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在朋友圈自制食品的賣家基本沒有營業資質,安全堪憂。(資料圖片)
“純手工自制脂渣,安全衛生”、“進口奶油手工制作榴蓮面包”……在熟人經濟與口碑傳播的催化下,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臺里銷售商品種類日益繁多,一些打著“限量供應”“安全衛生、品質保證”等旗號的自制食品在朋友圈興起。記者采訪了解到,這些自制食品的賣家基本沒有食品行業的營業資質,食品安全堪憂。
自制美食熱銷全憑信任 12月14日,記者在微信上搜索了一下島城如今熱銷的朋友圈美食,發現這些美食主要以烘焙、脂渣等為主。
微信朋友圈自制食品主要售賣途徑是靠朋友的轉發和顧客的口碑。而顧客了解這些美食品質的途徑,也只有店主的自我描述和朋友的“聊天評價截圖”。除了店主們口頭承諾的安全外,還有不少微店店主每天都會在微信上發自己采購食材、制作過程、成品等圖片,并配上文字介紹過程和心得。
“這種私人制作的食品感覺很親切,有家的感覺,質量更可信賴。”經常在朋友圈買食品的市民韓雪梅告訴記者,現在她基本上不去面包店了,都是在微信朋友圈里買。
網名“小雪兒”的賣家主要在微信朋友圈銷售自制的脂渣和手工面包。據她介紹,自己和朋友合作做微商,根據客戶的訂單來制作,微信朋友圈目前沒有什么限制,自己制作的食品在微信朋友圈里銷售得還不錯,全靠熟人之間的信任還有客戶之間的口口相傳。
美食微商沒有辦證 記者隨后又聯系了多家朋友圈“自制美食”發現,這些店鋪幾乎都沒有線下實體店,基本都是在自家廚房或者租借的民居處進行家庭作坊式加工,沒有辦理《餐飲服務許可證》、健康證、《食品衛生許可證》等。
對此,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于這些微商沒有實體店,因此暫時不在他們的監管范圍內。但是,新的《食品安全法》已經開始實施,已經將網絡食品經營納入監管,這意味著在網絡平臺售賣食品的經營者,都必須申請食品流通許可證才能入網經營。
淘寶規定,將為三證(開店主體人、營業執照、食品流通許可證)不一致的賣家,開放變更過戶入口。從8月底開始,對未進行準入認證賣家的預包裝食品進行處理,9月底開始下架未獲準入賣家的預包裝食品。
然而,微信朋友圈中自制食品由于銷售模式、經營主體分散,仍存在一定監管困難。記者從騰訊微信相關工作人員處了解到,目前對朋友圈的自制食品暫無具體監管措施。
規范需時間,消費者慎買 新《食品安全法》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未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或者未履行報告、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等義務的,沒收違法所得,并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造成嚴重后果的,責令停業,直至由原發證部門吊銷許可證。
山東德衡律師事務所律師王紅艷表示,盡管法律已經明文規定第三方平臺要加強準入門檻,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難度,也需要一個逐漸規范的過程。“消費者事后維權也十分困難。因此,不建議通過微信朋友圈購買這些自制食品。” 記者 李珍
■鏈接
朋友圈賣自制美食
在廣西算違法 從12月1日開始,廣西明文規定微信朋友圈不能售賣私房菜、糕點等自家做的食品,簡單說就是在微信朋友圈里賣自制美食違法。
11月20日,經廣西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議通過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經營許可審查細則(試行)》明確規定:“無實體門店的互聯網食品經營者,以后不得申請所有食品制售項目(預包裝食品、散裝食品、特殊食品、熱食、冷食、生食、糕點、自制飲品等)以及散裝熟食銷售。”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實體店,通過微信朋友圈只能當銷售方,不能是出品方。
浙江:朋友圈美食
近六成不合格 2014年8月中旬,浙江省消保委、溫州市市場監管局等對朋友圈美食進行專項檢查,隨機采購了溫州有一定影響力的10家微信美食,包括熟肉制品、蛋糕、糕點等44個批次。檢測顯示不符合國標的有25批次,不合格率達56.8%。一款名為“芒果芝慕”蛋糕的菌落總數超標130倍、大腸菌群超標12倍;一款“致命榴蓮”蛋糕的菌落總數超標100倍、大腸菌群超標8倍。宗文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