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師的引導,能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學校生活。(資料圖片)
新學期開學已兩個多月,一年級的孩子們已漸漸融入新學校的環境,但仍有一些孩子仍存在“不想上學”、“上課注意力無法集中”、“無法融入同伴中”等或多或少的不適癥狀。近日,一年級學生家長隋女士撥打本報熱線反映,“我家姑娘的班主任老師多次跟我說,孩子上課坐不住,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也不愿意發言,這可怎么辦?”針對孩子們的這些不適癥狀,記者采訪一線老師和多位家長,來聽聽他們的好建議。
煩惱<<<孩子上課不積極,坐不住
近日,市民隋女士撥打本報熱線66733311訴說自己的煩惱。“我家姑娘今年剛上一年級,這都兩個多月了,但還是很難適應小學生活,上課經常走神,對于老師的提問,她不會主動舉手發言,被老師叫到了,也多是回答不上來,時間久了,在班里更不愛說話了。”女兒的在校表現,讓身為媽媽的隋女士很是頭疼。“我也嘗試跟女兒溝通,但她也不說話,在家她挺活潑的性格,但一到學校為何就變成這樣呢?”
楊女士也面臨著同樣的煩惱。“我家孩子時不時就不愿意上學,受不了他的哭鬧。”楊女士告訴記者,有時候孩子為了不上學,甚至裝生病,真讓她跟老公頭疼。
實驗三小的李老師認為,這都是孩子“上學不適應癥”的一種表現,還有些孩子存在不能與小伙伴好好交往,愛打架或被欺負,有的不能獨立吃飯,不會收拾書包等現象。“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學校方面,老師應該更多采用孩子喜歡的生動、形象的講課方式吸引孩子注意力,而家長應該多反思自身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包辦太多,或者壓制太多,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獨立發展的空間。”
老師支招<<<家校默契配合,及時鼓勵孩子
“孩子跟大人一樣,一旦到了不熟悉的環境里,都有一段適應期,這個也因人而異,有的孩子過渡很快,但有些孩子卻需要相對長的過渡期。”實驗三小李老師告訴記者,往往現實中,家長處處在拿孩子做比較,一旦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家孩子慢一些,就會陷入焦慮狀態,這樣反而看不到孩子的任何進步。
“這時候家長們應該放平心態,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孩子身上,仔細觀察孩子的點滴變化,但要逐漸改變關注的焦點,多發現孩子哪怕一點點的進步,及時鼓勵孩子,這樣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孩子自信了,能為很多事情打好基礎。”李老師建議,當老師向家長反映孩子在校表現時,也要注意方式,不該只針對問題談問題,而是要幫助家長分析原因,做到家校之間的默契配合,然后根據孩子性格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辦法。
李老師稱,在一年級上半年,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很重要,不管是寫字時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還是閱讀習慣和學習習慣也要慢慢培養。“這更需要老師和家長之間經常溝通交流,成為默契搭檔,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
家長分享<<<“有時做懶家長,反而對孩子有幫助”
分享一:讓孩子自己走路上學
在幫助孩子適應學校生活方面,現在在讀二年級的浩浩(化名)媽很有心得。“我當時選擇的是大膽放手,讓自己當懶家長,讓孩子有更多嘗試和鍛煉的機會。”浩浩媽說,當時兒子6歲上一年級后,她的第一感覺是孩子長大了,應該學會自己承擔一些事情。“我家離著小學很近,步行只有十分鐘的路程,所以我從孩子上學的第一天開始,就讓兒子自己走路上學,我告訴他‘你現在是個小男子漢了,媽媽相信你能自己到學校。’”浩浩媽坦言,當時自己是不放心的,就偷偷跟在孩子后面,發現孩子自己一路都很順利,現在時間長了,自己也更放心了。
分享二:孩子自己挑書包,收拾書包
“浩浩第一天入學時背的書包是他自己挑的,也是他自己收拾的,當然之前我帶著他練習過很多次。”浩浩媽稱,雖然有時候也把鉛筆或尺子落在家里,但孩子自己下次就長記性了,還會特別再檢查一次,防止忘帶東西。
分享三:讓孩子獨立完成功課
現在有些家長抱怨,天天上完班還要陪孩子做作業很累,浩浩媽就沒有這樣的煩惱。“我告訴兒子,作業是他自己的作業,寫作業是他自己該完成的事情,媽媽不應該負責。”浩浩媽稱,有時候孩子寫作業不認真,哪怕自己發現了,也不會說太多,而是跟孩子老師溝通。“讓孩子明白,自己做的事情要自己承擔責任。”有時候浩浩放學回家喜歡先看會動畫片,浩浩媽不會嘮叨催促,而是簡單問一句,“你什么時候寫作業?”當約定時間到后,如果浩浩還沒動,她也只說一句,“我們說好的,要說話算數的。”
對于浩浩媽的做法,城陽區教體局教研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焦雪清是贊成的,“家長要敢于放手,讓給孩子更多空間,當然不是說家長放任不管,而是溫柔而堅持地教育引導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學會自我擔當,這樣孩子會給家長很多驚喜。”記者 焦紅紅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