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段思平
近日,教育部出臺《關于“十二五”期間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的部署和要求,審批設置2015年中東部地區本科學校,同時審批部分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民辦本科學校。根據中東部地區2015年列入專家考察的申報設置本科學校名單,更名大學18所,新設本科17所,合并調整1所。(9月14日澎湃新聞) 據統計,近6年來,我國共有472所大學更名,占高??倲档?3%,其中絕大多數是“學校變學院”、“學院變大學”。在很多人看來,名稱對于高校的作用幾乎是決定性的,是學校檔次的重要判斷依據。難不成,不想成大學的學院,就不是好高校?
學院與大學的一個重要區別,是辦學思路上的差異。學院往往都有著自己鮮明的辦學特色,突出的專業優勢,清晰的發展定位。但很多學院一改大學,就在邁向綜合性、高大全的辦學道路上狂奔不止。于是,一些大學不僅校名越改越相近,辦學模式上也同質化嚴重,導致很多考生填報志愿時無所適從。不僅如此,更名高校的原有歷史遭遇了人為割裂,文化傳承受到嚴重阻礙,品牌發展只得推倒重來。此外,更名意味著與校名有關的公章、標牌等都必須重制,由此又會帶來人力、財力、物力的浪費。
當然,對于某些高校領導來說,這些成本都算不得什么,更名給自己帶來的政績紅利是巨大的,很多時候還伴隨著行政級別的提升。在行政化的高教體制下,在高校的等級化、身份化管理下,高校的更名沖動幾乎是無法遏止的。說到底,高校辦學評價的指揮棒一天不改變,專業化評價體系一天不建立,那么各類型、各層次的大學,也就只能不約而同地以辦綜合性大學為目標。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王泯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