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金才正在為植被施肥。本報記者 張曉科 攝
李金才是嘉祥縣仲山鎮李山村的一位普通村民,憑著一股不怕苦、不放棄的精神,運土、運石、興修水利,他將寸草不生的石頭山變成了錯落有致的梯田。這個過程中,花掉了所有的積蓄,借錢治山,他也沒有放棄。賣掉了房子把家搬上山,兒子兒媳打工的錢用來治理荒山,直到現在他還有十幾萬元的外債。
齊魯晚報記者 莊子帆 實習生 李文楊 通訊員 薛海波 杜杰
艱難起步,運土一萬方上山填出梯田 9日,記者來到仲山鎮李山村的村南頭,這里有一座海拔60米左右的山,名字叫豬山。沿十多道梯田拾級而上,綠油油的麥苗長勢一點都不比山腳下平原的差,李金才正在地里施肥。山的北面種滿了梧桐樹,六年前這里可不是如今的這般景象,而是一座寸草不生且無人關心的石頭山。
荒山的改變,來自于李金才一家人的不懈努力。2009年嘉祥縣號召綠化荒山,李金才沒有半點猶豫就將村頭的荒山承包下來,當時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讓這座記憶中的荒山改個模樣,增加點綠色,造福子孫后代。
“一開始把治理荒山想得太簡單了,覺得把土運上山就能種莊稼、種樹了。”李金才說,雇人、雇車,全家總動員往山上運了一萬多方土,光購買土就花了兩萬多塊錢。為了省錢,李金才將村子里拆房子的磚頭和建屋剩下的下腳料低價收回來后運到山上。
由于山上全是裸露的石頭,一些位置需要填土超過1米,最低的也得30多厘米。李金才一家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梯田的雛形才慢慢形成。原本60畝的荒山,經過填土后,有50多畝地都可以用來種農作物和樹,基本上看不到裸露的石頭。
借錢治山,兒子打工掙的錢被拿來還債 李金才從事貨物運輸多年,每年有5萬多元的收入,在村里處于中上水平,包山時,他手里有20萬元左右的積蓄,但開始治理時,才發現這就像一個無底洞。開弓沒有回頭箭,除了政府給的補貼,李金才開始找親戚朋友們借錢,兒子兒媳將打工的錢不斷地往家里寄。“年前,兒子寄過來4萬塊錢,全讓我還債了。為了省路費他們有兩年的時間沒回家了。”
到了2012年,李金才有些傷心,甚至開始后悔自己包荒山,想過要放棄。“那時包山已經三年了,但是沒有一點成效,親朋好友看到后擔心借給我的錢打水漂,就上門來要。人活到50多歲,從來沒有被人討過債,心里很不是滋味。”也就在那時候,李金才做了一個決定,將村里的房子賣了還錢,把家搬到山上來。房子只賣了5萬塊錢,全被拿來還債了。但是現在還欠著外債十多萬。
好在有全家人的支持,李金才沒有放棄,妻子王巧云雖然嘴上有些抱怨,不過跟著李金才干起活來可一點都不含糊。現在,女兒出嫁了,雖然不寬裕,但是還經常補貼家用。“包荒山唯一讓我后悔的就是老人和孩子跟著我一起受罪,岳母、孫子孫女跟著我們上了山。”
不會放棄,今年還將種1000棵梧桐樹 在不同的季節,李金才在梯田里種棉花、小麥等農作物,還在山腳下養雞喂羊,加上山下承包的20多畝地,這些農作物、牲畜換來的錢全都投資到治理荒山中來,但這些遠不足以支撐治山的費用。去年他投了一萬多塊栽種了3000多棵梧桐樹,如今最粗的梧桐樹直徑已經有七八厘米了。
植樹的季節又到了,李金才計劃再種1000棵梧桐樹。“現在樹還沒有長大,梯田可以充分利用。我想建一種標準化的梯田,一個梯田寬度在4-5米,有利于機械化操作,提高效率和產量。”李金才說,等樹長大后,樹枝遮住梯田,就不種莊稼了。在李金才的腦海里描繪著一幅豬山未來的美麗畫卷。“密密麻麻的梧桐樹將整座山覆蓋,到那時我就不種糧食了,在山腳下喂豬養羊,看著樹一點點變粗,葉子一點點變密。”李金才說,到時豬山就是一景了。
離這個目標,李金才不知道還有多遠,更不知道還需要投多少錢,面對村里人的議論,他不去理會。他與這座山已經融為一體。“背著債,收入少,晚上常常失眠睡不著覺,但我不會垮,我還要打起精神來把荒山治好,不管再苦再難也要堅持,這是我一輩子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