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貴峰
要想“健康驛站”真正良性循環,除了強調游客誠信之外,還應改變“無人值守、自覺付費”的模式,輔以必要的外在監督,如視頻監控等,同時對那些惡意“白拿”者,予以必要的懲戒。 國慶假期,西湖景區首個無人值守、自覺付費的“健康驛站”試行遇尷尬——每投放10瓶礦泉水,只能收回2瓶水錢,免費藥品不到半天就全沒了。“這和我們預期的良性循環相差很遠”。當地媒體呼吁,這考驗著我們的誠信度,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10月3日《今日早報》) 這樣的試行結果令人汗顏,也從一個側面見證了目前我國一些游客的“誠信度”或者說“文明素養”。但究竟該如何反思上述“健康驛站”的試行結果,化解其中的尷尬,進而讓其良性運作下去呢?筆者以為,僅從道德層面上對誠信狀況進行批評,其實意義不大;關鍵還在于,必須徹底改變“無人值守、自覺付費”的運行模式。在目前條件下,這根本不是一種現實可行的公益之道。
一方面,應該看到,以目前誠信水平,在完全沒有外在監督、全憑個人自覺的情況下,許多人不能有效抑制住自己“不拿白不拿”的心理。另一方面,從社會激勵機制角度,這種“無人值守、自覺付費”模式,也無法產生勸善抑惡的激勵作用,甚至很可能催生某種適得其反的效果。如無形中縱容那些不自覺付費的行為,讓真正愿意自覺付費者失去機會。
在無人值守情況下,能否做到自覺付費,當然是對個人誠信的一種考驗,但任何自覺誠信的養成,都不是純粹個人內在修養的結果,也是社會外在監督約束的產物。否則,一味僅靠個人自覺來維系道德誠信,勢必會讓道德誠信成為一種社會稀缺品,并同時刺激助長貪便宜的人性之惡。
此外,從可持續發展角度來看,“免費藥品”之類做法看似誘人,但現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也是很可疑的。如從經濟成本角度,失去價格約束的免費、白拿,會讓商品難以配置到到最需要它的人手中,也會無形中催生大量無效需求,導致社會資源浪費。而在道德層面,簡單的免費,表面是似乎很高蹈,實際上卻無助于慈善道德的普遍推行,這也正是在著名的“子貢贖人”故事中,孔子會嚴厲批評子貢救贖魯國奴隸卻“高姿態”拒領獎金做法的原因所在。
因此,要想“健康驛站”真正良性循環,除了強調游客誠信之外,還應改變“無人值守、自覺付費”的模式,輔以必要的外在監督,如視頻監控等,同時對那些惡意“白拿”者,予以必要的懲戒。盡量避免簡單的“免費”行善,確保必要的價格約束。須知,并非白給才是做公益,只要不以營利為目的就屬于公益范疇,而且是可持續的運行方式。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王泯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