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普及環境保護知識,提升全民生態環保意識,在全區范圍內持續、深入地開展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宣講活動,城陽環保分局在原有“碧海藍天”宣講團成員的基礎上,吸納了青島農業大學和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環保志愿者等新生力量,正式組建了城陽區“一城陽光”環保宣講團,目前已有宣講成員36名。3月22日,城陽環保分局聯合市環保局宣講團成員在實驗三小舉行“大手拉小手,共筑碧水藍天—環保主題講座”,青島市環保局宣教中心王榮結合卡通動畫的形式給小學生們講述了環保知識,現場互動良好。
多種綠樹凈化空氣
此次宣講面對的群體是小學生,宣講的課件也相對通俗生動一些。“在-18℃的地窖里放了農作物的種子,建立‘種子銀行’,即使氣候劇變,人類也可以生存下來。”王榮表示,如今草原、森林退化嚴重,水土流失嚴重,若是我們肆意破壞環境,那么人類的生活也將受到影響,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要主動保護環境,少開私家車出行,盡量選擇乘坐公交車或步行。
“年前有很長時間青島的霧霾嚴重,空氣中PM 2.5的指數較高。”王榮講述說,PM 2.5的準確定義為“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的固體顆粒或液滴的總稱”,又被稱為細顆粒物或入肺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發絲粗細的二十分之一。空氣中的PM 2.5可以通過呼吸道進入肺泡,在肺泡內積聚,干擾肺內的氣體交換,從而引發各種疾病。因此,PM 2.5對健康的危害特別嚴重。
五年級學生江文玉告訴記者:“減少空氣污染需要我們每個人去努力,在學校老師經常給我們講環保知識,帶我們去生態園參觀;在家中,爸爸周末還帶我去上馬植樹,樹木多了空氣才能得到凈化,減輕環境污染;現在早上上學的時候,爸爸都不開私家車了,帶我一起乘公交車上學,平時出門路程近就直接步行。”
“我們學校也很重視環保教育,經常組織宣教會給孩子們講環保知識,還帶孩子們去植樹,讓他們了解樹木對環境保護的好處。”實驗三小大隊輔導員矯婷婷表示,如今,學生們的環保意識增強了,過年期間還主動提醒爸媽少買鞭炮,以減輕環境污染。
大氣污染危害多
據介紹,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有三條途徑,即吸入污染空氣、表面皮膚接觸污染空氣和食入含大氣污染的食物,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還可對心血管系統、肝等產生危害,嚴重的可奪人的生命;對生物的危害也很大,動物因吸入污染空氣或者吸入含污染物食物而發病,大氣污染可使植物抗病能力下降、影響生長發育、葉面產生傷斑或枯萎;還會對紡織衣物、皮革、金屬制品、建筑材料、文化藝術品等造成化學性損害;對全球氣候的影響也很大,如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增多會導致地球大氣變暖,導致全球天氣災害增多,又如煙塵等氣溶性粒子增多,使大氣渾濁度增加,減弱太陽輻射,影響地球長波輻射,可導致氣候異常。
“我們要減少一次性用品,我們在外面吃飯的時候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得破壞多少樹木呀,樹木少了,空氣就得不到凈化,嚴重的時候還會出現水土流失。保護環境,我們能做的首先是不使用一次性用品,購物要用環保袋,洗滌用品要無磷,平時在家多養花種草多植樹,這樣才能換來藍天碧水的好環境。”王榮說。
霧霾天衣食住行要注意
王榮表示,霧霾來襲,空氣中的PM 2.5指數升高,市民應該在“衣食住行”上多注意。“選擇口罩應該仔細甄別,PM 2.5口罩尚無國家標準。醫用的外科口罩,如人們熟悉的N95口罩,可阻擋90% 以上5微米的顆粒,但應每天更換,破損或臟污應立即更換;在飲食方面應該清淡飲食,多吃維生素及抗氧化食品,這類食品 可以 幫助清除PM 2.5攜帶的致癌物在體內形成的自由基。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清肺化痰的水果,并可以適量補充維生素D。”王榮告訴記者,霧霾天氣時,應該避免開窗,室外空氣受霧霾影響,空氣質量差,維護好室內環境尤為重要。此外,還要避免室外活動,霧霾天氣對健康極為不利,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五天最好不出門,更不宜晨練,否則可能誘發和加重病情,甚至嚴重時還會引起生命危險。開車出行的市民,要開啟空調內循環模式,車內空氣質量會相對好點。
文/圖 記者 欒英杰
■相關新聞城陽環保分局成立“一城陽光”環保宣講團
本報訊(記者 欒英杰 通訊員 張明媛) 為了提升宣講質量和水平,近日,城陽環保分局組織宣講團成員從水、大氣、土壤和生活常識四個方面開展了試講活動,宣講團成員精心準備了內容豐富、生動有趣的課件,并設計了一些有趣的現場實驗和互動環節,城陽環保分局有經驗的宣講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評審組針對課件中的專業知識、課程設計以及宣講方式,提出了比較中肯的建議。宣講員們紛紛表示受益良多,回去將根據大家的建議,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課件和宣講內容,力爭使宣講的課程內容能更深入人心。 據介紹,下一步城陽環保分局將進一步創新宣講方式,強化師資培訓,并組織優秀課件及優秀宣講成員評選活動,選取優秀的宣講員,走上宣講崗位,結合環保中心工作及群眾訴求,在各個層面開展宣講活動,爭取宣講活動每月不少于2次,切實提高公眾對環保部門的滿意度和全民生態環保意識。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