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期間,島城海鮮市場十分紅火。從渤海灣的海參、對蝦、文蛤,到黃海的鮑魚、鲅魚、貝類,再到東海的帶魚、黃魚、鯧魚……青島人無海鮮不歡,形成了以黃海海鮮為主、東海和渤海海鮮為輔的近海水產品供應體系。而隨著海洋資源的變化,有的經濟魚類已少有漁汛,有的印象中完全野生的魚類已經實現了養殖。“三海斗鮮”,折射在島城餐桌上的變化,你是否覺察到了?記者多方調查采訪,為你繪制一幅黃渤東海的“海鮮地圖”。 記者 薛飛
渤海 海參出名,特色海鮮供青島 呈口袋型的渤海,依地緣性分成了三塊區域:北邊的遼東灣、西邊的渤海灣和南邊的萊州灣,海參、梭子蟹、對蝦、小黃花魚和鲅魚等是渤海最出名的海鮮。其中,遼東灣出產的海參俗稱“刺參”,背上的肉刺又大又長,制成的干海參在島城銷售最廣。其他的對蝦、帶魚、小黃花魚等傳統漁業資源已形不成大的魚汛。到了5月份,鲅魚、鮐魚等魚類將會洄游到黃渤海產卵,出現一波魚汛。同時,隨著氣溫逐漸回升,煙臺附近海域的黑魚、黃魚等海底魚種也會大量浮出水面,陸續上市。由于渤海靠近北京、天津等大型城市,加上本地消費量也很大,渤海海鮮進入青島市場的數量不多,主要以海參、海蠣子、海腸子等特色海產品為主。
黃海 北蝦南魚,青島是主要市場 從山東半島的最遠端向南,到長江入海口的這一片海域,便是黃海。這里的海鮮既包含了本地常駐種類,還有很多過客——作為魚蝦從東南海域洄游到北方的必經海域,黃海每年能經歷它們一來一回兩波魚汛。
由于黃海海底主要以軟泥為主,所以鮟鱇、鰈魚、鰻魚等底層魚類資源頗為豐富,而大黃花魚、帶魚、鲅魚等洄游性魚類也很出名。以北緯35°30’為界,將黃海分為兩片區域,北部的蝦、貝種類較多,南部則魚類豐富。
從煙臺到青島的黃海北部海域,海底地形起伏曲折,因而洋流復雜多變,暗流較多,大規模魚群較少,但蝦蟹螺貝等海鮮尤多,像著名的“蝦中之王”對蝦、毛蚶的升級版魁蚶、“海蠣子”牡蠣都以這里出產的為上品。黃海北部還盛產面條魚、黃鯽魚、竹莢魚等中小型魚類,這些在青島市場上都比較普遍。
青島以南的黃海南部海域的海底地勢平坦,又有“黃海暖流”和“沿岸流”兩股洋流常年在此盤旋,使這里形成了天然的優良漁場,也是大黃花魚、帶魚、鯡魚、鮐魚等洄游性魚類每年北上產卵的必經之路。此外、鰻魚、黃姑魚、鰈魚等魚類,也都是青島的“明星魚種”。
東海 帶魚最好,鯧魚在青島受捧 從長江入海口往南,一直到閩粵兩省交界處的海域,就是東海。東海海鮮產量比北方大得多,北方喜冷的和南方喜溫的魚蝦貝類,在這里都可以過得很舒服。這里是中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的所在地。招牌海鮮有東海帶魚、大花黃魚、三疣梭子蟹等,在青島市場上占有率很高。
中國帶魚分3個種群:黃渤海、東海、南海。其中東海帶魚被公認最佳。熱帶的帶魚,由于水溫高,生長速度快導致肉質松垮。而東海帶魚是冷水帶魚,長得慢但肉厚緊致。黃渤海帶魚和東海帶魚種類接近,但由于水過冷和水質混濁,品質還是和東海帶魚有差距。東海帶魚越冬之后,喜歡洄游到舟山漁場產卵,此時最為肥美。之后它們會北上黃海覓食,但此時剛產完卵,消瘦疲憊,因此同為東海帶魚,黃海捕撈的品質也不如舟山所產。此外,東海的銀鯧魚在青島非常受歡迎,銀鯧魚都是野生的,價格動輒在120元/公斤以上。金鯧魚雖然個頭更大、顏色漂亮、味道鮮美,但因主要是人工養殖的,所以價格就低多了,一般在40元/公斤左右。這兩種魚在青島海鮮市場上占有很大的比例。
揭秘 “本地帶魚”主要是浙江帶魚 在島城的農貿市場上,經常有攤販叫賣“本地帶魚”,并指出“青島帶魚”尾巴細長等特點。其實,青島市場上的帶魚主要來自浙江,也有部分青島近海捕獲,但差別不大。帶魚又叫刀魚、牙帶魚,屬鱸形目帶魚科,我國沿海各省均產。帶魚的產卵場近海和外海都有,補充能力強。浙江嵊山漁場的帶魚冬汛最有名,每年都吸引了來自各地的漁民,萬船云集,舟山漁場是帶魚的最大產地。每年都有不少漁獲進入青島市場銷售。
市海洋與漁業局專家介紹,其實東海、黃海和渤海帶魚都和市民俗稱的本地帶魚差不多,吃起來口感較好,肉質細膩、口感鮮嫩,魚骨頭比較軟;而南海帶魚口感相對略差,骨頭比較硬,含有顆粒狀的硬骨。但隨著捕撈過度,帶魚出現了個體小型化問題,幼齒當道。
支招 三看分辨黃渤東海和南海帶魚 看體形——黃渤東海帶魚小而窄,身寬多在4至7厘米,身長在40至60厘米;南海帶魚比較龐大,身寬多在6至10厘米,身長最長在1米左右。看背鰭——黃渤東海帶魚較小,南海帶魚較大。看眼睛——黃渤東海帶魚通常是黑色的,南海帶魚一般呈綠色。燒熟后,南海帶魚體內有顆粒狀的硬骨,而黃渤東海帶魚則沒有。熱帶帶魚的眼睛較大,鱗片光滑閃亮不易脫落,但肉質松垮。舟山帶魚眼小,鱗片不發亮,容易脫落。
黃海經濟魚類:小黃魚、帶魚、鲅魚、黃姑魚、牙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