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膠州灣水污染防治研討會舉行,青島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發布了今年前三季度膠州灣水質狀況及變化趨勢分析,監測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膠州灣水質“一般”,灣北部海域受污染程度較重,其中,灣內東北角水質最差。無機氮、活性磷酸鹽、石油類是目前膠州灣水質的三大主要污染物,與去年同期相比,濃度皆有升高。
膠州灣水質功能達標率下降
根據《近岸海域環境監測規范》,水質狀況分為優、良好、一般、差、極差5個級別,2015年前三季度,膠州灣整體水質狀況的評定等級為“一般”,與去年同期持平。
在研討會上,市環境監測站列出了2010年以來膠州灣水質的歷年狀況,記者對比發現,2010年~2013年,連續4年膠州灣水質狀況均為“差”;2014年~2015年,膠州灣整體水質狀況連續2年為“一般”,整體來說,膠州灣水質還是呈現好轉趨勢的。
目前,青島市環保局在膠州灣內布設的監測點位共計39個,布設密度達到每10平方公里1個監測點位,監測頻次為每年四次,分別在3、5、8、10月份進行。根據監測結果,2015年前三季度,膠州灣39個點位水質功能區達標率為69.2%,同比下降5.2個百分點;2015年前三季度,膠州灣14個國控點位水質功能區達標率為64.3%,同比持平。
南部海域較好,東北角受污嚴重
膠州灣內海域面積共計360平方公里,灣內不同位置的水質污染狀況也不盡相同。監測結果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膠州灣內一類水質海域面積占膠州灣總面積的41.8%,二類水質海域占灣內總面積的24.3%,一、二類水域面積占比達到66.1%,比去年同期上升1.9個百分點。從分布位置來看,一、二類水域主要分布在李村河河口和大沽河河口連線以南的海域。
三類海域面積占比12.8%,主要分布在大沽河入海口和李村河入海口附近的海域。四類海域面積占比12.8%,劣四類海域面積占百分比為8.3%,主要分布在膠州灣東北角和西北角,監測分布圖顯示,灣內東北角海域的劣四類水域面積最大。
據青島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崔文連分析,今年前三季度,膠州灣內一類水質面積比例同比升高3.4個百分點;二類、三類同比分別降低1.5和5.7個百分點,四類和劣四類同比分別升高2.9和0.9個百分點。
三大污染物濃度均有升高
在受污染水體中,檢出的主要污染物共計3類,分別是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其中,前三季度膠州灣石油類平均濃度為0.018mg/L,較去年同期升高38.5個百分點。市環境監測站副站長崔文連對每一種污染物的來源分布做了進一步分析,她表示,石油類濃度升高,主要是由于第一季度黃島附近海域6個點位濃度超過二類海水水質標準(0.050mg/L)。
今年前三個季度,膠州灣活性磷酸鹽平均濃度為0.014mg/L,較去年同期升高0.004mg/L,達到一類海水水質標準。但崔文連指出,墨水河入海口附近海域、膠州灣西北角的活性磷酸鹽濃度偏高,有3個點位活性磷酸鹽濃度超過二類海水水質標準。
前三季度膠州灣無機氮平均濃度為0.279mg/L,較去年同期升高0.002mg/L,達到二類海水水質標準。在膠州灣東北部的墨水河和樓山河入海口附近海域,水質受污最嚴重,水質呈現劣四類,其主要主要污染物就是無機氮。
本報記者 王媛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