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來了!2016年新年第一天,誕生于2566年前的“至圣先師”孔子,正在向我們走來。
2016年1月1日晚9:00開始,中英聯合攝制紀錄片《孔子》國際版新年登陸中央電視臺,CCTV10將首播這部時長90分鐘的影片。由大眾報業集團聯合中央電視臺、英國雄獅集團、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攝制的《孔子》紀錄片,從開機到完片歷時兩年多,為中國迄今首部以紀錄片形式展現孔子的影片,并成為中央電視臺2016新年的“開年大片”。在國際社會了解中國的訴求越來越強烈的背景下,這部影片無疑是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一次有益嘗試。
影片中的孔子外出講學
影片中孔子祭祀鏡頭
用國際視野講好中國故事 “如果說要通過一個人來認識一個國家,那這個人就應該是孔子?!薄犊鬃印芳o錄片總導演閆東如此說道。研究孔子、研究儒學是認識中國人的民族特性、認識當今中國人精神世界的一個重要途徑,孔子思想中的許多基本觀念在世界上引起了廣泛共鳴,并滲透于人們的思想和生活之中,跟蹤《孔子》紀錄片拍攝全過程的閆東對此深有體會,“西方人在爭執不休的時候,總會說:“我們還是到東方去找孔子要答案吧!”
經過在紀錄片領域的多年耕耘,閆東發現這幾年來,用國際視野講好中國故事正成為紀錄片同行們越來越清晰的認識。“西方人是用紀錄片講故事的大拿,但我不相信中國人就講不好故事。之前中西方只要一碰撞,對方不理解,咱們就先退了,只有雙方互相欣賞,才能帶來自信?!?br>
孔子及其儒學思想已經如空氣、如血液般滲透在中國人的思想和生活中,但是對于沒有浸潤在這種環境下的西方人來講,理解起孔子來并不容易,“向西方人進行表達,概念一旦模糊不清,哪怕有兩個扣沒解開就讓人看不下去了?!币虼?,紀錄片《孔子》邀請到來自耶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悉尼大學等多位外籍教授在影片中轉角,將中國人習以為常的事物以西方的視角進行闡釋,比如將《論語》解讀為中國人的《圣經》,而孔子所提出的“禮”則像膠水把整個社會和人心凝聚起來,守“禮”讓人產生集體歸屬感和被關懷感,對于“君子”這一概念,與其解釋為紳士,不如說是楷模。
影片中學生朗誦《論語》鏡頭
《孔子》劇組多次召開研討會
中英合作的“馬拉松式戀愛” 作為一部罕見的合拍紀錄片,中英聯合攝制的創作模式本身就是一種挑戰。《孔子》的創作團隊是在兩年半的不斷交流、論辯、切磋、磨合中完成這部作品的,其間充滿了東西方兩種文化的碰撞與交融,體現了不同文化背景的紀錄片人的專業精神和藝術追求?!墩撜Z》有云:“君子和而不同”,這也正是紀錄片《孔子》中英創作團隊所秉持的理念。
閆東坦言,在創作期間雙方的思想碰撞差不多引發了二三十次的爭執,“每次不下2個小時的創作會議,給了我們很多的思考,但不同文化對孔子的認識最終都不成為障礙,而是一個解惑的過程?!毕胍瓿伞犊鬃印愤@樣一部題材龐大的紀錄片,閆東強調一定要心中有“情懷”二字,因此劇組在選擇英國團隊成員時,也都要求對方必須在中國有一定的經歷或者情感交集。
閆東將與英國團隊的此番合作比喻為一場馬拉松式的戀愛,“馬拉松要跑兩個多小時才能完成,我們的團隊做片子兩年多,要耐心地把節奏控制好,不斷地和我們的合作伙伴來完成從思想到影像的設計。我們把這個西方的或者是世界的影像理解和表達,盡可能融進最初的創意當中,而不是用外在的表達方式和技術手段。”如今,這部紀錄片將要在新年播映了,閆東說這正是他們持續兩年多“愛情”的結晶。
英國合作團隊在拍攝中
雄獅集團負責人發來祝賀影片上映視頻
更好地理解中國聲音 “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己焉??鬃硬家拢瑐魇嗍?,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這是中國西漢偉大史學家司馬遷在其紀傳體通史《史記》中的敘述,在他撰寫的第一部孔子傳記《孔子世家》中,對孔子可謂推崇備至。
研究孔子、研究儒學,是認識中國人的民族特性、認識當今中國人精神世界的一個重要途徑。孔子思想中的許多基本觀念,在世界上引起了廣泛的共鳴,也滲透于人們的思想和生活之中。
《孔子》紀錄片于2013年由央視立項,并于2014年9月28日曲阜孔子誕辰2565年公祭大典儀式上開機。10月22日習近平主席訪英期間,該片在英國倫敦舉辦了國際版的全球上映發布會,12月7日又作為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的開幕影片放映。
中文名為譚思婷的美國地球社區L3C公司國際總監在看完影片后說:“我覺得中國的聲音變得可以理解,我最喜歡的部分就是普通人談起他們為什么需要回家,為什么要回家照顧母親。當今世界的節奏非常快,總是在趕,人們的敏感性下降,有片中這樣的例子非常好,人們看后會進行反思。”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副院長干春松談起觀后感說:“我經常會看到西方人拍他們自己思想家的紀錄片,而中國這么多年來都沒有這方面的好作品。要讓西方人閱讀《論語》、《五經》可能做不到,所以用紀錄片這樣的方式,可以勾起他們對于了解中國文獻和中國社會的期待?!?br>
在影片的整個前采和拍攝過程中,除了英方人員的努力,攝制組還與國內外眾多知名學者對話,先后拜訪了像杜維明、艾愷、安樂哲、黎瑞智、田辰山、貝淡寧、王安國、金安平、戴梅可、鮑鵬山、干春松、舒大剛、李山、蔣英炬、田青、謝幼田、孔祥林、蔡德貴、郭沂、趙明等數十位專家學者,以及衍圣公孔德成的胞姐孔德懋等多位孔子后裔。為了解孔子思想在當下中國人生活中的印記,攝制組還奔赴北京四海孔子書院、山東曲阜北東野村、湖北荊門郭店竹簡發掘地,掌握了許多翔實資料。為了再現孔子家族眾生相、孔子周游列國、孔子有教無類收徒授課、司馬遷寫作《孔子世家》等歷史場景,攝制組還在央視涿州影視基地進行了夜以繼日的拍攝,使得片中的孔子形象栩栩如生,令人景仰。
《孔子》劇組曲阜采訪
影片主創曲阜“拜見”孔夫子
紀錄片在國際范圍熱銷 不同于以往的紀錄片形式,《孔子》創新性地采用了“2+6”的制作傳播方式,即兩集時長的90分鐘中英合拍《孔子》國際版紀錄片和正在進行前期創作的長達300分鐘的6集《孔子》國內版紀錄片,這是國內首次嘗試紀錄片國際版先行制作播出的形式,在發行上也是先國際后國內。該片除了已有購片預售的英美法奧韓等國家外,還有包括日本、馬來西亞、俄羅斯、印度、南非、印尼、新加坡、捷克、奧地利等在內的近20個國家表達了濃厚的購片興趣。
《論語倠路》中記載,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紀錄片《孔子》的拍攝過程中,中英創作團隊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在不斷的交流、論辯、切磋、磨合中圓滿完成了該片的前期拍攝和后期制作。毫無疑問,這是一次艱難的挑戰,也是一次有益的合作。歷時兩年的創作過程,充滿了東西方兩種文化的碰撞與交融,體現了不同文化背景的紀錄片人的智慧,以及他們的專業精神和藝術追求。從某種意義上講,紀錄片《孔子》的創作歷程正是“和而不同”思想的真實寫照。
中央電視臺副總編輯李挺認為,這種合作方式是對“如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這一命題的積極探索和有益嘗試?!爸袊陌l展需要硬實力也需要軟實力,我們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目的就在于讓中國的軟實力、中國的價值觀以及中國的優秀文化在世界上產生更加巨大的影響。中國的崛起是對世界的貢獻,而在全世界范圍內更多地、更有效地傳播傳統文化,也是對全人類做出的貢獻。”
——瑋哥于2016年1月1日晚
影片中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