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青島市第二實驗小學、青島賓川路小學已經基本完工,本月底新學期開學時將對學生開放。兩所小學各投入1.5億元建成,學校到底長啥樣?8月13日,記者對兩所學校進行了實地探訪。李滄區承接了大量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十二五”期間投入了25.51億元新建、改擴建19所學校,硬件提升了,軟件怎樣提高?
8月13日11時左右,記者來到青島市第二實驗小學,這所小學位于李滄區中部,黑龍江路以西、規劃六線以北,靠近百通馨苑、時代城、金秋桂園等多個新建小區。記者看到,學校門口石頭上已經刻上了校名,所有建筑已經完工,現場施工人員正在進行掃尾工作。
放眼望去,這座備受關注的學校頗有現代化味道,教學樓墻體采用灰白主色調,點綴著綠黃橙色,配上大面積的玻璃顯得整個教學樓很是漂亮。這所學校包圍在高樓小區中間,總占地面積2萬余平方米。教學樓是一個整體,中間有一個小花園。學術報告廳、食堂、風雨操場一應俱全。教室以及走廊的窗戶全都打開進行通風。
隨后記者來到位于李滄區東部賓川路46號的青島賓川路小學,該校頗有古韻之風,和附近小區的建筑風格一樣,以古銅色為主。賓川路小學的教學樓不是一個整體,而是分開的樓座,但樓座之間是內部連通的。學校內部已經基本建設完畢,等待課桌椅等設施的搬入。兩校內在的功能大體相同,都建有食堂、風雨操場、多功能廳、功能教室等先進教學設備。據悉,這兩所小學都投入1.5億元建設。
“青島市第二實驗小學設計規模是30個班。”李滄區教體局調研員宋麗華告訴記者,兩所新建的小學都將高標準完成建設。記者了解到,新建的賓川路小學將不招一年級學生。“由于64中將改擴建,賓川路小學將承擔64中的過渡,新學期開始后,64中要整體遷入賓川路小學上學。”宋麗華透露說,李滄區還有一所在建小學廣水路小學,預計今年年底完工,東川路小學也面臨改擴建,完工后東川路小學將整體搬遷至廣水路小學,實現過渡。2017年東川路小學和64中將建成,屆時這兩所學校學生將回到新學校,而廣水路和賓川路小學將開始招收新生。
而青島市第二實驗小學今年將招收一年級新生,學區為黑龍江中路以西,李滄區教育研究發展中心與依山小居之間無名路以東、金水路以北直至城陽界這部分區域, 一年級計劃招收6個班。“另外,青島實驗二小將有二至五年級的學生進入學習。”李滄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透露說,該校附近新建小區較多,周邊小學的學生入學壓力較大,前期征求附近幾所其他小學家長意見,有意愿在新學期遷往青島實驗二小就讀的二至五年級學生已提交申請。
空氣質量安全如何保證?
據悉,青島市第二實驗小學的設計充分體現節能、環保、高科技、人性化的先進理念,采用太陽能、雨水收集等先進技術,全力打造環保、綠色、節能特色,教育設施、教學環境等均按高標準配備。那么,學生進入新建成的青島實驗二小和賓川路小學后,空氣質量安全如何保證?
“青島市第二實驗小學設施、設備方面正在進行裝,處于工程收尾階段。”宋麗華告訴記者,學校建設的所有工作將在八月中旬完成。“作為家長所擔心的裝修之后的空氣質量問題,相關廠家對兩所學校一些場所已經開始進行晾曬,而且會對甲醛進行專項處理。”宋麗華說,李滄區教體局在開學之前會進行空氣質量檢測,并會將空氣質量檢測結果張貼在學校門口進行公示。“只有確保合格之后才會開學,會確保8月31日開學。”宋麗華說。
■現狀
小學入學需求 呈直線增長
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由于青島的開放、李滄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到李滄來工作和生活,導致新市民入學子女不斷增加,據統計,目前新市民子女占李滄區全區學生總數的比例已達到48%。
“在個別外來務工就業人員密集的區域,如書院路小學和浮山路小學學區,僅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報名人數就達360人,相當于9個教學班班額,因此學區內現有學校甚至周邊學校均無法接納。”李滄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坦言道。對此,在今年入學中,李滄區教體局只能根據報名人數和全區學校的學位情況,在不超過班額和辦學規模的情況下進行統籌安排,保障所有登記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
“近幾年來李滄區每年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總數持續呈現大幅度遞增趨勢,雖然李滄區不斷加大投入加大建校力度,但依然存在著巨大壓力。”李滄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釋疑
學有所教后怎樣學有優教?
據調查,李滄的學生來自全國20余個省市自治區,家庭狀況和成長環境差異較大,孩子們課余時間拓展學習空間、培養興趣愛好的機會較少。“然而中小學是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基礎厚實、經歷豐富、體驗多元、視野開闊,是少年兒童成長的基礎和源泉。”李滄區教體局局長韓川德說,學校數量班級數量增多后,如何提高軟件是他們面臨的新型問題,對此該區本著“讓每個孩子都精彩”的理念,提出了“多彩教育”的工作思路,通過開設多彩課程,實施多元評價,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
韓川德介紹,李滄區搭上了教育信息化的“便車”來實現自身軟實力的提升。一方面緊抓全區校長教育信息化培訓,一方面著力教師全員學信息技術技能和應用培訓。成立了37個區、校兩級優秀教師發展工作室,完善“個人空間——教師工作坊——研修社區”一體化網絡研修體系,通過學科組、學校、區域性教師學習共同體,做好線下研修,確保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網絡‘專遞課堂’、手機‘直播課堂’、微課‘學習平臺’……目前,李滄區學校校園的各個角落因為信息化的裝備而成為隨時學習、探究、創造的多彩空間。”韓川德說。
“新學校的教師將根據班級數量和學科從全區教師中進行調配。”李滄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說,李滄區比較注重教師技能的提高,和高校合作來培育名師,還引進多名齊魯名校長,教師之間進行技能大賽來提高教學技術和水平。
■對策
五年大力建設 增加580個教學班
不斷增加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數量與校舍不夠等問題形成矛盾,這也促使李滄區加大教育投入,建新校擴老校。從李滄區公布的大數據可以看出,“十二五”(2011年~2015年)期間,李滄區累計投入教育經費41.72億元,大力建設現代化學校。其中,投入25.51億元新建、改擴建19所學校,目前已投入使用13所。“這19所學校建成后將增加教學班580個、學位26100個,新增建筑面積近42萬平方米,比之前全區校舍建筑總面積增加了2倍。”李滄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同時,先后投入2億余元,實施原有校舍維護、文化建設等改造升級,實現老校、新校同步均衡發展。本版文/本報記者 魏海洋 實習生 張婷婷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谷莉敏]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