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劉九省 通訊員 魏士朝) 北京大學、廈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太原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一份份訂單從莒縣洛河鎮徐家莊村發出,抵達全國各地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這些訂單,訴說著莒縣27歲小伙魏書海和他3D打印機的創業故事。
辭去穩定工作專心搞研發
一臺由金屬和線路組成的三棱體狀的機器,三條機械臂上下自由移動,中間的噴口噴吐著塑料材料,幾小時后,一只長約10厘米的零件模型就“誕生”了。在很多人看來,能做出技術這么復雜的機器的人,一定是個高學歷的專業型人才,然而,魏書海僅僅是中專學歷,只是平常就非常喜歡動手做一些東西。
2013年初,魏書海辭掉了青島穩定的工作,準備研發自己的3D打印機,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旅程。“當時在青島的工作比較穩定,每個月都有固定收入,生活雖然不優越,但也很充裕,他突然辭職回家,這兩年沒有了收入來源,孩子還小,什么時候都得花錢。”妻子孟曉敏有些埋怨地看著丈夫。
“我當時在青島一個機械廠做機械設計和管理,對3D技術非常著迷,現在咱們國家3D打印技術剛剛起步,我就想研發自己的3D打印機。”魏書海頂著親人的質疑和資金等方面的壓力,每天抽出時間,反復設計、作圖,并尋找工廠生產零部件,最終在2014年8月底,他的第一代3D打印機誕生了,兩個月之后,他又成功研發出了針對工廠需求的第二代產品。
“打印機主要針對動手能力比較強的愛好者,還有一些小型企業,他們可以利用成型尺寸稍微小一些、價格低一點的機器來制作模具。”魏書海說,像銀河護衛隊的人物模型,就能通過小型機器打印出來。
一開始,他將自己的打印機運到青島、淄博、濟寧、濰坊、臨沂等地的合作實體店里銷售,然而他的3D打印機經營卻并不樂觀。
憑借“互聯網+”打開市場
“3D打印機畢竟是一個新鮮事物,最先接受的人群主要還是大學和科研院所里做研發的學生,新鮮的東西去做實體店的話會很難被人們接受,之前對產品的市場定位還是存在了偏差。”找準了市場定位,魏書海便將自己的店鋪開到了網上,開始嘗試在網上銷售,終于打開了市場。截至8月底,他的網店銷售額已近100萬元,月銷售量幾百臺,是原來實體店的10倍還要多。
通過一年多的電商經營,魏書海的3D打印機已暢銷國內各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港澳臺也有了固定的客戶。目前,魏書海的3D打印機事業還處于起步期,“縣里的相關部門正在和我對接,縣科技局也正在幫我申請專利,現在,我的打印機平均一個月就要更新換代一次。”魏書海說,“我準備申請創業基金,成立3D打印機公司,擴大產能規模,在加工產品的同時改進生產工藝,把機型做得多一些,滿足不同類型人群的需求。”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