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畢舸
上海老人研發“逃生滑梯”,攻克了高樓逃生這一世界難題。這種逃生神梯平時可折疊起來,不影響樓梯正常使用,一旦發生火災、地震,任何一層居民跑到樓梯口啟動裝置,立即自上而下,由多米諾骨牌效應的機械聯動,在樓梯臺階上鋪展一條“滑梯”,逃生人躺進滑梯,即可連續平穩滑行至底層。(3月24日澎湃新聞) 這位七旬老人不僅發明了逃生滑梯,而且取得了一系列專利,被民政部政府采購網作為金牌項目推薦,真可謂碩果累累。這也說明,高手在民間,好多看似難度極大的社會問題,能夠想出破解之道的或許不是大名鼎鼎的專家學者、研究機構,而是看似平常、甚至只是把發明創造當成業余愛好的民間人士。
面對高樓逃生難題,那么多高樓大廈的建造者、建筑專業設計和研究機構,卻不敵一位七旬老人。這啟示我們,對于許多社會問題,政府以及專業組織的投入固然重要,但同時不要遺忘了借力民間。通過開放性、多元性的平臺,或許就能對類似高樓逃生的難題,在凝聚社會智慧與創新力量的基礎上加以突破。
高樓逃生難題讓一位七旬老人破解了,也許其他領域的諸多難題,也有著許多抱著同樣志向的人在默默研究,尋覓黑暗中的曙光。他們需要和這位七旬老人一樣,在研究過程中得到來自政府和市場的更多支持,從而加速從研發到產品的轉化速度,也能更好地捕捉到市場痛點,推出更有針對性的發明成果。如果有更加良好的政策環境,更多著力于培育和挖掘民間“智庫”的市場平臺,像高樓逃生之類的難題破解,就可能早一日獲得突破性進展,為民眾帶來福祉。
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呼喚更多的民間發明者,積極參與到改造和優化社會發展事務的進程中,另一方面更需建立發明大國邁向發明強國的升級之路,為民間發明家提供可以充分釋放潛能的生存土壤。未來收獲的就不僅僅是“一部滑梯讓高樓無憂”,而是萬眾創新、占領世界科技經濟制高點的大計所成。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