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高塔上俯瞰,霧中少海濕地如同仙境。 記者 姜振海
半島都市報4月7日訊(記者 姜振海)“以前這一帶是滯洪區和鹽堿地,夏天一片汪洋,冬天一片荒涼。”4月7日上午,在少海國家濕地公園,市野保站高級工程師王希明指著遠處戲水的棕頭鴉雀說。自2013年通過人工干預進行生態系統再造以來,引來120多種鳥類棲息、40多種魚蝦繁衍。清明小長假,該公園接待游客4.15萬人,比去年增加18.6%,昔日臭水灘成為人們游玩的好去處。
五六年前,這里是一片荒無人煙的鹽堿灘,還是膠州市防止內澇和海水倒灌挖出的滯洪區,水質污染嚴重,空氣臭不可聞。2011年開始,膠州按照濱海親水型城市的規劃,將滯洪區工程與上游云溪河、護城河、三里河的城市水系治理結合,投資十幾億元改造上游水質,高標準規劃建設少海濕地公園。
此后,又開展了濕地保護與恢復建設、濕地科研監測建設、濕地合理利用等工作。2013年10月,被批復為國家級濕地公園。2016年1月,被山東省列入重點保護濕地名錄。少海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辦公室主任王修吉介紹說,生態環境改變之后,鳥兒接踵而至。2013年開始,公園管理方與復旦大學合作,開展了生態系統再造工程:在此前種植蘆葦和香蒲凈化水質的基礎上,放養白鰱魚吃掉水面的綠藻,投放河蚌、蝦類以及其他軟體動物吃掉水底的浮游生物,清理水底的各種雜質。這樣,在上游水質得到控制的情況下,此前的四類水質轉化為經常規凈化處理即可飲用的二類水質。如今6.12平方公里濕地公園內,森林植物群落和濕地植物群落自然演替,野生水鴨、海鳥到處可見,每年游客達到40余萬人次。
疑問 少海未來能否變身“水庫” 晉升為“國際級”的少海濕地公園,屬于免費游覽景區,4月7日當天,仍有不少人在湖畔流連忘返。
王修吉介紹,目前公園配備有100多名保安、分班24小時巡邏,再加上保潔、綠化、管理人員共200多人。
在少海濕地公園內的宣傳牌上,可以看到“大沽河國家旅游度假區”字樣,工作人員介紹說,作為大沽河入??诘闹匾坝^,按照規劃,濕地公園變身旅游度假區之后,范圍可能更大,也易于上下統籌、治理和控制污染。
穿著一雙舊膠鞋,半舊的運動服,臉曬得黝黑,在湖畔正進行考察和觀測的,是來自復旦大學生態學專業的屈云芳教授,也是濕地公園“生態平衡、生態系統構建和魚類控制”的技術負責人。他介紹說,2013年之前湖水富氧化嚴重,引入白鰱魚之后,吃掉了水里的綠藻,其他微生物又用河蚌類等軟體動物吃掉,目前湖面逐步進入了自我凈化階段,下一步的方向是防止外來污染、持續進行水質改善。
公園管理工作人員介紹說,生態系統通過人工干預逐漸構成后,蜆、河蚌、田螺、釘螺等底棲生物,草魚、鲇魚以及從海里洄游的鱔魚等魚蝦類達到40多種,水生和岸上的植物達到上百種,濕地內的動植物是2013年之前的幾十倍。
作為規劃面積612.5公頃的濕地公園,未來能否變身水庫,向周邊供應灌溉和生活用水呢?
市林業局有關專家表示,目前的濕地公園仍然具有防洪、防潮等功能,并有涵養水源的作用,至于能否具有水庫功能,取決于幾個方面:一是應該從上游引入更多水源,讓少海內的水流動起來,加快循環和凈化;二是持續不斷地進行上游河流水質的控制,防止可能發生的再次污染。
據悉,平時濕地公園的水質為二類水質,而下雨、泄洪時有一些泥土和地表水進入,水質質量為三類,還有一定的污染。如果水質能持續達到二類以上,向周邊供應生活、灌溉用水也并非沒有可能。記者 姜振海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