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 73歲的北斗系統副總設計師譚述森、47歲的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黃璐琦……中國工程院7日公布了2015年院士增選結果。通過中國科協組織學術團體提名和院士提名,經過兩輪評審會議、各學部初選和全體院士終選等程序,70位新當選院士脫穎而出。同日,中國科學院公布2015年院士增選結果,61位科學家從157位初步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榮登新院士榜。經過增選,中科院現有院士777名。
在京的近30名新院士參加了“中國工程院2015年新當選院士座談會”,集體觀看了建院20周年紀錄片《天命》。
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鼓勵新當選院士帶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攀登工程科技高峰;牢記工程造福人類、科技引領未來的天命,努力發揮科學技術思想庫的作用;弘揚科學精神,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院士聲譽。
在致新當選院士的一封信中,中國工程院要求院士們繼續開拓創新,自強不息,深入工程科技實際。“要嚴格地要求自己,不宜過多社會兼職,不能盡責的職務不要兼任,特別是負有行政責任的實職更應謹慎,婉拒過高的、不適當的物質待遇。”信中強調。
在致新當選院士所在部門和單位的一封信中,中國工程院指出,院士不是“萬事通”,應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讓他們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建議不要安排他們參加那些本學科領域以外的各類評審、鑒定、咨詢和評獎等活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優化學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的決定。2014年,兩院對院士章程進行了修訂。2015年增選,是兩院修訂章程后首次增選。
本次院士增選中,工程院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候選人提名途徑方面,取消了國務院各部門,各省(區、市)和有關大型企業等“歸口遴選部門”的提名途徑,僅保留院士提名和學術團體提名兩種途徑;完善院士增選機制,增加了全體院士終選環節;完善了候選人材料公示和投訴調查機制等。
本次增選后,中國工程院院士總數達到852人。此外,經過全體院士大會選舉,產生了8名新當選外籍院士。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7日舉行的新當選院士座談會上希望各位新當選院士高舉科學旗幟,堅持追求真理、實事求是,超脫部門和局部利益,獨立發表科學見解;倡導愛國奉獻,堅持服務國家、造福人民,一切從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出發,一切從國家發展大局著眼;發揚學術民主,堅持百家爭鳴、求同存異,充分吸納真知灼見,充分聽取不同意見;注重修身立德,堅持明德楷模、行為世范,旗幟鮮明地反對科學不端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環境。
據了解,本次山東新增兩位兩院院士。唯一一個新當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王恩東,僅48歲,他成為“浪潮”歷史首位院士。中國海洋大學宋微波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
王恩東。(資料圖片)
王恩東:
中國服務器領域首位院士 12月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單正式出爐,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王恩東當選,成為“浪潮”歷史上首位院士。記者了解到,以往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在計算領域的院士,大部分研究貢獻是在高性能計算機方面,而在服務器方面則是空白,王恩東則成為中國服務器領域首位院士。
摘取“皇冠上的寶石” “心里還是非常激動和高興的,這不僅是對個人,也是對浪潮工作成績的肯定。”12月7日下午,記者連線身在北京的王恩東,他第一時間在電話中分享了當選院士的感受。
“謙虛”是這位年輕院士身上一個顯著的標簽,交流中,作為山東濟南人的他始終強調將榮譽的獲得歸功于團隊。
王恩東告訴記者,此次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主要成就是他在服務器領域的貢獻,這就不得不提2014年捧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高端容錯計算機系統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王恩東是這個項目的總設計師。
高端容錯計算機,被譽為現代計算機產業“皇冠上的寶石”,當前已經成為我們這個加速信息化時代的核心裝備,像“心臟”一樣驅動各個行業數據和信息的流動。面對國內在該產業領域的幾乎“零積累”和國外異常嚴格的技術封鎖,王恩東帶領浪潮集團400多位工程師4年多艱苦的科技攻關,克服了超乎想象的困難,終于研發成功。
該項目成果浪潮天梭K1系統(以下簡稱浪潮K1)是我國第一臺高端容錯計算機,其成功上市意味著中國突破了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和封鎖,成為全球第3個掌握這一最新關鍵技術的國家。它為我國信息安全提供了最底層的技術基礎,使中國的關鍵數據能夠跑在自主平臺上,對國家信息安全的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意義。
當選是起點而非終點 此前,王恩東主持開發了山東省“八五”重點攻關項目浪潮第二代小型機“浪潮SMP3000系列小型計算機”和山東省技術創新項目浪潮第一代PC服務器“浪潮奔騰系列服務器”,其中浪潮SMP3000系列小型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
目前,他已發表論文22篇、出版專著3部,授權中國和美國發明專利24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部科技進步獎7項,曾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獲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稱號,為我國計算機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做出重要貢獻。
如今獲得最高學術榮譽成功當選為院士,王恩東說:“當選院士僅僅是一個起點,而不是一個終點,必須要沿著原來技術研究的路線,不斷地發展、進步。”
談及下一步的打算,王恩東表示:“就整體而言,中國與美國在信息領域還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如何在云計算、大數據這一新的信息化浪潮中,在未來數據中心技術和產品領域不斷開拓創新,使浪潮乃至中國在相關技術領域具有全球領先水平,成為王恩東和其團隊未來努力的方向。據新銳大眾客戶端
宋微波教授(中)在指導學生做實驗。(海大供圖)
宋微波:
纖毛蟲知識的拓荒者 纖毛蟲,原生動物中結構最復雜、多樣性最高的一個大類群,廣泛分布于淡水、海水、極地、土壤中以及各類動植物宿主體內外。在那里,它們扮演了形形色色的角色:微食物網內的能量轉運樞紐、環境清道夫、水體生態系統的保護者、基礎科學研究用材料、細胞水平的模式動物、養殖動物的病害等。
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由于種種原因,在我國,有關海洋環境中這一大類群的研究長期處于空白狀態。1985年,在海大留校任教的宋微波出國留學涉足纖毛蟲,1989年初,學成歸國后全心投入到海洋纖毛蟲的研究中,在其30年的努力中,從一個人發展成為一個團隊、一項項成果在這里形成和匯聚。
造紙工人的大學夢 1958年,宋微波出生在魯西南的一個小縣城微山縣。1978年高考,身為造紙工人、懷揣大學夢的他如愿考入“山東海洋學院”。
1985年碩士畢業,宋微波留校任教。就在這時,他迎來了人生的又一次機遇:1985年秋,國家在部分部屬高校中選派一批青年教師出國進修。在德國,宋微波以《波恩帕氏水體周叢纖毛蟲分類與生態》為題的論文而獲得了理學博士學位,第一次對富營養水體內的周叢纖毛蟲的區系組成和時空變化做了全面、完整的研究。
開辟纖毛蟲研究新方向 中國海洋大學水產館2號樓二樓陽臺右側,是一個約6平方米的封閉空間。這里曾是宋微波1989年初剛回國時搭建的第一個實驗室。
宋微波說,作為一個拓荒者,他帶領團隊開展了圍繞纖毛蟲分類、區系的研究,在這些大工程中,他先后組織了近30位博士生參與其中,在全球范圍內首次形成了溫帶、亞熱帶海洋中近岸各類生境中纖毛蟲物種多樣性的全面、系統的本底資料。這項工作也促成了現在國際海洋纖毛蟲學研究新格局的形成。
作為他研究工作的另一個重要分支,宋微波還以極大的精力投入在纖毛蟲細胞學領域的開拓上,與此同時,宋微波積極活躍于國際學術界,推動了一系列合作研究的開展,中國海洋大學一步步發展成為如今國際海洋纖毛蟲研究的中心。
2010年2月,一個新的研究機構—— 海洋生物多樣性與進化研究所在中國海洋大學掛牌成立。“研究所的成立為中國海洋大學大生物版圖完善了‘基礎’這一板塊。”宋微波說。
在原生動物學團隊的發展方向上,多年之后,他依然清晰地記起當年的一項決定:1996年前后,分子生物學在原生動物學研究領域還是一個新興分支,國內剛開始涉獵。憑著直覺,他意識到這一方向的意義和前景,斷然決定遴選學生去學習和掌握這項新技術并在團隊內及時開辟了纖毛蟲分子系統學研究的新方向。在此基礎上,如今,以纖毛蟲為材料的分子生物學分支不斷地延伸、拓展并已成為團隊中的核心之一:他們在表觀遺傳學、基因進化、分子系統發育等領域,不斷攻克制高點,形成新突破。 記者 張同順
■年齡
兩院增選院士最小的43歲 從年齡結構看,中國工程院院士隊伍繼續年輕化,一些尚無院士的二級學科產生了新當選院士。最小年齡47歲,最大年齡73歲,平均年齡56.2歲。新增院士中,來自高等院校的34人,研究院所15人,企業及醫院21人。有6個尚無院士的二級學科產生了新當選院士,激光增材制造、大數據和下一代互聯網等學科方向均有新當選院士。本次增選后,中國工程院院士總數達到852人。此外,經過全體院士大會選舉,產生了8名新當選外籍院士。
中國科學院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3.9歲,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邵峰年齡最小,為43歲;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朱詩堯年齡最大,為69歲;60歲(含)以下的占88.5%。12位新當選的中科院外籍院士同時公布,他們來自6個國家,其中美國6人,英國2人,德國、芬蘭、瑞典、巴基斯坦各1人。其中羅伯特·格拉布斯和保羅·納斯為諾貝爾獎獲得者。
據新華社
■性別
新當選兩院院士中女性共有12人 從性別比例看,中國工程院70名新院士中,男性67人。
中國科學院新當選院士中有9名女性,數量和比例均為上世紀90年代規范院士增選制度以來最多的一次。其中包括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姜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激光醫學專家顧瑛、45歲的北京大學教授黃如等。61位新當選院士中數學物理學部11名,化學部9名,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2名,地學部10名,信息技術科學部8名,技術科學部11名。
據新華社
駐青兩院院士總數已達28人 12月7日,中國科學院公布2015年院士增選結果,著名原生動物學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宋微波當選,隸屬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至此,青島擁有的兩院院士已達28人,其中中國海洋大學兩院院士已有10人。
據了解,28名駐青院士中有11名中科院院士、17名工程院院士,主要分布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黃海水產研究所、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駐青高校和科研院所。 記者 張同順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