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學義
養老這一問題不容回避,因為老去是任何人都無法逃避的命運。如何讓民眾在老了之后仍能有尊嚴地生活,這考驗一個國家和政府的責任心,也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程。 日前,北京大學著名教授錢理群醞釀住進養老院的消息引發社會熱議。10月21日,記者獲悉,錢理群先生早已賣掉住房于今年6月底入住北京昌平區一家養老社區。錢老首度回應為何入住養老院,他認為自己適合養老院生活,住進養老社區后,大量時間可用來寫作,不用再操心做飯等日常瑣事。(10月22日《京華時報》) 錢理群“賣掉房子,住養老院”,擊中了公眾關于養老問題的焦慮。在人們談論錢理群的時候,談論的也是自己和已然鬢角斑白的父輩,至少兩代人的命運。
不過也應注意,錢理群僅僅是樣本,而非范本。無論從養老成本還是選擇動因來看,“錢氏養老”終究難以被復制和推廣。其一,他選擇養老的地方“房間100多平方米,每月住宿費大約要2萬元”,尋常百姓不敢奢望,也負擔不起。其二,他住養老院是為擺脫日常瑣事,專心寫作,絕大多數百姓也沒有這種需求。其三,他無子女,也就沒有“養兒防老”的選項以及賣房的牽絆。
在中國,家庭養老一直是傳統的養老模式。但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來臨,越來越多的“421家庭”為之身心俱疲。養老院是另外一種選擇,可目前我國養老院存在“冰火兩重天”的癥結。公立養老院一床難求,有的甚至要提前幾年排號,老人哪能等得起?而民辦養老院,要么就是收費昂貴,住不起;要么是位置偏遠或條件惡劣,不愿住、不敢住。而且,越到基層分化越嚴重。
破解養老困局,首先需要政府給養老事業以更多關注和支持。一方面,要增加財政投入,興辦更多普惠性的公辦養老院,加大對社會養老服務機構的補貼,著力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專業護理人員。另一方面,也應保障退休人員收入,提高養老金替代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保證民眾不會因退休而致貧。此外還要看到,我國老年人口基數巨大,將老人統統收入養老院并不現實。這就需要在家庭養老和養老院之外,開展更多的養老方式。比如社區養老,以家庭為核心,以鄉村、社區為依托,靠專業化服務讓居家老人免除后顧之憂。這在我國一些地區已經開展,但往往因資金等問題舉步維艱。
養老這一問題不容回避,因為老去是任何人都無法逃避的命運。我們雖不奢望一定要有錢理群教授那樣的幸福生活,但也不該為養老而過分憂心。如何讓民眾在老了之后仍能有尊嚴地生活,這考驗一個國家和政府的責任心,也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程。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王泯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