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北區宣化路28號新建成的小公園里,附近的老人們圍坐在一起拉家常。
市北區宣化路28號小公園全貌。
宣化路28號拆遷前是環境臟亂差的筒子樓,影響周邊居民居住環境,去年拆遷后,市北區在空地上沒再規劃新樓座,而是將空地改造成小公園,居民有了休閑娛樂的場地后“笑開顏”。3月29日,記者從市北區獲悉,市北區在棚改中積極探索零星片騰空房屋處置利用新模式,改變原來“拆一處建一處”的傳統思維,今年計劃在15個零星片根據控規及市民的需求確定房屋拆除后的場地用途,分別打造成公園綠地、停車場、公廁、環衛公寓等市政配套設施,宣化路28號就是其中一處。
拆了“臟亂差”添了小公園 “你看現在老人孩子在這個小公園里玩兒得多好,也不用再跑老遠去糖球廣場了。”3月29日下午,家住遵化路7號的居民彭淑琴女士坐在公園里,對記者表達了對今年來周邊環境改善的滿意。
“你別看現在環境這么好,原來這個地方的筒子樓可是我的一塊心病。”彭女士說,她家就在宣化路28號原筒子樓的樓后。“你看那就是我家,原來的時候從我家后院里出來,走幾步就可以摸到前面的筒子樓了。”彭女士指著自家方向說,由于宣化路28號原來的筒子樓與自己所在的居民樓樓間距過近,自己又是住在一樓,所以家里常年見不到陽光。“筒子樓在去年拆遷之前就已經少有人住了,只剩下為數不多的老年人,由于年久失修等原因,所以整棟樓的衛生和安全條件不好。筒子樓邊上還有很多違法房,環境非常臟亂差。”
“去年農歷八月十五,筒子樓開始棚改拆除。”彭女士說,拆除之后,原來的位置沒有再建樓座,而是建成了一處小公園,從此環境大為改變。“家里有了陽光,出門有了活動的地兒。”
記者當天來到宣化路28號新建成的小公園,很多附近的老人在廣場上圍坐在一起拉家常。一位小朋友也來“湊熱鬧”,騎著小自行車歡快地在廣場上轉來轉去。攀談中,居民們都對這處公園的建成非常認可。
怎么規劃建設聽居民心聲 市北區興隆路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宣化路28號原為待拆遷的筒子樓,建于上世紀60年代,涉及居民77戶,已全部簽訂了《房屋征收補償協議》并完成搬遷騰房。由于此處是老舊樓院周邊獨棟的筒子樓,亂搭亂建現象嚴重,影響了附近居民的居住環境。2015年9月28日開始,街道對宣化路28號進行了綜合整治。
“街道制定了詳細的拆除方案與應急方案,僅用3天時間,就將10米高的筒子樓主體拆除干凈,拆除面積達2500余平方米。”負責人介紹,拆除筒子樓后,街道一鼓作氣,連帶拆除了周邊100余處約700平方米的違法建筑群,清理清運土石方、各類垃圾500余噸,同時提前完成了28號北側一戶平房的拆遷征收工作,為改建廣場鋪平了道路,街道在廣泛征求民意的基礎上,與相關部門對接后,科學規劃廣場公園建設。
這名負責人表示,街道因地制宜地保留周邊原有的文化地域特色,對四周的圍墻進行粉刷,對原有熱力管道進行下地,合理種植綠化樹木,合理預留廣場空間,建成了集文化、綠化、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小型廣場公園。
15處零星片建設市政配套 市北區開發建設局副局長張兵建表示,在棚改工作中,對于片區占地面積小、房屋結構差,零星片房屋存在安全隱患突出、改造無法安置、開發利用難等問題,市北區積極探索騰空房屋處置利用新模式。
“由于歷史、規劃等原因,現在城市建設密度大,市政配套設施缺乏,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應的訴求也在提高,今年,市北區改變‘拆一處建一處’的傳統思維,計劃對15個棚戶零星片區改造項目建設公共市政配套。”張兵建說。
據介紹,市北區將騰空房屋分為拆除和留置兩類。對于確定留存的房屋,結合控制規劃、居民需求、公益需求等因素,統籌城管、民政、殘聯、街道辦事處等多方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房屋的具體使用用途,通過維修加固、重新裝修等措施,將原有舊房打造成學校幼兒園、殘疾人活動中心、環衛工人之家等。
對于房屋拆除后騰空的場地,則更多考慮居民需求、環境改善、片區規劃、產業需求等方面的因素來確定用途,委托設計單位對房屋使用和場地開發利用編制設計方案,分別打造成公園綠地、停車場、公廁等。如:市北區計劃的15處零星片有5處已經完成改造:重慶南路61號零星片,房屋拆除后已進行了進行綠化,宣化路28號、洮南路2號、四流南路127號18號樓、北仲三路14號,這四個零星片房屋也已經拆除,并建設了居民活動場所。
另外,開封路15號、遵化路1號、南山新村1號、遼陽西路184號、洮南路7號、開平路9號、長春路92號、郭口路43號、內蒙古路22號、內蒙古路24號、嘉善路7號這十個棚戶區零星片區改造項目正在進行規劃方案論證。
市北棚改三大攻堅戰 抓好新項目啟動。2016年,計劃啟動16個集中片及31個零星片項目改造工作。面對這么大的啟動量市北區通過統籌安排、有序推進,爭取4月底前下達項目征收決定,6月底前補償協議簽訂率達70%,10月底前補償協議簽訂率達90%,第一季度國開行的資金支出達到10億元以上。
抓好老項目收尾。市北區2015年以前還有部分項目未完成收尾,涉及居民900余戶,2015年剩余2000余戶,總共3000余戶。目前已包戶到部門、包戶到個人,通過倒排工期、倒逼責任,將拆遷收尾工作積極向前推進。
抓好安置房建設。目前,市北區共有14個安置房在建項目,今年將逐個梳理調度,通過區局聯席會、現場調度會等方式,協調解決建設過程和手續辦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快推進,確保早竣工、早交付、早回遷。
■鏈接
今年市北棚改涉及居民1.4萬戶 據悉,市北區共有棚戶區居民約4.9萬戶,建筑面積約170萬平方米,占市內三區總量的70% 多。通過對項目優化組合,共確定52個集中片、173處零星片。
自2012年棚改啟動以來,市北區健全組織機構,完善工作機制,多方落實資金和房源,攻堅克難加快推進。截至2015年底,已啟動22個集中片、41處零星片改造,涉及居民1.9萬戶,在全市征收戶數最多、力度最大。
2016年,計劃啟動16個集中片、31處零星片改造,涉及居民1.4萬戶,目前正在積極開展公示補償方案、入戶評估等工作,將于4月底前全部下達征收決定,剩余棚戶區將力爭在2017年全面完成。
在資金方面,市北區克服老城區的困難,努力爭取市級支持及銀行融資,采取“向上爭一塊、市場融一塊、財政投一塊”的辦法,解決好改造資金問題。截至2015年底,累計投入資金92億元,其中國開行41億元、興業銀行15億元、財政36億元。2016年,經初步估算,完成1.4萬戶棚戶區改造任務,資金需求約192億元,是2013年啟動棚改以來資金總量的近2倍,同比2015年增長284%。特別是在區財政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今年拿出7000萬元設立棚戶區改造綜合工作經費,調動街道的積極性。
在工作模式上,不斷創新思路,破解征收難題。在寧化路一期項目、海岸路36號甲、30號項目征收過程中,街道針對產權糾紛等難點問題,廣納居民的意見建議,經過篩選提煉,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引入姜東調解室,使人民調解、司法確認前置到工作一線,化解了多年遺留的疑難問題。姜東工作室發揮其相對獨立、立場客觀的優勢,對206戶的房屋繼承的確權民事裁定,實現“一攬子”處理,縮短了時間,減少了費用,提高了效率。
目前,市北區仍有3萬戶的棚戶區未啟動征收工作,市北區計劃用兩年時間全面完成,其中2016年啟動1.4萬戶、2017年啟動剩余1.6萬戶。
文/圖 記者 張同順 實習生 朱夏露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