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5月12日第八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即將到來之際,市北區公安邊防大隊、區地震局、區教體局等多部門在延安二路小學舉行了防震逃生和救援演練。記者了解到,我市抗震救災已形成由部隊、志愿者團隊、企業志愿者“三合一”,各部門和企業全力配合的應急保障機制,3000多人的“快速反應部隊”可隨時供青島市應急部門調動,應對地震或其他災害。
記者 劉卓毅 通訊員 張肖素
長桿配“蛇眼”搜救無盲區 5日下午3時30分許,隨著“地震了”的呼喊聲響起,延安二路小學的同學們紛紛鉆到課桌下避難。 30多秒鐘過去后,隨著第一次地震過去,在校老師們迅速站在所有的樓梯口和大門附近,引導全校600多名學生在兩分鐘內撤離教學樓,來到空闊的操場上。“有人員被困,需要營救! ”接到學校的求救電話后,第一時間成立的抗震救災指揮部迅速調集了應急救援隊伍攜帶各種裝備趕赴現場。
由于有人被困在廢墟中,救援隊員們拿出了“蛇眼”光學生命探測儀。一名隊員手持 “蛇眼”來到廢墟頂端,向兩側轉了轉,終端顯示頻上很快出現了三米開外的被困者的影像。“這種生命探測儀成本低,堅固耐用,特別適用于對難以到達的地方進行探查。”這名隊員擰了擰直桿前端的鵝頸彎管,全彩色的液晶視頻圖像更清晰了。
記者了解到,這樣高科技的救援裝備還有很多。青島市公安消防支隊特勤二中隊今年還配備了雷達生命探測儀,雷達生命探測儀的主體部分放在廢墟上,半徑10-20米范圍內人的肢體活動以及心跳、呼吸等,都能被雷達探測到。消防官兵告訴記者,平板控制終端還可以裝上SIM卡當智能手機使用,并且有上網功能,可以將救援情況實時傳遞。
武警邊防消防是救援主力 在現場,記者遇到了市北區公安邊防大隊教導員徐杰。徐杰告訴記者,市北區地震局救援隊的20多名專業救援隊員,平時都是市北邊防機動中隊的官兵——為了第一時間有效應對地震、泥石流、坍塌等各種災害,有關部門出資80多萬為機動中隊的官兵們購置了各種裝備,官兵們每年要定期舉行幾次救援演練,除此之外,大家還都受過衛生系統的培訓,擁有專業的急救知識。
記者了解到,從青島到全國,現役部隊已經漸漸成為應急救援力量的主體。“官兵平時吃住在一起,方便集中,而且講究紀律和團結協作,吃苦耐勞,身體素質高。”徐杰告訴記者。在青島,除了邊防官兵之外,消防官兵也是應急救援的一大主力——支援抗擊汶川地震和玉樹地震的行動中,青島市公安消防支隊的官兵們就立下過赫赫戰功。
部隊、志愿者、企業“三合一” 活躍在抗震救災第一線的,還有青島市紅十字藍天救援隊。藍天救援隊是一支民間志愿者救援組織,除了平時組織義務救援之外,汶川地震、玉樹地震、云南彝良地震、雅安地震等災難救援中,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除了志愿者團體外,島城的企業也編入了應急救援的隊伍中。演練現場上,來自青島億和海麗安防科技有限公司的地震應急救援隊志愿者們也演示了如何初步搶救失去呼吸和心跳的傷者。“我們公司有20多名志愿者。 ”
地震局的工作人員向記者確認,我市抗震救災已形成由部隊、志愿者團隊、企業志愿者“三合一”,各部門和企業全力配合的應急救援保障機制。 “我們現在有3000多人,可以隨時調配,抗擊地震災害。 ”青島市地震局副局長郭玉貴告訴記者。
市民家中可自備各類應急救援包 在市北邊防機動中隊的院內,官兵們打開了配備著的應急救援包:里面有一瓶礦泉水、壓縮餅干等給養,除此之外,還有救援繩、火柴、蠟燭、應急手電和備用電池,還有應急手冊和急救藥品,大家可以對照應急手冊進行包扎、止血、固定、傷口處理等院前急救。記者還發現了撲滅初起火災的滅火毯、防止吸入煙霧的面罩等物品。“應急包使用概率非常低,低到一生都可能派不上用場,但只要用上一次,就能救自己或救別人一生。 ”官兵們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