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6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發了《青島 大沽河上白鷺飛》報道,介紹了青島的母親河--大沽河,由“污淖”的百里長河到旅游生態軸的嬗變。
4年時間,能做多少事?對于一個人,可能是讀完大學。對于青島市,卻是魔術一般,將“污淖”的百里長河變成旅游生態軸。
如今的大沽河,白鷺輕飛,蘆葦茂密,樹綠堤固,生態和諧,成為帶動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動脈。
大沽河流域位于膠東半島的西部,流經青島市的萊西、平度、即墨、膠州和紅島等區市,在膠州灣入海。千百年來,大沽河浸灌著膠東這一方熱土,哺育著沿河兩岸的人民,被青島人民親切地稱為母親河。近年來河兩岸的綠化工程,使大沽河的生態景觀更添韻致。
以前大沽河兩岸是一片荒蕪,河水時常斷流。現在的大沽河,河水豐沛,波光粼粼,秋風輕吹,蕩漾漣漪。兩岸枝繁葉茂,停僮蔥翠,一排排,一簇簇。大沽河的秋天,雖沒有春天那么艷麗,卻美得樸實,美得成熟。
四年
大沽河的治理有其原因 2011年,中央1號文件,聚焦水利。青島因海而興,卻少有人關注,它還有一條河——大沽河。
“海的文章要繼續做好,河的文章更是大有可為”。當年5月12日,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李群調研時說,世界著名城市一般都既有海又有河,像巴黎的塞納河、紐約的哈德遜河,非常漂亮。
很快,“將大沽河沿線打造成城市受益、人民受益的新景觀”成為青島的目標。年底,青島市政府領導也到大沽河調研。
次年2月8日,治理工程正式動工,到今年上半年,完成投資70億元,防洪、攔河閘壩、道路橋梁、綠化等骨干重點工程以及配套設施項目全部完工。
南北
南北流向的大沽河,穿過了富庶城市,也流經偏遠鄉村 堤頂220公里瀝青道路、跨支流橋梁13座,極大改善了交通條件。大沽河治理,最大受益者是沿河星羅棋布的鄉村和城鎮。
位于大沽河下游的膠州市膠萊鎮王疃社區,有遠近聞名的綠色蔬菜生產基地,村民除了獲得地租,還能到園區打工。目前,大沽河沿岸有5家年銷售過10億元的農業龍頭企業。
“大沽河將膠州的城鎮化進程,提前了10年。”當地群眾贊賞有加。當地人生活方式也得以改變,社區活動廣場、幼兒園、醫養一體中心等一應俱全。大沽河沿岸共建設新農村社區(社區服務中心)104個。
此外,大沽河逐步被打造成旅游新“名片”。3米寬的自行車道,方便騎行。大沽河治理,以河帶城,正在實現城鄉蝶變。
[編輯: 王泯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