“紅星”照東西
1999年,青島紅星化工有限公司迎來了它的另一個“新家”——安順市鎮寧縣,這是青島和安順建立對口幫扶關系的第三年,紅星化工的勇于西進也被譽為“西進的先鋒者”。
17年后的今天,紅星化工早已成為中國扶貧開發、合作共贏的典范。
安順的貴州紅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家西部大開發中,東西結合誕生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已成為安順市乃至貴州省的明星企業。
青島市在17年前這樣的“落子”,可以說是相當有遠見的哦!咱們從紅星交上來的“成績單”就能看出:
2001年3月成功上市,2003年銷售達13億,企業總資產近15億,鋇鹽、鍶鹽、錳鹽產量均居全球之首,提供1.5萬個就業崗位........
這樣的成績單,著實需要點個贊!
太多的成績不勝枚舉,小編就不一一列舉出來啦,只能告訴你時任總理的溫家寶就曾兩次視察紅星哦,并稱贊紅星為“東西部結合的成功典范,取得了1+1>2的效果”!
隨著西部開發的深化,國家新一輪東西部對口支援戰略的實施,咱青島的一些知名企業諸如海爾、海信等也在接踵“孔雀西南飛”,在東西合作,資源互通的背景下,這些企業也在不斷延伸自己產業鏈,可以說紅星化工“西進”帶來的雙贏效應越來越明顯啦!
2000年:一村巨變始于此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安順市有一個村子叫蘆車壩村。2000年以前,蘆車壩村的蔬菜種植面積不足200畝,生產全靠人挑馬馱,村民的收入也只有人均1035元.....這時候,來了一個叫做青島的“伙伴”,將該村定為對口幫扶溫飽示范村。
有一種力比“男友力”更給力,它就叫做“青島力”。憑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自從2000年蘆車壩村有了“青島力”的幫扶,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青島市先后投入資金近70萬元用于村莊整治、道路整改、灌溉工程及沼氣池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
當然僅僅輸血是不夠的,為了加強蘆車壩村的“造血”功能,青島市先后投入資金800萬,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蔬菜種植業。
成績您是不是可以猜到啦?
2012年,僅12年的時間,村民的人均收入翻了將近8翻,達到8100元,蔬菜瓜果種植面積達3300畝,每天都有上萬斤的蔬菜運到安順、貴陽以及廣西、廣東等鄰近省市。
然而像這樣的村子還有123個,大多有著相同的成功經歷。
2000年起,青島每年在安順市開展溫飽村和開發式扶貧示范村建設,到2012年共投入幫扶基金4336萬元,配套扶貧基金540.16萬元。
這樣的“青島力”,是不是更給力啊?
2013年:新起點打開教育新格局迎接挑戰,最根本的是改革創新。2013年6月確立青島“一對一”幫扶安順以后,青島對于安順的幫扶模式開始由“輸血式”到“造血式”轉變,什么是“造血”呢?
青島市長張新起表示:要找準幫扶工作的切入點,選擇不同的合作模式,在產業和空間布局規劃、體制機制創新、發展理念和思路上開展深層次幫扶、交流。
“造血”可以有很多種,但是小編能想到的第一個就是教育和人才,不是有句話說的好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我們看看青島有什么好方法?
2013年7月開始,兩地開始共創“大教育”格局“,從五個方面全方位,立體化布局:校際合作“手牽手”,從2013年開始至今兩地150多所學校成為了好伙伴。
基礎教育既走出去又請進來,青島選派二中、十五中等9名科研創新型校長到安順開展講學活動,安順也派了68名校長來青島掛職鍛煉。
此外,還有職業教育的扶持,以及在教育基礎設施的援建,比如投資1000萬元援建安順旅游職業學校“1號實訓樓”等幫扶措施。
教育和人才對安順來說是一筆帶不走的寶貴資源, 教育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是青島為“小伙伴”安順輸血的第一步。這第一步走的扎實與穩妥,為接下來青島的“造血新舉措”提供了新鮮的活力和支持!
2014年:“造血幫扶”新路子
在這些碩果中,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青島.安順產業園區啦!這個園區是新一輪青島對口幫扶安順的重點項目,于2014年8月12日正式開工,覆蓋了整個安順市西秀經濟開發區,首期投資便達到了4.2億元!
這樣的高度重視和“大手筆”的投資合作是為什么呢?
在革命老區臨沂工作過的李群,對同樣是革命老區的貴州有著更深沉的感情、對老區人民的艱苦生活深有體會。李群闡述了青島市的想法:“青島與安順雙方積極探索幫扶工作新模式,兩地加快向雙向合作轉變,向“造血”式幫扶轉變、向多元化幫扶轉變。”
(青島市黨政代表團考察秀水村)
兩地共建產業園區的合作,正是青島從向安順“輸血”到與安順一起“造血”的重要步驟!
擁有國家廣告產業園、國際機器人產業園、工業設計產業園等“高大上”產業園的青島,在產業園的建設和管理方面可是一把好手呀!
一起來看看,截止2015年期末,青島安順產業園結了哪些碩果:
青島、安順兩市秉持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在投融資、職業教育、人才引進、旅游合作、農業園區建設等各個方面,共同建立了“協調推進工作組”,將合作落在了實處。
青島市委作為安順貼心的“小伙伴”,為提高園區的管理水平,專門從青島省級以上開發區選調了具有經驗和專長的干部掛職。
對于這些掛職的同事,青島主官李群予以深情囑托:“做到‘有志而來、有為而歸’;要求真務實、造福人民,多做惠民生、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使對口幫扶工作經得起實踐和群眾的檢驗。”
現在的青島安順園區內的產業中心綜合體項目已經實現主體封頂,預計能夠解決400多人的就業了!
園區正在采取“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模式,青島也在積極的推進產業園的市場化運作,促進各類投資主體的積極參與:青島銀行在安順建起了分行,膠州市環球服裝有限公司計劃投資1.2億元設立服裝廠.......努力實現從政府幫扶走向多元幫扶的道路。
心貼近 手拉緊 路更寬
在兩省座談會上,像老朋友彼此交談那樣,李群親切的用“讓心更貼近,讓手拉的更緊,讓道路越走越寬”來形容青島對安順的下一步對口幫扶工作:
心更貼近
“進一步完善工作體制機制,加強兩地的溝通,研究好“十三五”期間幫扶與合作交流工作目標和措施,努力使青島與安順對口幫扶工作成為典范,走在全國前列。”
手拉得更緊
“全面結對子,手拉手。推動兩地交流合作向基層延伸、向更廣領域拓展,實現兩地間各層次結對幫扶的精準對接。”
“精準”兩字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哦,青島市給出了這樣的精確數據:
從今年起,青島市每個區市開展結對幫扶安順市區縣1-2個貧困村,共涉及14個貧困村,貧困人口5266人,預計受益人口2.7萬人
說精準,就精準到每個村,每個人上。這正是對習近平主席曾多次強調的“扶貧要找對窮根,精準扶貧”要求的落實啊!這樣的態度值得點贊!
路走得更寬
“堅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深入挖掘兩地在資源、產業、旅游、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潛力。”
“圍繞“園區共建、引企入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旅游合作”五項重點工程,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把幫扶工作落實到具體項目上,做到實打實、見實效!”
青島要面向藍海不斷創新,貴州要背靠大山尋找藍海。
貧困之冰,非一日結成;破冰之功,非一日可盡。青島對貴州二十年來不離不棄、幫扶結合、精準發力;貴州謀求創新、后發趕超、迎來了騰飛振興。一串串沉甸甸的數字,為這段堅定的友誼譜寫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