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9月7日消息 為保護公眾健康,食藥監總局近日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命名有關事項的公告》。《公告》明確不再批準以含有表述產品功能相關文字命名的保健食品。9月6日,記者從青島市食品藥品監管局了解到,市民對保健食品的投訴一直是熱點,四大誤區讓很多消費者“中招”。針對這一情況,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發布保健食品消費警示。
投訴: 保健食品“吹牛”能治百病 “最近,我們接到了不少市民關于保健品的投訴。”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說,其中一位市民有嚴重的頸椎、腰椎間盤突出并且鈣化壓迫神經,左右腿長期疼痛難忍,還有其他疾病。經過朋友介紹接觸了一個美國某品牌健康食品。推薦人說,吃上三個月的產品包證治療好這位市民的疾病,說這產品治療各種疾病,比如各種癌癥、糖尿病、白血病、關鍵疼、發育不良、呼吸系統、內分泌等等。結果吃了之后,沒有任何好轉。
還有市民反映小區出現了某公司銷售人員,專門邀請小區里的老人去他們的店參觀,試吃,抽獎,還說可以免費去北大荒參觀等。其實,是向老人他們推銷高達4560元的牛初乳,有的,老人家里的子女一說要陪老人去參觀,銷售人員立馬拒絕說沒有名額,位置只給老人!
發布: 保健食品銷售四大誤區 “根據我們的調查情況,目前市民購買保健食品存在著四大誤區。”市食藥局相關負責人說,誤區一,根據廣告選產品。有的消費者看到廣告上宣傳保健食品能預防、治療疾病并改善各種身體不適癥狀,還免費供應兩盒,馬上就心動購買,拿到貨之后才發現產品并不免費,效果也不神奇。提醒注意:消費者一定要理性對待廣告宣傳,對一些將產品功效描述得神乎其神的廣告,尤其要慎重。誤區二是以為食品能治病。一些公司故意混淆保健食品與藥品的界限,明示或暗示有治療作用。提醒注意:無論多好的保健食品也不能替代藥物的治療作用。誤區三是網絡購買入陷阱。某消費者通過網絡購買“某降糖類保健食品”,感覺此產品既便宜、又有很好的效果。但經檢測,購買的是加了西藥成分的假冒保健食品。提醒注意:網上一些非法公司,套用正規保健食品企業的名稱或保健號銷售假冒保健食品,因此,消費者需格外小心。誤區四是看中優惠買得多。花7千多元買蛋白粉的李老太太,就是“看中”了特惠活動,一次性買了20多罐。提醒注意:一次性買得太多,過了保質期沒有吃完,或由于保存不當,在保質期內就變質了,本想省錢,卻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
支招: 認清保健食品標志 針對目前市民購買保健食品存在的誤區,市食藥局發布消費警示,為市民如何選購保健食品支招。
首先是認清保健食品標志。保健食品產品外包裝上有藍色草帽樣標志 ,標志下方為批準文號和批準部門。目前市場上存在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準的保健食品產品。衛生部批準的國產保健食品批準文號為“衛食健字+年代號+順序號”,進口保健食品為“衛進食健字+年代號+順序號”或“衛食健進字+年代號+順序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準的國產保健食品批準文號為“國食健字G+4位年代號+4位順序號”,進口保健食品為“國食健字J+4位年代號+4位順序號”。每個保健食品批準文號只能對應一個產品,如果消費者在市場上發現一個批準文號對應多個產品的情況,務必謹慎,消費者可以登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www.cfda.gov.cn)或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微信(微信號:qd12331)“數據查詢”欄目查詢產品的真實情況。認清保健食品的法定標志,是正確選購保健食品的重要環節。
其次,仔細閱讀保健食品標簽說明書。保健食品標簽和說明書包含了產品的原輔料、功效成分或者標志性成分及含量、保健功能、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食用方法及食用量、注意事項、保質期、產品注冊和生產等相關信息。消費者應根據產品聲稱的保健功能,結合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選擇保健食品,尤其是老年體弱者、慢性病患者、兒童及青少年、孕婦等特定人群,在選擇保健食品時要謹慎。任何保健食品都有一定的適宜人群,有的還標注不適宜人群,消費者在選擇時應該也必須加以注意。
第三則是選擇正規銷售渠道購買保健食品。消費者若需購買保健食品,應到信譽好、證照齊全的正規銷售場所購買。購買時除要認準保健食品標志和批準文號外,還要仔細查看包裝上廠名、廠址、聯系電話、生產日期、有效期限等,并妥善保管購物發票和相關憑證。不要盲目參加任何以產品銷售為目的的健康知識講座、專家報告等;不要盲目通過會議銷售、電話銷售、免費試用等活動購買保健食品;不要購買無保健食品標識的非法保健食品。最后,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藥品。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不能替代藥品,用來治療疾病,以免延誤病情。
文 馬玥
[編輯: 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