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的山東省近日啟動“海上絲綢之路”申請加入世界遺產工作,并將在“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山東海疆歷史文化廊道”。作為“東方海上絲綢之路”的啟航點和連接陸海“絲綢之路”的樞紐城市的青島,一些重要的文物點和水下考古行動,將為此次申遺提供強大的支持。
記者 王漢峰
絲路重要遺產分布在青島 據省文物局介紹,山東自古以來就是海上貿易的重要通道,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也是陸海兩條絲綢之路的交匯點,在絲綢之路的起源和發展過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海上航運歷史的發展,在山東大地和廣袤海域留下了豐富的文物遺存,這些文物遺存是“海上絲綢之路”最重要的載體和歷史見證。初步文物調查發現,山東沿海有大量的古代港口、碼頭、航標、沉船、古建筑等文物點,與“海上絲綢之路”密切相關的重要遺產點約50處,分布于青島、煙臺、威海等市,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處。今年山東成立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要承擔全省水下文物的調查、保護、發掘和研究工作,標志著山東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和“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青島成節點是歷史選擇 青島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研究所所長、青島理工大學副教授朱艷昨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國海上絲路的劃分大概歸為兩條比較重要的線路:一條是東海航線,也叫“東方海上絲路”,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在膠東半島開辟的“循海岸水行”直通遼東半島、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直至東南亞的黃金通道;另一條是南海航線,也稱“南海絲路”,是西漢時始發于廣東徐聞港到東南亞各國后延續到西亞直至歐洲的海上貿易黃金通道。“東方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是以青島膠州的板橋鎮古港口在唐宋時期成為北方唯一、也是最大的市舶司為標志的。
據統計,從公元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日本正式派出十九次每次約400人的遣唐使團大都是通過板橋鎮上岸轉陸路去西安的;韓國(當時的新羅國)作為唐朝的近鄰關系更為密切,新羅國以各種名義向唐派出使節126次,唐向新羅國派使節34次,海路都是走“東方海上絲路”。兩宋時期板橋鎮市舶司的設立,使“東方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達到頂峰。
朱艷認為,青島作為“東方海上絲綢之路”的啟航點和連接陸海“絲綢之路”的樞紐城市,是歷史的選擇,更是對今天的默默昭示:那就是今天的青島應該繼承“東方海上絲綢之路”的成就并創造更偉大的輝煌。
近海發現大量水下文物 文物調查發現,山東沿海有大量的古代港口、碼頭、航標、沉船、古建筑等文物點,青島地區有著悠久的航海歷史,沿海岸線幾百公里的范圍內保存了大量的水下文物。 1979年青島市博物館在膠南瑯琊臺海域附近打撈出部分明代青花瓷器。近年來,沿海漁民在捕撈作業中經常打撈出各類文物。青島水下考古調查隊近兩年也重點調查了“宋金海戰”遺址和鴨島明代沉船遺址。另外在薛家島海域宋金海戰遺址、瑯琊臺海域發現有明代沉船遺址。
2002年,在位于鴨島最南面的一處明暗礁以東約7米處發現了這條明代沉船。據山東省文物局局長謝治秀介紹,今年山東成立了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要承擔全省水下文物的調查、保護、發掘和研究工作。這是全國首家省級水下考古專業研究機構,標志著山東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和“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相關鏈接
古代海上絲路在青有四港口 一直關注絲路研究的文史專家魯海,通過研究發現,海上絲路在青島可以分為三大階段。早在秦漢時期,秦始皇曾經三次來到瑯琊臺,徐福便是從這里出海。當時盛行的出海路線為西海岸徐山、瑯琊臺啟程,途經嶗山徐福島,通過渤海灣入遼寧再到達朝鮮半島。到了唐宋時期,海上絲路仍然面向日韓,但是起點變更為了板橋鎮 (現膠州),船只出海后不用再繞到渤海灣,可以直抵目的地。
從明清開始,青島海域的海上絲路第三次興起,開放的口岸和航線卻發生了變化。青島口(現人民會堂附近)、膠州塔埠投、即墨金口成為了三大港口,由于飽受日寇侵襲,從這出發的商船前往日韓的并不多。據魯海介紹,當時青島的港口成為了南北商船的海上驛站,來自福建、長江口岸的船舶前往北京通州,會把青島三大港口當成避風港并補給淡水。
如今,在董家口港附近又發現了大量碎瓷片,這里很有可能是古人運輸瓷器的重要一處港口,從而使古代青島擁有四個重要港口。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