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想到過,給丈人送新鮮鲅魚的民俗有朝一日能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呢?這可不是開玩笑。記者昨日從青島市群藝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了解到,繼我市公布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包括嶗山鲅魚禮俗、王邦直與《律呂正聲》的傳說、鴛鴦內家功、九嶷派古琴、萬和春排骨米飯制作工藝等在內的22項市級非遺項目近日已申報省級非遺名錄。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文化強市”戰略,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讓優秀傳統文化得到進一步傳承和弘揚,截止到目前已有12個項目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29個項目被列入省級非遺名錄,青島非遺保護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局面。
22項非遺項目申報省級 近日,經專家評審,青島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名單公布,共計41項,新入選項目36項,擴展項目5項,其中王邦直與《律呂正聲》的傳說等民間文學4項,九嶷派古琴等傳統音樂2項,九獅圖等傳統舞蹈2項,鴛鴦內家功等傳統體育、游藝與競技共計5項,嶗山面塑等傳統美術6項,萬和春排骨砂鍋米飯制作工藝、香酥雞烹飪技藝等傳統技藝12項,周楣聲艾灸法等傳統醫藥3項和嶗山鲅魚禮俗等民俗2項。此外,青島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還有太極梅花螳螂拳等擴展項目名錄5項。之后,經過嚴格、公正地評選,我市以第四批市級非遺項目為主,兼顧第二、第三批市級非遺項目,選取了包括嶗山鲅魚禮俗等在內的22項申報省級非遺名錄,目前材料申報工作已經完成,已進入專家評審階段,最快將于今年底或明年初知悉結果。
一直以來,很多市民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一定“誤解”,“總把非遺理解得太過高深,覺得離自己很遙遠,可以說我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公布,除了將這些優秀文化遺產展現在現代人面前,還讓市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非遺。”青島市非遺保護部主任張萍告訴記者,事實上非遺本身就是指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包括民俗活動、民間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制品等等,比如這次入選市級第四批非遺名錄的沙子口金鉤海米加工技藝、香酥雞烹飪技藝、排骨砂鍋米飯制作工藝等等,“其實都在我們身邊,甚至經常接觸,無非就是時代久遠而已。再比如說王邦直與《律呂正聲》的傳說,這幾年搞的‘王邦直杯’民樂大賽挖掘了不少民樂人才,很多人對王邦直也逐漸熟識。”
青島非遺保護發展良好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近年來,青島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文化強市”戰略,深入貫徹落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全面開展普查,制定保護傳承計劃,建立數據庫,完善四級非遺名錄體系,扎實推進非遺保護工作。通過實施市級非遺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扶持工程,評選公布了青島市第二批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模范傳承人和非遺保護特色村(社區),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達到35人,梁金華入選省非遺保護十大模范傳承人;膠州市小屯村入選山東省非遺保護十大特色村(社區);平度市新河鎮青島鵬程工藝品有限公司等11個單位入選首批市級示范基地;嶗山道教文化生態保護區被命名為山東省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2個項目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29個項目被列入省級非遺名錄;97個項目被列入青島市市級非遺名錄;全市十區(市)全部建立了區級名錄,共278項。其中,3人被評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4人被評為省級傳承人。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局面。
記者 許城貴
[編輯: 張珍珍]