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振鐸和王淑芹多年來相敬如賓、相濡以沫。
“打仗就得不怕死,使勁往前沖,再苦再難也要堅持。”說到自己的抗戰故事,老兵刑振鐸就來了精神頭。回憶起自己的軍旅生活,他對解放戰爭時期的天津戰役印象最深,在缺水少糧的情況下堅持作戰,4天4夜沒合眼,最后取得勝利。據悉,刑振鐸出生于1930年,參軍時剛剛年滿18周歲,當兵30多年,經歷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大小十多場戰役。如今他住在北京路街道鄭州路社區,雖年至耄耋,但精神矍鑠,五世同堂,家庭美滿幸福。
戰場上的“拼命三郎”
8月15日上午,記者來到鄭州路社區的刑振鐸老人家中時,他正和老伴兒看電視,他花白的頭發下雙眼有神,面相可親。雖然耳朵稍有些背,但思路清晰、言語流暢,一說到自己的抗戰故事就來了精神頭。他說在戰場上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怕死”,當沖鋒號一響起來的時候什么都顧不得想,只有拼命往前沖。即便身邊的戰友倒下了,也不能退縮和畏懼,始終要沖在戰場的最前線。
“身旁黑壓壓的一片全倒下了,就剩我自己了,不往前沖根本出不去。”回想起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刑振鐸打開了話匣子。他說當時的條件艱苦,每名士兵只配有一把步槍,打一槍上一發子彈的那種。行軍和打仗的時候就靠干糧袋里的炒米維持生計,干渴的時候常去小溪、河邊喝涼水。為了趕路,有時候幾天幾夜不能合眼,發困至極就邊走邊睡。“把褲腰帶解下來,和戰友拴到一起,他在前面拽著我走,我迷迷糊糊打個盹。”說到這里,他不禁笑出聲來。
據介紹,刑振鐸老人參軍時剛滿18周歲,那時候就記得一句話“好鐵要打釘,好男要當兵”。為了保衛山河從1948年到1956年,徒步去過天津、湖南、湖北、江蘇等多個省市,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大小大小十多場戰役。他對解放戰爭時期的天津戰役印象最深,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堅持作戰,一天只吃一把炒米,4天4夜沒合眼,就是靠鐵人般的毅力和過人的膽識堅持到最后。
8年苦等,終成眷屬
刑振鐸記得自己是1956年下半年,向部隊告假回鄉的,也就是在同一年,他和青梅竹馬的王淑芹喜結連理,有情人終成眷屬。“他出去當兵打仗,我整整等了他8年,終于把他盼回來了。”說到這里,王淑芹有點不好意思,兩人含情脈脈地對望了一眼。
據介紹,王淑芹和刑振鐸是同村的發小,刑振鐸年齡稍長,打小就特別照顧王淑芹。在他眼里,王淑芹就是個乖巧伶俐的小妹妹,自己就是保護她、愛護她的大哥哥。后來他領命外出打仗,臨行前都沒來得及和王淑芹告別。為此,王淑芹偷偷哭了好幾回,家里人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他回來的時候又黑又瘦,我差點認不出來了,聽人吆喝才知道他回來了,那時候能活著回來就是大幸了。”王淑芹8年的癡心等待沒有白費,當刑振鐸衣錦還鄉,兩人便順理成章地喜結連理。如今兩人均年至耄耋,但依舊相敬如賓、相濡以沫,算下來也已經整整59年了。
對于這段婚姻,刑振鐸說那時候自己就是個窮當兵的,沒能給王淑芹一個像樣的婚禮。結婚之后,照顧一家老小的擔子全落在王淑芹的肩上,而他更多的時間在部隊忙碌。
五世同堂,家庭和睦
雖然王淑芹和刑振鐸日子過得清苦,但5個子女個個有出息,而且人人孝敬有加。王淑芹表示,現在家里有三五十口子,曾孫子也快5歲了。平常不管是誰家做好吃的,都忘不了他們倆,就算是包頓餃子也給送到家里。“一到過年都回來給老人拜年,一大家里熱熱鬧鬧、和和美美,老兩口有福氣哦。”社區里的徐書記笑著說,這個五世同堂的大家庭,在社區里是左鄰右舍羨慕的對象。
老人的二女兒刑秀霞告訴記者,父親對他們來說是個大英雄。沒事的時候,父親就喜歡給他們講自己的抗戰故事,一說就是好幾個小時,他們聽過之后,又講給下一輩聽。現在,就連家里最小的孫子也知道老爺爺曾經一戰消滅了30個敵人。“小時候我們還時常拿著俺爹的勛章玩,家里的錦旗掛得滿滿的,俺爹不在乎這些。”刑秀霞表示,父親淡泊名利、嚴于律己,對下一代要求也很嚴格,從小就教育他們先做人再做事。
文/圖 記者 陳平平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