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學義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關于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邱小平就相關問題作出解釋稱,按照《意見》要求,全面實行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制度,嚴厲查處拖欠工資行為,努力實現到2020年基本無拖欠的目標。(1月20日《新京報》) 農民工被欠薪并不新鮮,然而寒風凜冽中,那些滄桑而無助的眼神,總能刺痛我們的心。年年此際,催人淚下,令人火起。同以往相比,此次的《意見》明顯更側重于技術性。這種技術性探索比單純的表態,或許更有利于解決欠薪痼疾。
全面實行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制度,這是《意見》中最吸引人的一點。實名制的關鍵意義在于建立勞動用工備案,施工總承包企業通過銀行直接代發農民工工資,就少了分包企業、包工頭等環節,可有效防止中間截留。《意見》中還提到,構建企業工資支付監控網絡。試想,假如農民工工資每月在線支付,那么只要哪個建筑工地出現拖欠,勞動監察部門就能在線實時監控到,通過“黑名單”迅速曝光。而到年終,還能通過一系列手段對不良企業進行懲處。對于心存僥幸的企業來說,這無疑更具威懾力。
無論是“農民工實名制”還是“監控網絡”,所體現的其實都是“大數據”思維。雖然,它看起來有點高深,推行起來也難免遇到困難,似乎遠不如呼吁“嚴懲欠薪企業和責任人”來得痛快,可是,口號年年喊,工資年年欠,是時候明白一個樸素的道理了:聲勢浩大的運動式執法,遠不如悄無聲息的常態化監管有用。當大棒解決不了所有問題時,重新重視技術不失為一種理性的探索。
當然,“大數據”并非僅靠概念就能治百病,落實離不開相關部門的工作。農民工實名制不是想建就能建得起來的,收集數據和分析數據更是瑣碎的工作,更需要務實和嚴謹的態度。同時,也要防止一些職能部門,將相應“數據庫”“平臺”做成形象工程,嘴上說什么都有什么都能查,但用起來根本不靈。
這里還必須看到,相關數據庫和監控系統不能僅僅針對企業。因為拖欠工資的不僅是包工頭和企業,有時也會是地方政府。相比于民間“老賴”,“官賴”更容易逍遙法外,也更讓農民工欲哭無淚。《意見》中明確,對建設資金來源不落實的政府投資工程項目不予批準。希望能將地方政府納入監控系統,假如能有效杜絕“官賴”,那么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無疑會前進一大步。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