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特點決定了醫生陪伴家人的時間少,工作時間長。而這點讓子女感慨最深。為此,《城市信報》聯合青島各大醫院,推出“為醫生父母正名”的系列活動。面向醫務人員的子女,征集作文,讓孩子將心里話寫下來,我們提供版面刊登。給身為醫務工作者的父母一次交心的機會。孩子對醫生爸媽的心里話,我們會有選擇地登報。
11月8日,記者采訪到了青島中心醫療集團的兩位醫生,這兩位醫生,一位醫生上大學的兒子不愿報醫學院,一位醫生4歲的女兒問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媽媽你今晚在家嗎?”醫生的子女都是如何看待自己父母這個職業的?而面對自己的兒女,醫生們都有哪些心里話想說?
孩子高考680多分 采訪辛建軍,絕對需要見縫插針。上午8點開始,他的專家號就排起了長隊,一上午的時間不停歇接診。直到中午11點多,他的診室門口還有不少人。接待完最后一個求醫者,已經接近11點30分了。下午還有一臺手術要做,趕在辛建軍吃午飯休息的空兒,記者坐在他的診室里面聊起來。
談起家庭和孩子,他跟記者采訪過的其他醫生一樣,對工作投入時間多,放在家庭和孩子身上的時間太少。“最怕談教育孩子的經驗。有啥經驗,感覺沒經驗!”辛建軍說,“怕被老師叫去座談,上臺跟家長交流經驗。”辛建軍聊起已經上大學的兒子,始終十分謙虛低調。“他跟我性格一樣,比較慢。”
兒子辛辰在同濟大學車輛工程學院讀大三,當年以684分的成績考入同濟大學。在記者的追問下,他才愿意說,青島二中畢業考了班里第二,“他們班頂尖兒的學生很多不參加高考,提前被北大清華、國外名校錄取。”當年報志愿的時候,他還特意問了下兒子,“想不想報醫學院?”兒子給的答復是:“不報。”
兒子給他分析說:“你做了20多年醫生,每天早上7點不到就上班,晚上8點以后再下班,連個節假日都沒有。”雖然以前兒子也經常會抱怨他工作忙,但他都不以為然,可孩子在報志愿的時候,如此堅決地“嫌棄”了一把老爸的職業,還是讓辛建軍覺得有些無奈。
填報志愿刺激了老爸 第一次讓自己深思自己的職業,竟然是因為兒子報志愿。雖然吐槽結束,兒子還安慰他,其實不想報醫學院,是因為覺得分數高報醫學院有些屈了,不如選擇個分數相對高的專業合算些。
“唉,想想我工作這20多年,逢年過節節假日從來沒有休息過。印象中,只休過一天假,那還是兒子小的時候沒人接送。孩子媽媽工作忙也來不及接送,我就請了半天假。說是請假,其實我就是早上7點出門送孩子,8點送下孩子,9點又回到單位上班了。”辛建軍說。
醫生的職業特點決定了他不可能有正常的節假日休息時間。“我們這個職業面對的是病人,醫院24小時要治療病人,我們醫生也要隨時能到崗。其他職業下了班就沒別的事情了,可我們這個職業有時候真的要24個小時頂得上。”
醫院規定的上班時間是早上8時 ,但敬業的辛建軍經常提前一小時到達醫院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到了單位,他第一時間就是把病床全部轉一遍,和病人、病人家屬說說話,叮囑一下病情。憑借多年的診療經驗,他需要對病人的最新病情做到“心里有數”,更多的時間他要用來和病人交流。
在工作上投入時間多,讓他將自己的工作做得優秀甚至卓越,但很自然就在家里投入時間過少。“我只記得,兒子從小到大只帶他去北京玩過一次,孩子喜歡歷史,還特意去了一下北京的高校看了看。”辛建軍覺得,雖然陪伴兒子的時間少,但在他成長的關鍵期,他都很有質量地陪伴在其身邊。
不同的道別猜出兒子心境 有質量的陪伴,跟時間長短沒有關系,而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心。這句話聽著很簡單,但真正做到卻很難。
記者采訪中,辛建軍就講了一個例子,能深刻感受到他的陪伴既有質量又有力度。
大學開學當天,辛建軍跟妻子送兒子,安頓好兒子在學校的一切后,當天夫妻倆就訂了回青島的機票。跟兒子道別的時候,兒子說了一聲“爸爸媽媽,再見。”轉頭就蹦蹦跳跳跑回宿舍。“兒子掉頭就走讓我跟他媽媽還感傷了一會兒。”辛建軍當時就體會到兒子的心情:到了一個嶄新的環境,他的好奇心大于一切,他急于想去了解學校的一切包括宿舍的新舍友。
兒子大三的時候,辛建軍去上海出差開會,趁空兒去學校看望兒子。這次,兒子沒有著急轉頭就溜走,而是目送父親離開學校。看到兒子的舉動,辛建軍當時想到的是:“看來兒子現在過得并不開心,大學里面沒有太交心的朋友,不像高中一樣無憂無慮有那么多交心的朋友。”辛建軍會聯想到他的大學生活。在跟孩子的交流中,他會更多觸到兒子的內心。
“這也許跟我目前帶學生有關系。”辛建軍說。他平時除了工作,還帶大四醫學院學生的實踐課。“這批學生跟我兒子一樣大,看著他們我有特別的親切感。經常跟他們接觸,我也會了解到這些孩子的心里動態,跟兒子交流起來更加順暢。”
這些探尋兒子內心的舉動,并不是刻意,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舉動。需要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說著簡單做到很難。
職業的訓練更多走入孩子的內心 “是不是跟你的職業有關系?”記者詢問。
“是的,有很大的關系。醫生需要察言觀色,經常站在病人的角度考慮。”辛建軍跟記者聊到職業中的一個名詞“人文關懷”。這個詞在很多初學醫學的人看來,就是一個詞,可是真正在病患關系中,卻是一些細致入微的舉動。可就是這些舉動不僅能夠溫暖人心,還能成為化解各種醫患關系緊張的重要法寶。
每次查床的時候,辛建軍總會先俯身趴在病床的扶手上微笑著和病人說話,緩解病人內心的焦慮。“這些細小的舉動,會讓病人心態放松。并且,你換藥的時候多說一句‘可能會疼,疼的時候告訴我。’走的時候多說一句‘你好好養病,我有空回來看你。’這些都是一種人文關懷。可是真正忙起來的時候,很多醫護工作者會忘了,更不用說聲情并茂地跟病人說這些話。”
在工作中,辛建軍會將職業中所感悟的問題用于實踐中,他也會這樣要求自己的學生。“去德國考察的過程中,一位德國醫生會在跟中國醫生交流前,先用德語跟病人交代一聲,我接下來要跟中國大夫說話了。”這點給辛建軍的感覺是:“德國醫生怕病人誤解,以為自己的病很嚴重,才會避開他用其他語言跟大夫溝通。”而如果不是醫生長期在病患關系中積累的經驗,大部分人可能只會理解為:德國醫生只是出于禮貌介紹下而已。
正是因為職業的訓練,會讓辛建軍更多地深入到內心跟兒子交流,也讓每次陪伴兒子的過程十分有質量,因為他真正走入了兒子的內心。
活動征集
寫給醫生爸媽的心里話 如果您是一位醫務工作者,不管是醫生還是護士,如果您也想知道自己兒女的想法,愿意參與我們這個活動,可以撥打電話或者發送郵箱參與我們的活動。
1、“寫給醫生爸媽的心里話”:
面向醫務人員的子女,征集作文,讓孩子將心里話寫下來,我們提供版面刊登。給身為醫務工作者的父母一次交心的機會。孩子對醫生爸媽的心里話,我們會有選擇地登報。
2、“我跟醫生爸媽的溫情瞬間”:
選擇一張跟醫生爸媽的家庭合影照,可以是爸媽陪伴外出游玩的照片,也可以在一次溫馨的家庭聚會,一次有意義有溫情的家庭生活照。醫生爸媽工作繁忙,陪伴孩子在一起的機會難得。我們提供版面,刊登家庭溫馨照。
3、“我給孩子一個大Party”
我們將邀請所有醫務工作者家庭,參加城市信報親子工作室舉辦的一次大派對。所有參加的家庭都是醫生家庭,我們將舉行一次親子互動活動,邀請育兒專家談親子教育的秘密。
參與方式:
掃描二維碼參與活動,所有活動醫務工作者自行掃碼參加。
照片和文章,可發送郵箱:xbxrts@126.com。咨詢電話:80889436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李敏(圖由被訪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