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光救援隊隊長張玉忠,1972年出生于城陽區(qū)小寨子。自2003年起,他就愛上了戶外登山運動,時間長了自然結(jié)識了一幫愛好戶外登山運動的朋友,在朋友圈里,他的登山速度名列前茅,因此還收獲了一個響當當?shù)拿?號—— 穿山甲。每當有人在山里遇了難,“穿山甲”總是會挺身而出,為了幫助更多的人,他組織人員成立了救生協(xié)會,帶領四十多人開始了救援行動。
成立最初帶頭組建救生協(xié)會,傳授救援技能
記者了解到,2011年,張玉忠?guī)е氖辔坏巧襟H友結(jié)成的隊伍,成立了青島救生協(xié)會救援隊,早年想成立公益救生組織的夢想終于實現(xiàn)了。有了專業(yè)救生組織,還需要過硬的救援技能,于是張隊長把自己常年累積的實踐經(jīng)驗、醫(yī)療救護和戶外技能等一點點、耐心地傳授給了隊員們。“我們救援隊的每一位隊員的專業(yè)技能都需要經(jīng)過考試,合格了才能親身參與到救援中。”張玉忠表示,通過日常刻苦訓練,救援隊里的隊員多數(shù)都順利通過了救生員國家職業(yè)資格考核。
為了讓隊員們對救援現(xiàn)場有更直觀的感受,2012年五一期間張玉忠用理論結(jié)合實踐的方式,獨立策劃組織小蓬萊軍事訓練場的醫(yī)療救護、攀巖速降、繩結(jié)培訓、火災逃生、野外生存等技能培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救援行動有人遇險,“穿山甲”沖鋒在前
張玉忠回憶,2013年3月6日,城陽三標山突然著起了大火,整個山頭火光沖天,一兩千人組成的救援隊伍趕到了現(xiàn)場,這支隊伍中,除了駐青部隊,武警消防官兵等救援人員以外,還有張玉忠和四十多名隊友。7日上午,大火被撲滅,9日上午竟因為大風,山火復燃蔓延,他跟隊員們在山上整整堅守了四天,直到9日,張玉忠仍然指揮其他隊員帶來帳篷駐扎,白天上山搜尋暗火、晚上安排專人在山間繼續(xù)觀察,直到大火被完全撲滅。
張玉忠自己有家汽車修理廠,但生意卻委托給別人打理,自己則一直在做這份義務的救援工作。2012年9月,膠南發(fā)生水災,在一人多高的深水中,他幫忙抬傷員;年底,他又上嶗山救助失蹤的市民老高,在零下十多攝氏度的道觀里住了好幾天。這些年,但凡有較大的救援行動,總會有張玉忠和他的隊員們的身影出現(xiàn)。
隊伍現(xiàn)狀無經(jīng)費來源,隊員自掏腰包買設備
張玉忠告訴記者,自己所帶的這支隊伍沒有撥款來源,所有補貼餐費、交通費、通信費都是隊員們湊出來的。雖然參與救援要花費大量時間,還會失去很多掙錢的機會,但救援隊中沒人后悔,仍堅持著這項公益事業(yè)。“隊員隨身攜帶的對講機、帳篷、睡袋、被褥、水桶等大多是隊員們自己湊錢購買的,別看他們裝備簡單,但我們的救援隊員們是訓練有素的。”張玉忠表示,他們經(jīng)常在城陽和嶗山開展各類專業(yè)知識訓練,隊員們也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如今,這支隊伍已擁有四十多名救援隊員,年齡從24歲至42歲不等,有公司老板、個體經(jīng)營者、退伍軍人等,還有200多名未經(jīng)培訓的志愿者加入。
內(nèi)心感言對家人虧欠太多
“我自從加入救援協(xié)會后,對家人的關心少了,很多時候也沒精力顧家人了。”張玉忠告訴記者,最讓他感到內(nèi)疚的事就是對孩子的關心少了。“有一次,孩子在學校和同學起了沖突,老師讓家長過去一趟,但是當時我正在山上救援,就沒有趕過去,孩子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很委屈,也怪我在他需要我的時候不能陪在身邊,從那開始,感覺孩子和我有了隔閡。”
張玉忠表示,他剛開始這項事業(yè)的時候,家人是很反對的,因為救援存在著很大的風險,一不小心甚至有生命危險。張玉忠為了讓家人放心,就給家人展示自己的救援本事,告訴他們自己掌握的救生技能,久而久之,家人開始支持他了。“雖然同意我參加救援,但他們還是很擔心,尤其是我的老母親,每次出門的時候她總是不停地叮囑我要小心,注意安全。”
文/圖 記者 欒英杰
(來源:半島網(wǎng)-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